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电子化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2201564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电子化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企业电子化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企业电子化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企业电子化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企业电子化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电子化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电子化精编版(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企業電子化,企業電子化,1,摘要,企業電子化之內涵 企業電子化之策略規劃程序 企業電子化之效益與困難 企業電子化之關鍵成功因素 個案探討宏碁電腦 結論,企業電子化,2,7.1 企業電子化之內涵,企業電子化之源起 在變遷快速的環境中,企業為求永續經營,往往利用資訊科技來掌握競爭優勢。早在80年代,企業已開始使用電子資料轉換(Electronic Data Transfer, EDI)作業,以簡化文件處理程序; 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電子訊息技術已可轉化成工作流程管理系統中的一部分,但此時,部門間資訊系統缺乏橫向整合以致組織績效不彰;,企業電子化,3,企業電子化之源起(續),到了90

2、年代中期之後,由於企業傳統的循序(Sequential)作業方式,已無法滿足企業追求資訊整合及速度的需求,因此許多強調企業內部作業流程與資訊整合的工具產品(如ERP),就應運而生。,企業電子化,4,企業電子化之源起(續),然而隨著時代變遷,企業很快發現,幾乎身邊的主要競爭對手都已做到企業內部作業流程最佳化,企業必須與所有交易夥伴(上游供應商及下游顧客)在流程與資訊上整合,才有辦法維持競爭優勢,並根據企業資源的現況(含內部與外部),做最佳化安排,才能快速回應客戶、市場以及競爭者。,企業電子化,5,企業電子化之源起(續),在今日,企業經營亦漸趨向利用網際網路及資訊科技解決企業間整合的問題,將資訊與

3、知識以數位化的方式進行吸收、儲存、擴散,目的即在於提升產業價值鏈上資訊的透明度,並與顧客、供應商形成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以提升產業競爭力。,企業電子化,6,企業電子化之定義,根據學者 Kalakota et al. (2000)的定義: 企業的流程應用和組織結構廣泛的整合,俾使在網際網路經濟時代創造一個高績效的企業經營模式,以將傳統的公司轉型成為一個新的電子化公司。,企業電子化,7,企業電子化之定義(續),根據Malecki(1999)的定義: 運用企業內網路(Intranet)、企業外網路(Extranet)及網際網路(Internet),將重要的企業情報和知識系統與其供應商、經銷商、客戶、內

4、部員工及相關合作夥伴緊密結合; 藉著網路技術的運用,改變原有企業流程,其中主要的技術應用包含: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顧客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 BI)等,以創造、傳遞及累積企業價值。,企業電子化,8,企業電子化之定義(續),所謂企業電子化是指企業內部透過網路進行協調、分享與合作等。過程中所運用的技術及工具,包含:企業內外部網路基礎建設、電子交易標準與環境,以及企業資源規劃、顧客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各項軟體,再以企

5、業流程再造、商業智慧及知識管理為輔,整個架構如圖7-1,這些工具與技術仍持續發展中,因此,未來企業電子化的空間與運用範疇仍相當廣泛。,企業電子化,9,圖7-1企業電子化之主要應用範圍,企業電子化,10,企業電子化之基礎架構,綜上可知,企業電子化的應用範圍主要以供應鏈管理、企業資源規劃及顧客關係管理為主,以企業流程再造、知識管理與商業智慧系統等為輔;根據學者Kalakota & Robinson(2000)所提之整合性應用標準架構(Integrating Application Clusters into an e-Business Architecture),也指出供應鏈管理、企業資源規劃及顧

6、客關係管理為企業電子化最主要的三大領域(如圖7-2所示)。,企業電子化,11,圖7-2整合性應用標準架構,企業電子化,12,供應鏈管理,根據Metz(1998)將供應鏈管理定義為一個以整合採購、生產和顧客服務的整合流程,以提供顧客相關產品及服務的採購、生產和配送等活動;供應鏈管理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次供應商、供應商、企業內部營運、零售商和最終顧客,其中涵蓋了物流、資訊流及資金流。,企業電子化,13,供應鏈管理(續),SCM目前也是我國行政院積極推廣的產業電子化最主要的內容,即一般所謂B to B電子商務的主要內容,主要討論企業與企業間如何利用Internet來整合作業流程,而其效率是否能有效的

7、提升,將視各主要產業供應鏈中各成員間的企業流程整合(規劃、採購、製造及配送等流程)及供應鏈流程與主要成員間的相互連結程度。,企業電子化,14,企業資源規劃,根據Davenport(1998)的定義企業資源規劃為一種用於企業資訊整合的科技,其核心為資料庫,該資料庫匯集企業內、外各種商業活動及相關流程的資料,並運用網際網路讓各單位能迅速連結此資料庫,查詢相關資訊及應用相關程式模組,為企業跨入企業電子化最主要的基礎。,企業電子化,15,企業資源規劃(續),整體而言,ERP為一組將企業製造、財務、行銷及其他相關功能達成平衡的應用軟體。對內,它整合組織內部各種資源,透過系統的完整規劃與分配達成對組織資源

8、的有效運用;對外,它透過網路與系統結合主要的客戶與合作廠商,形成水平或垂直整合虛擬企業之全球競爭實體,以提升企業的營運效能。,企業電子化,16,顧客關係管理,根據Kalakota et al. (2000)的定義CRM是運用整合性銷售、行銷與服務策略下的一套系統,企業據此發展出一致性行動以滿足顧客需求。即在企業結合流程與科技整合之下,找出顧客的真正需求,同時並要求企業隨時在產品與服務上保持檢討的態度,以致力於創造新價值與建立顧客忠誠關係。,企業電子化,17,顧客關係管理(續),CRM是指利用電子化技術提升企業與顧客關係的方法,強調企業與顧客間流程之自動化,做到一對一行銷(One to One

9、Marketing),其策略目標在於建立一個忠誠且互利的顧客關係,利用資訊系統記錄客戶資訊並分析顧客的需求,將能提升顧客對企業的信賴並刺激進一步的消費與合作。,企業電子化,18,企業流程再造,根據Hammer & Champy (1993)的定義,企業流程再造是指對於企業的所有流程進行根本、重新的再思考並徹底地重新設計以期在企業成本、品質、服務和速度上收到戲劇性的改善效果。 事實上,企業流程再造是企業電子化過程中的最終目標之一。透過電子化的方式,可使原本的作業、銷售或其他流程更有效率,節省更多的成本及時間,使企業營運更順利。,企業電子化,19,知識管理,根據劉常勇(1999)的定義有關知識的清

10、點、評估、監督、規劃、取得、學習、流通、整合、保護、創新活動,並將知識視同資產進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進知識資產價值的活動,均屬於知識管理的內容。而結合個體與群體,將個體知識群體化,將內隱知識外顯化;結合組織內部與外部,將外部知識內部化,將組織知識產品化,則屬於知識管理的過程。,企業電子化,20,商業智慧,據漢康科技事業群的定義在一家公司的組織架構中,資訊是由下往上進行傳遞的,我們將每天的營業資料系統化並逐筆記錄,成為最原始的資料,為了決策需要,會將資料萃取、處理之後,成為有用的資訊,進一步結合公司內部Know-how形成知識體系,最後再結合決策者本身的經驗、直覺,將知識靈活應用,最後再形成智慧

11、。,企業電子化,21,商業智慧(續),從資料到智慧的過程,在組織中是以Bottom-Up方式傳送,但另一方面,組織對於資訊的要求卻是Top-Down方式的,其中,因為高階主管進行決策的比重相對較高,因此對資訊所要求的深度、廣度也相對提升;,企業電子化,22,商業智慧(續),過去企業處理資料的方式,大多將不同部門的各項資料儲存在不同單位或單一主機上,各部門再依資訊需求分別擷取,如此做法可能浪費時間、人力,而決策者在時間上也容易出現無法及時反應的情況,在現今資訊變化迅速的e世代裡,企業各階層人員若能隨時掌握第一手資訊,將可為企業帶來無限的商機,進而保持競爭力,因此商業智慧的概念應運而生(如圖7-3

12、所示)。,企業電子化,23,圖7-3ERP與BI觀念上的差異,企業電子化,24,商業智慧(續),商業智慧系統與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不同之處,在於後者僅強調企業資源流程的控管,著重在作業面與執行面,而商業智慧系統特重於企業分析面,其目標在於快速提供知識管理、電子市集、電子採購等企業管理決策分析報表產出,乃是一種以簡易方式且不受時空限制的分析工具。,企業電子化,25,商業智慧(續),商業智慧系統以建置資料倉儲為基礎,將不同作業系統資料庫整合,不同來源、型態的資料經過清洗、萃取、轉換、載入之後,以齊一的型態,有組織地排列於資料倉儲內,供使用者透過各式各樣的線上分析處理(OLAP)工具、資料採擷、決策支援

13、系統(DSS), 從資料倉儲中,隨時隨地獲得即時且動態的高價值資訊,藉此系統可提升企業上至決策者做出判斷決策的重要依據,下至基層工程師做出製程改善與良率提升的重要參考數據,同時強化內部作業流程,創造高生產力與競爭力,如圖7-4所示。,企業電子化,26,圖7-4商業智慧系統運用流程,企業電子化,27,企業電子化、產業電子化與電子商務之差異,所謂的企業電子化(e-Business),依其字面的意義,目前有許多不同的名詞翻譯,包括:最常聽到的企業電子化、電子化企業、產業電子化等,它們之間究竟有何差異?與目前的電子商務又有何關聯?,企業電子化,28,企業電子化、產業電子化與電子商務之差異(續),嚴格來

14、說,電子商務(EC)是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詢價、報價、訂購、付款與售後服務等作業,完成了企業與外部顧客間的銷售交易,其中內容不外乎是提供商品型錄的瀏覽、訂單的管理與付款處理,並不包含企業內部原本之顧客關係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與企業資源規劃(ERP)(由圖7-5可看出)。,企業電子化,29,圖7-5企業電子化,企業電子化,30,企業電子化、產業電子化與電子商務之差異(續),圖7-5即說明企業利用相關資訊科技進行企業電子化,對內可利用企業內部網路、網際網路(如:e-mail、MSN等),對各項企業機能進行整合、協調,以達到資訊分享的目的;對外則可利用各種系統工具,如:SCM、ERP、C

15、RM等,提高上、下游的資訊通透度,增進企業與交易夥伴間互動關係,逐漸成為動態且具有彈性的策略模式。,企業電子化,31,企業電子化、產業電子化與電子商務之差異(續),待整個產業的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代理商等企業均進行企業電子化後,產業間各企業的資訊透明化,所有的交易都可透過商際網路或網際網路來進行,此即為產業電子化(如圖7-5所示)。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產業電子化是站在整個產業的角度來看,而企業電子化是站在個別企業的角度來看。,企業電子化,32,7.2 企業電子化之策略規劃程序,圖7-6即為導入企業電子化之策略規劃程序。,企業電子化,33,圖7-6企業電子化策略規劃程序,企業電子化,34,步驟

16、一:建立企業願景,導入電子化經營策略的先期,企業首應先行建立企業願景,以企業願景做為制定電子化經營策略的準則,並導入一套既可符合公司所需又能達到企業願景的資訊科技,以發揮最大的電子化效益;另外,明確的企業願景也可以讓企業全體員工均認同此項電子化經營策略,並共同配合執行。,企業電子化,35,步驟二:電子化導入之評估要點,在確定要導入電子化計畫之前,企業就應該先對整體組織內部以及外部環境進行評估 內部資源評估 內部人員的基礎認知度 現有硬體的設備承載度 各類系統的資料整合度 檢視作業的流程可行度 企業內部的技術支援度,企業電子化,36,步驟二:電子化導入之評估要點(續),外部環境評估 基礎網路建設之完善性 網路安全問題 上、下游廠商的配合程度 電子交易相關法規,企業電子化,37,步驟三:確定目標與市場定位,在評估企業本身的資源能力以及外部環境後,企業接下來則須了解其所處產業的特性以及其市場定位,清楚自身的市場定位才能在電子化時代中,擬定合適之策略,以提升本身的競爭優勢。以下即介紹由IBM所提出產業變動模型 (如圖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