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液型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课件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2203640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粘液型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粘液型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粘液型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粘液型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粘液型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粘液型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粘液型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邱群凤,粘液型肺炎链球菌 引起的败血症,基本病史: 患者罗某某,以“胸痛待查”收住入院,入院后患者稍活动即感气促明显,咳嗽、咳痰伴发热,痰中带血,胸片提示:右侧肺炎。遂又转呼吸科治疗。,患者入院后查血常规, 全血CRP:168.3 mg/L 白细胞:11.79 G/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8 % 提示:患者全血CRP异常高水平,结合患者发热等症状,患者处于较为严重感染阶段,患者入院后查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4.79 g/L 提示:纤维蛋白原亦有一定的提示炎症的作用。,患者入院后查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3.07 ng/ml 提示:降钙素原是一种灵敏有效的炎症指标,结合患者的其他检查,明确了

2、患者处于较为严重的感染阶段。,患者住院期间体温单:,患者住院期间体温单:,患者需氧血培养中培养出: 粘液型肺炎链球菌,粘液型肺炎链球菌: 也可称之为“水样肺炎链 球菌”,该菌在血平板上 的菌落形太和常见的肺 链有较大的区别,菌落 增大,粘液状,边缘可 不规则,可融合成一片, 没有常见的肺链的“脐凹” 状形态。,常见肺炎链球菌特性: 在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中才能 生长,形成细小圆形、隆起、 表面光滑、灰白色、湿润并有 草绿色溶血环的菌落,与甲型 溶血性链球菌很相似。若孵育 时间大于48h,肺炎链球菌产生 的自溶酶,使菌体逐渐溶解, 菌落中央下陷呈脐状。,血培养瓶中粘液型肺炎链球菌 (革兰染色),肺

3、链染色革兰染色阳性,菌体呈矛头或瓜籽仁状,直径约1um,常以钝端相对、尖端向外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芽孢。 此粘液型肺炎链球菌,在血培养中涂片染色为革兰染色阴性。血培养涂片很容易将该菌归类到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从而影响到对细菌的正确判断。,血培养瓶中粘液型肺炎链球菌 (革兰染色),血平板中粘液型肺炎链球菌 (革兰染色),特性:革兰染色阳性,菌体呈矛头或瓜籽仁状,直径约1um,常以钝端相对、尖端向外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芽孢。 有较厚的荚膜,革兰染色时荚膜不着色,表现为菌体周围透明环。,血平板中粘液型肺炎链球菌 (革兰染色),肺炎链球菌致病物质,1、荚膜:是肺炎链球菌主要的致病因素。有荚膜的肺炎球菌可

4、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定居并繁殖。 2、肺炎链球菌溶血素:高浓度时对实验动物有致死性。对人的致病机制尚待确定。 3、紫癜形成因子:注入家兔皮内,可产生紫癜及出血点并伴有内脏出血。紫癜形成因子与人类肺炎球菌感染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4、神经氨酸酶:在新分离株中发现,能分解细胞膜糖蛋白和糖脂的N-乙酰神经氨酸,与肺炎链球菌在鼻咽部和支气管黏膜上定植、繁殖和扩散有关。,所致疾病,1、主要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 2、其他疾病: 包括有急性鼻窦炎、中耳炎、脑膜炎、骨髓炎、脓毒性关节炎、心内膜炎、腹膜炎、心包炎、蜂窝组织炎及脑脓肿。 通过人传人的飞沫感染而传播,传播途径,防治方法,多价肺炎链球

5、菌荚膜多糖疫苗对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有较好效果。21世纪初,这种多价疫苗已包括肺炎链球菌的23个型。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因人群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菌型在不断变迁。且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因此需加强肺炎链球菌的菌型监测,在治疗前做常规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等),流行季节,季节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常发生在冬季和初春,这个时段也正是伤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分析讨论,该病例患者一开始有血常规、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以及发热等症状来支持炎症的诊断; 之后根据患者的血培养结果,证实了患者感染的存在; 该患者是“粘液型肺炎链球菌”感染,该菌特点是: 血培养瓶中涂片染色呈革兰阴性球杆菌,容易将其归类到革兰阴性杆 菌中,从而影响到对细菌的正确判断。 该菌在血平板上的菌落形态为粘液型,增大,边缘不规则,可融合成一片,没有常见的肺炎链球菌的典型形态。 该菌形态特点的改变可能和临床用药相关,遂发报告时也有作相应的备注,提醒医生此珠为粘液型菌落,注意联合用药。,分析讨论,患者的用药与病情转归: 入院后患者是用“氟氯西林”抗炎治疗,使用几天后效果不佳,又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后医生根据药敏回报结果“头孢噻肟敏感”,停用之前药改用“头孢噻肟钠”治疗。患者各项炎症指标下降至正常范围,体温也逐渐将至正常,症状明显改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