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管仲列传第5课时课件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201281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管仲列传第5课时课件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管仲列传第5课时课件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管仲列传第5课时课件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管仲列传第5课时课件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管仲列传第5课时课件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管仲列传第5课时课件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管仲列传第5课时课件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仲列传,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挚交千古,君子之交 金兰之交 莫逆之交 患难之交 生死之交 刎颈之交 忘年之交,管鲍之交,管鲍之交表示知心朋友,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课文有关内容介绍,课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管晏列传是管仲、晏婴二人的合传,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课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卓越的政治家管仲,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

2、亦辅佐齐桓公,在政治和经济上施行改革。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管仲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司马迁自述写作管晏列传之缘由:“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传第二。”指出虽然管仲的奢华与晏婴的节俭形成鲜明对比,但是二人同为齐国杰出政治家,管仲辅佐桓公成就霸业,勋业彪炳,晏婴协助景公成就治世,政绩显赫,一霸一治,泽被当代,垂

3、范后世,二人虽隔百余年,但他们都是齐人,都是名相,又都为齐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将二人合传写成管晏列传。,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注意句读。,参照注释,疏通文意。,第一段有三层意思,一层交代管仲的字和籍贯;二层简介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以及鲍叔牙对管仲的深知;三层叙述二人的从政情况,评述鲍叔牙举荐管仲对齐国、对天下所产生的影响。末尾一句,是对管仲相齐政绩的赞美,也是对鲍叔牙无私举荐人才的品格的赞美。,第二段记述了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和赞扬。管仲深情回顾了与鲍叔牙长期交往的情形,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的话高度评价鲍叔牙对自己的友情。,探讨: 从这篇传记看,第2节最长,与管仲从政关系不大,那么,可

4、以删去吗?如何理解?,明确: 不能删去,此节文字虽与管仲从政才能关系不大,但却是丰富管仲性格、介绍其为人的重要部分。此节文字通过管仲自己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他与与鲍叔牙之间极其真挚的友情:管仲其人,经商多分财利,谋事反而更糟,做官被逐,打败逃跑;鲍叔却不认为他贪、愚、不肖、怯和无耻,反而把他推荐给桓公,这样的知己 、知遇之恩 ,身为齐相的管仲又怎能忘呢?假如没有鲍叔的知贤、荐贤,管仲又怎有机会为齐国做出卓越的贡献,这正是后文管仲施展才能的前提,故不能删去。,第一部分(1-2节): 介绍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第三段侧重写管仲在内政方面的 才能。先写其政绩:“ , ”,再写其执政理念: “

5、 ”,“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顺民心,第四段侧重写管仲在处理君臣关系、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才能,先概述其才能:“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然后以管仲因势利导匡正桓公的三次失误为例,略加评述,指出他灵活有节的施政才能是齐国称霸诸侯的重要原因。正因为管仲的这些才能和措施,才使得齐国君民同欲,上下相亲,诸侯亲服,完成了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第二部分(3-4节): 叙述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思考:由文末太史公的评论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态度?,从中可见太史公对管仲才能的肯定。“岂管仲之谓乎?”用反问句突出地表明了自己的褒扬态度,同时借“孔子小之”来表达自

6、己对管仲的贬,因为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而没有“勉之至王”。用“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这一揣测之语委婉道出,实褒大于贬。,第三部分(第5节):是司马迁的赞词。作者直接评述管仲一生的成就,肯定其“上下相亲”的治国方略。,片断欣赏,整段文字是叙述管仲的一番话,内涵丰富,语言很美,写得十分感人。 从内容上看,是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顾,从经商、谋事、出仕、做战、事君五个方面(管鲍合伙作买卖而管仲图利自我、管仲为鲍叔谋事未成、管仲从政频遭革职、管仲参战屡次逃逸、管仲未如召忽般于公子纠被杀后尽忠殉难)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已”。,从内容(

7、写了那些内容)、感情(表达什么感情)、语言(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传记写作几个角度赏析课文第二段。,从感情上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从语言上看,连用五个句式相近的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真切而又有层次感地展现了二人的友谊和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更加凸显鲍叔真为管仲之知音。,从传记写作上看,司马迁用较多文字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上段“鲍叔知其贤”“鲍叔终善遇之”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的任政相齐时

8、的“顺民心”、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总结课文,思考: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客观),主观因素: 有“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客观因素: 朋友知己之情鲍叔的无私举荐。,拓展阅读,史记管晏列传阅读训练 (见金四导47-46页),1、细读第2节,探讨晏子的心态是如何变化的?,晏子遇见越石父解左骖将他赎出,载回家去,但“弗谢,入闺 ”“久之 ”,可见他虽求贤但不重贤的心态;越石父请求绝交 ,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 ”,突出起内心的震撼及惶惑,但言语中仍带有自矜心理;最后听了越石父的话,“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体现了晏子礼贤的谦虚、尊敬的心理。,2、文末“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如何理解?,晏子贵为国相,却以越石父为知己 ,即使他在囚禁中,也要迫不及待地解放他,尊重他。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只要知过自改,就予以提拔,荐为大夫。文中突出了晏子的知贤、荐贤。司马迁极力赞美晏子,正是慨叹自己为遇到解骖赎罪的知己。所以,他在赞语中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此实乃司马迁立本传之真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