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一语文《老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203577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高一语文《老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天津市高一语文《老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天津市高一语文《老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天津市高一语文《老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天津市高一语文《老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高一语文《老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高一语文《老子》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子五章,高二语文组,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今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老子其人,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

2、中国心灵鸡汤,助您洗涤心灵。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关于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四、作者作品,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文。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五、创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会

3、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

4、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是老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含义有:,1、构成世界的实体,2、创造宇宙的动力,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5、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相关评论,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 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5、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全书即围绕“道”这一范畴展开, “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 陈鼓应等老子评传,何谓“道”?,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

6、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7、“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佛说:“大海不容死尸”。 老子曰:“上善若水。” 从中可看出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以自照、自知、自处。,道,如果说得出,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说得出,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万物之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

8、知万物的极限。,这两者来源相同,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从道理中探求更深一层次的道理,这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翻译一,老子设立“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便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而已。 本章旨在说明: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2、道是万物的初始和根源,其余的文字都是一个形容词而已。,分析,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知道丑了;都知道善良的东西是善的,就知道恶了。所以,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的,难和易是由互相对立而形成的,长和短由互相对

9、立而体现的,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的,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的,前和后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因此,圣人顺应自然规律来做事,顺应自然规律来教化。任凭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为其始原。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永远不会失去。,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无为而治。 “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去创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力量,去成就大众事业。 而顺应自然所得来

10、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人类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自己的欲望,因而老子极力鼓吹“功成而弗居”的精神。,怎么看待“清静无为”? 人有思想、知识、情欲、作为,“有为”本是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而有意地不作为以求回归自然原始,实乃违反人之自然天性。 “无为”悖乎人类生活的趋势,逆乎生活创造进步的主流。受其影响,国人生活萎靡不振,道家之流毒亦难辞其咎。 然叫人减低欲望,保养自身,亦可救弊,亦可养人。,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抛弃一切聪明智慧,人民才会

11、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一切仁义道德,人民才会回归孝顺慈爱;抛弃一切机巧和利益,盗贼才能消灭。抛弃圣智、仁义、巧利这三种东西,光作为原则提出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依从:表现单纯、坚守朴素,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抛弃学问,没有忧愁。,具体论述治国主张,论述该去除哪些东西: 天地大道,本无仁可言。 讲求仁义,表明大道已失。 对百姓怀有“仁”也属多事,必然会打扰干涉百姓生活,国家就不宁静。 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讲仁义,百姓自然能回复到上慈下孝的状态。 治国者无欲,则不积聚奇巧器物,“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2、。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天下没有比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克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说,能承担国家的耻辱,这样的人才算是国家的君主;能承担国家的灾祸,这样的人才算是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倒像是反话。,正言若反,意即从反面来表述正面,从否定来表达肯定。 如“大智若愚”“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等语中,就是以“愚”“缺”“屈”“拙”“讷”等“反”面的词来表达“大智”“大成”“大直”“大巧”“大辨”等正面的意思。 “正言若反”是老

13、子独特的立言准则,是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好玄哟!,以柔克刚的意义及现实运用: 1、“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民贵君轻。 2、韬光养晦,“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持久而有韧性,保全自己并转化劣势。 3、后发制人、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大勇若怯、能屈能伸等。 4、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是一种中国式智慧。,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家小,人民少,有各式

14、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徒。虽有车船,没有地方乘坐它;虽有武器,没有地方陈列它。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喜欢习俗。邻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到,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本章阐全面阐述“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措施。 总的措施是:弃用各种器具,让百姓安土重迁。 具体做法是: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困难;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把事情简单化,让百姓无忧无虑,老死不相往来。,你同意吗?,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有关。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总论,老子立说

15、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会的矛盾。而人类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剥削者肆意扩张一己之私。所以老子提出“无为”“质朴”“无欲”“谦退”“不无”种种观念,莫不是在想求得减少人类占有的冲动。 因人的私欲而产生了多少争战和屠杀,有多少无谓的牺牲,老子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是多么伟大的人道主义,多么深沉的悲悯情怀。,从此也可知老子具有积极救世的情怀,而不一定是消极悲观出世的。 他倡导“为而不恃”“弗居”“不争”,是要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 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为。 老子的“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心灵保持凝

16、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了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我、居下、退后、清虚、自然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良丹妙药。,老子名言,上善若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长地久。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