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208637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 作者: 日期:区域战略论文: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摘 要:辽宁实施区域开发与发展战略以来,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县域经济的短板有所拉长,并呈现如下特征:沿海经济带的县域经济发展良好,沈阳经济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辽西北经济区的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较小。研究和把握区域开发背景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有助于明晰各区域板块下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从而以区域整体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辽宁省,区域战略,县域经济,特征 一、辽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辽宁省共有县和县级市44个,县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

2、9.2%,县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6.1%。辽宁44个县(市)的人口规模较大,总人口在100万200万的县(市)有3个,总人口在50万100万的县(市)有22个,总人口在20万50万的县(市)有17个,总人口在207万以下的县有2个。辽宁省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以来,辽宁沿海带的开发与开放、沈阳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辽西北的突破,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力。近年来,辽宁县域经济呈现出结构改善、速度加快、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并成为支撑辽宁全面振兴的生力军。2007年,辽宁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中,县域占81%;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县域占31%;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县城占3

3、2%。 (一)县域经济发展较快,总体实力不强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5年间,辽宁省44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2073.40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4077.00亿元,年均增长14.48%,而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3%。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3年的34.54%提高到2007年的36.98%,提高2.44个百分点(见表1)。 20032007年,44个县(市)中有25个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其中,凌源市、喀左县还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2007年,44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的有2个(瓦房店市、海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

4、00亿元300亿元的有4个(普兰店市、大石桥市、庄河市、东港市);在100亿元200亿元的有2个(凤城市、开原市);在50亿元100亿元的有23个,占县域总数的52.3%;在50亿元以下的有13个,占县域总数的29.5%(见图1)。虽然近5年来辽宁县域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由于县域经济长期的“短板”效应,使辽宁县域经济总量基数较低,总体实力不强。 (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较快,总量规模不大 2003-2007年间,辽宁省44个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增加,由2003年的64.9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58.57亿元,年均增长19.54%。县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由1.5亿元提高

5、到3.6亿元,2005年以后增速明显加快。2004年,44个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较上年增长8.6%,而同期全省增长率为18.5%;2005年增长明显加速,增长率提高到24.8%,但仍低于全省增长速度;2006年,44个县(市)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入增长加速期,较上年增长率跃升到30.8%,超过全省增长率9.7个百分点;2007年,全省44个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继续保持加速增长势头,较上年增长37.6%,高于全省增长率5.2个百分点(见表2),呈现出跨越式增长态势。2003-2007年,辽宁44个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在13.0%14.6%之间,变化幅度不大

6、,总体占比较低。 2007年,44个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平均水平为3.6亿元,超过10亿元的有3个;8亿元10亿元的有2个;6亿元8亿元的有1个;4亿元6亿元的有5个;2亿元4亿元的县(市)最多,有19个;不足2亿元的有14个。县域整体财力不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足3.6亿元平均水平的县(市)多达31个,占县域总数的70.5%(见图2)。 (三)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上升,收入水平有待提高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必将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同步提高。可以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是与县域经济的大力发展和推进密切相关的。2003-2007年,辽宁省县域农民

7、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由3113元提高到5415元,增加2302元(如图3所示)。2003年,44个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的有1个,4000元5000元的有4个,3000元4000元的有21个,2000元3000元的有11个,1000元2000元的有7个,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的县(市)有18个。到2007年,44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6000元的有1个,7000元8000元的有3个,6000元7000元的有7个,5000元6000元的有15个,4000元5000元的有15个,3000元4000元的有3个,44个县(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全部超过3000元(见图3)。虽然

8、辽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3-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到2007年不足5000元的县(市)仍有18个,占县域总数的40.91%。辽宁与江苏等县域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差距。2007年,江苏各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38元,辽宁同期与之相差1323元,辽宁农民收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区域开发背景下辽宁县域经济的特征 辽宁省城市化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2000年,辽宁省的城市化率就达到了54%,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还高于经济较发达的山东(城市化率为38%)、江苏(城市化率为41%)、浙江(城市化率为49%),而居各省之首。根据城市经济理论,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

9、将进入城市区域化发展阶段。城市区域将为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而区域聚集也能够产生比城市聚集更大的规模效益。辽宁省适时提出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县域经济倍增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平台。有研究者曾将辽宁县域经济在区域分布上的总体特点概括为:中部县域经济发展高于两翼,南部高于北部。辽宁省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大城市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加强。深入研究区域开发背景下辽宁县域经济呈现的特征,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在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经济区三大城市区域中,营口市既属于沿海经济带,也属于沈阳经济区;铁岭市、阜新市既属于沈阳经济区,也属于辽西北经济区。为了避免数据的重复计算

10、,本文对辽宁三大区域做如下界定: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市,下辖18个县(市),占全省县域总数的40.91%;沈阳经济区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5市,下辖14个县(市),占全省县域总数的31.82%;辽西北经济区包括阜新、铁岭、朝阳3市,下辖12县(市),占全省县域总数的27.27%。 (一)沿海经济带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占县域总量半壁江山 辽宁沿海经济带所辖县(市)的生产总值居三大区域板块首位。特别是自2005年辽宁省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以来,经济带内18个县(市)有12个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之中,对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辽

11、宁沿海经济带县域经济增速高于中部的沈阳经济区(见图5)。2007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64.13亿元,比2003年翻了一番,占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53.08%(见表3)。沿海经济带中大连市所辖4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全省最高,2007年达到872.22亿元,占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21.39%,奠定了区域龙头城市的地位。就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来说,沿海经济带内的经济强县数量最多。2009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辽宁入选5个,其中有4个分布在沿海经济带,分别是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大石桥市;辽宁省有6个县(市)入选2009年东北十强县(市),其中有5个县(

12、市)分布在沿海经济带,分别是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大石桥市、东港市。而且,瓦房店市还在2009年首次超过海城市,位居东北十强县(市)榜首。 辽宁沿海经济带所辖县(市)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居于三大区域板块首位,由2003年的35.20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79.77亿元,沿海经济带开发以来增速明显加快。但是,沿海经济带所辖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县域的比重却由2003年的54.19%下降到2007年的50.31%(见表4)。 辽宁沿海经济带所辖县(市)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样居于首位。辽宁沿海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沿海经济带所辖县(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大幅增长,由2005年

13、的243.78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714.89亿元,仅2006年就比上年增长101.11%,年均增长43.13%,高于全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平均增长率2.43个百分点。 (二)沈阳经济区的县域经济稳步推进,进程相对滞后 沈阳经济区所辖县域经济总体运行比较平稳,总量居三大区域板块第二位,但是,与辽宁省的其他两个城市区域相比,所辖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滞后。2003-2007年,沈阳经济区所辖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由782.99亿元提高到1218.48,亿元,但是,在全省44个县(市)中的占比却由37.77%下滑至29.89%,下降7 88个百分点(见表3),说明沈阳经济区所辖县(市)的经济增长

14、速度较慢。200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所辖县(市)地区生产总值是沈阳经济区所辖县(市)的1.37倍,到2007年扩大到1.78倍,沈阳经济区与沿海经济带在县域经济总量上的差距拉大。在历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沈阳经济区只有海城市人选,东北十强县(市)也只有海城市人选,沈阳经济区所辖县域的整体竞争力不强。 沈阳经济区所辖县(市)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3年的20.50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50.75亿元,翻了一番,增长率由2004年的9.19%提高到2007年的36.05%,特别是2006、2007年的增速均高于30%,但是,沈阳经济区县域占全省44个县(市)地方财政一般

15、预算收入的比重基本维持在32%左右(见表4),没有明显的提高。 沈阳经济区所辖县(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居三大区域板块第二位,由2005年的193.40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458.67亿元,2006、2007年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69.1 6%和40.20%,2005-2007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3.36%,低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长速度7.34个百分点。 (三)辽西北经济区县域经济异军突起,规模仍然偏小 辽西北经济区所辖县(市)的经济总量最小,历来为辽宁省较为落后的经济区域。但是,近年来辽西北所辖县(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2003年,辽西北经济区所辖12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19.66亿元,到2007年提高到694.39亿元,2007年为2003年的3.16倍,辽西北所辖县(市)的整体增长速度超过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所辖县(市),为全省最高,使辽西北经济区所辖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44个县(市)中的占比由2003年的10.59%提高到2007年的17.03%(如表3所示),提高6.44个百分点,占比提高幅度为三大区域板块最高。 更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