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高中语文课件

上传人:Sky****er 文档编号:142207027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74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高中语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高中语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高中语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高中语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高中语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高中语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高中语文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题内容: 一、试题考点分析 二、试题学情分析 三、试题拓展分析 四、试题预测分析,42、(2019年全国1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

2、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一、试题考点分析 1、考点体现:本题以“钱穆国史大纲中的读书信念”作为考查内容。 2、热点体现:本题重点考查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力和爱国热情。 3、能力体现: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包括了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体现了考试的综合性这一方向

3、。,二、试题学情分析 1、本题以“钱穆国史大纲中的读书信念”作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能力全面且要求较高。 2、学情滞后: 高中学生对历史评析观点类试题训练少,此题又具有创新性,要求学生要得出结论,并且不能与观点重复,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学生阅读理解与提取信息能力差,不知道钱穆国史大纲中的读书信念是说的什么意思,因此立意不准确;学生审题不全面、答题模式不懂。,三、试题拓展分析 1、试题解析拓展(方法技巧) 2、试题答案拓展(答题模式) 3、试题改编拓展(相似命题),42、(2019年全国1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4、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

5、清晰。),1、试题解析拓展(方法技巧) 第一:审题。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要求做到:1、观点-2、评-3、析-4、结论 1、观点即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观点。 2、评即是对钱穆的任意一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赞成或反对。 3、析即是分析、论证观点,做到持论有据(可结合中国古代、近现代史实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结论即是要做到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结论要有家国情怀的高度,有理论的升华。 第二:评题。 写出钱穆的任意一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任意一点或整体) 第三:析题。 在评题的基础上,分析、论证

6、观点,要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第四:结论。 在分析、论证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要有家国情怀的高度,有理论的升华。,具体步骤如下: (一)首先提取观点(如下任意一观点) 1、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 2、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3、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 4、国民史学素养的提高,是国家再发展的希望 (二)其次表态度(评观点) (三)再次论证(析观点) (四)最后结论(如下) 1、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 2、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3、正确的民族、国家历史观,能增强国民意识 4、多元一体的文化

7、认同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2、试题答案拓展(答题模式) 得分关键:观点+评(表明态度)+析(论证)+结论(理论升华) 观点(依据材料,提取观点):。 评(表明态度):此观点正确与否。 析(持论有据): ,。(运用中国古代、近现代史实论证,同时结合1940年中国抗战的国情,谈家国情怀) 结论:家国情怀,理论升华。,【答案】示例一 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 论证: 国民读史可知: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中国为人类精神

8、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 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宏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结论: 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示例二 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此观点正确。 论证: 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必然使国民附随一种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如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纸张等传播到世

9、界,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并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格局;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带去了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 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增强抗战的民族意志精神。 结论: 总之,对中华文明附随一种温情与敬意,必将促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进而弘扬民族精神。,示例三 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此观点正确。 论证: 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到明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对外闭关自守,结果加速了中国的落后。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主动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学

10、习器物、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入,但又出现了“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态。国民只有对本国历史的深入了解,在存有温情和敬意同时,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 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结论: 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3、试题改编拓展(相似命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梁启超新史学论纲的一个突出的部分就是对中国之旧史的批判,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是发达的,但他具体指出中国之旧史有四蔽

11、: 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 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 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梁启超新史学(1902)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观点: 1、传统史学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国家利益 2、传统史学主要是记录帝王将相,否定人民群众的作用 3、传统史学主要记录过去的史实,忽视当下社会的责任 4、传统史学只关注过去历史事实,忽视对未来社会理想 结论: 1、史学培养国民精神,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2、史学重视民众作用,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3、史学关注社会现实,才能发挥史学价值 4

12、、史学关注未来理想,才能激励国民奋进,【答案】示例一 观点: 梁启超认为“传统史学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国家利益”,此观点正确。 论证: 中国传统史学发达,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仅成为帝王总结统治经验,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传统史忽视了近代民族观、国家观,进而忽视了国家利益。19世纪末20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由于脱离群众,变法失败。为唤醒民族国家意识,1902年梁启超写出了新史学,抨击旧史学,提出史学革命,以维护国家利益。 结论: 总之,只有通过新史学培养国民精神,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实现民族的振兴。,【答案】示例二 观点: 梁启超认为“传统

13、史学主要记录过去的史实,忽视当下社会的责任”,此观点正确。 论证: 中国传统史学发达,如二十四史的编写,一般来说后一朝代写前一朝代的历史,即传统史学主要记录过去的史实,忽视当下社会的责任,传统史学脱离社会现实。19世纪末20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由于脱离群众,变法失败。为唤醒国民意识,就要发挥史学的社会作用,因此,1902年梁启超写出了新史学,抨击旧史学,提出史学革命。 结论: 总之,只有史学关注社会现实,才能发挥史学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四、试题预测分析,1、试题材料呈现的方式多样,2、试题设问呈现的方式多样,评析: 材料观点-表明态度持论有据、分析原因、影响总结升华。 评述: 叙述观点-表明态度持论有据、分析原因、影响总结升华。 论证: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观点)持论有据、分析原因、影响总结升华。 解读: 解读材料、提练观点持论有据、分析原因、影响总结升华。 信息 依据材料、提取信息(观点)-持论有据、说明原因总结升华。,3、试题解法呈现的方式多样,1、论证题重在创新,年年变脸。 2、论证题重在审题,提取观点。 3、论证题重在阐述,持论有据。 4、论证题重在方法,答案多元。,4、试题预测总结,说题小结: 一、试题考点分析 二、试题学情分析 三、试题拓展分析 四、试题预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