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94852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2201368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9485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9485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9485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9485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9485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9485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9485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成都市双庆小学校医务室 2013年11月20日,学 校 常见传 染 病,常见出疹性传染病 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手足口病 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流腮、流感,水 痘,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丘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 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隔离期限:完全结痂脱落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手足口病,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密

2、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 潜伏期:37天 临床表现: 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2、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猩红热,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通常23天 临床表现: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 3、皮疹。 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 隔离期限:咽

3、拭纸培养3次阴性,无条件咽拭纸培养者自治疗之日起不少于7天。,皮疹初呈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压之褪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猩红热,麻 疹,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其中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出现柯氏斑为特征,风 疹,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荨麻疹,不具传染性,水 痘,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的斑、丘、疱疹和结痂,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轻微全身症状,水痘疱疹,形似露珠水滴,呈

4、椭圆形,35mm大小,基部有一圈红晕,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 ,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口腔粘膜如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患儿常因疼痛流涎拒食,手足口病,猩 红 热,临床表现:以发热(可达39左右)、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为主要症状,在皮肤皱褶处,皮肤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呈紫红色线状,称为“线状疹”,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丘疹,压之褪色,猩红热“草莓舌”,猩红热“杨梅舌”,与发疹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舌被白苔,肿胀的舌

5、乳头凸出覆以白苔的舌面,称“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舌乳头突起,称“杨梅舌”,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1-2日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使下颌骨边缘不清,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临床表现:突然起病的高热(.) 、全身酸痛、咽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白细胞减少 诊断:未流行时,散发病例不易诊断;短时间内出现较多的相似患者,结合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可基本诊断,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6、,俗称“红眼病”,是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电子游戏机、电脑的键盘等都有可能感染此病。 症状:单眼或双眼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但一般不影响视力。,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防控措施,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

7、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 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 4.虫媒传播 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 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注意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进行预防接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勤洗手,多喝水,多食蔬,祝大家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