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打造民生南坪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220061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社会管理打造民生南坪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新社会管理打造民生南坪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新社会管理打造民生南坪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社会管理打造民生南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社会管理打造民生南坪(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社会管理 打造民生南坪2012 年 02 月 02 日 10:00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推荐阅读更多2012 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开幕达沃斯论坛闭幕:中国经济有着巨世界温商大会在温召开 千余温商世界温商大会召开 1300 名代表从近年来,南坪街道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主题,突出“民生社区、文明社区、宜居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目标,以民生工程和城市管理为重点,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为出发点,以建设社区党建、群众自治与社区公共服务有机结合, “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现代化和谐社区综合治理结构为核心,积极探索社区“两委一室”新

2、型管理模式,创新社区网络化管理机制,努力打造“洁净之城、宜居之都、首善之区、民生之街”的街道品牌。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全国“残疾人之家” 、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重庆市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示范街道” 、重庆市文明街道、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重庆市充分就业示范街道、重庆市市容整洁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全区特优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观念更新,大力推行“民生党建” 。社会管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有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

3、水平稳步提高,国家、地区才可能凝聚起民心民气,社会才能够稳定和谐。 “民生为本”是转型中国的“重庆突围”,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反映了民众最真实最迫切愿望的构想在重庆得以实现。近年来,南岸区率先提出了“民生党建”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围绕群众的冷暖和需求来做好党的建设工作,有益探索了民生工作和基层党建创新形式,也有效深化和挖掘了“民生重庆”的要义和内涵。作为南岸区政治经济的中心和最重要的街镇,南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民生”为工作目标,优化服务质量,改善工作方法,创新机制体制,深化成果特色,对群众建

4、立真感情,大力开展民生相关的党性实践活动,办理了一件又一件具体事,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支持拥护。街道以党员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了巧手联盟、社区教育、中介服务、 “高知”翻译、专业服务等五大为民服务平台,推动了社区产业扶贫、文化济困,探索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社区服务产业化之路。扎实开展了结穷亲、大下访、三项制度、三进三同及四个一等党内实践活动。街道、社区干部共计结穷亲 171 户,走访居民 24525 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1409 件。街道机关干部在长生桥镇乐天村承包 7.2 亩责任田种了一块老乡地;捐资 4 万余元帮助乐天村村民修筑了 3 公里的公路,为村办公室配置了 2

5、 台空调,做了一件贴心事;建立 “心连心特别困难专项救助资金” ,筹集资金近百万元,用于帮扶辖区因病致贫、因贫缺医、因贫失学、老无所靠的困难群众;街道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撰写了一篇为民办事的真情文,以理论调研文章的形式认真分析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深入思考更好为民生服务的方法。 二、抓民生改善,着力抓好九件民生实事。我们党的宗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三项重大任务每一项都很重要,都关系群众的安危冷暖,对任何一项都不能掉以轻心。但在街道社会管理层面,我们在实践中越来越自觉地把工作重点放在保民生上,同时也意识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的根本,所有工作都应该围绕民生展开。因为无论是

6、体现社会发展目的、还是破解发展难题乃至走出发展阵痛,民生问题都是关键、核心、根本。在“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中,改善民生将是最绚丽的亮点。这些年来,我们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结合市区“民生十条”和自身实际情况,着力抓好九件民生实事。一是建立“心连心特别困难专项救助资金” ,筹集资金近百万元,已发放救助 70 多万元,惠及 4000 多人,深受困难群众欢迎,被人民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宣传报道。当前街道正致力于研究探索“心连心特别困难群体救助资金”长效运行机制,使专项救助资金不断扩大救助覆盖面、提高救助标准并持续运行发展。二是打造微型企业孵化基地,将基地扩大到

7、近 5000 平方米,吸引了 80 家微企入驻,提供就业岗位近 500 个。被评为重庆市“青年就业基地” 、 “科技创新基地”及“劳动创业基地” ,接待了中央团委、中亚五国青年考察团等国内外人士参观访问。街道将把基地打造成全市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微企孵化基地,使其成为缩差共富的平台,创业再就业最有效的载体,争创市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和首批科技型孵化器,力争两年后实现年总产值 2 亿元以上,税收 1000 万元以上。三是创建成为市级充分就业示范街道,动态消除了辖区“零就业家庭” 。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 416 个,就业再就业 575 人,发放小额贷款634 万元。四是新建 2145 平方米爱心市

8、场并规范运行。五是探索老年服务新模式,建立了夕阳红老年会所。六是新建了两个社区公园。七是启动辖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八是新建和完善了 10 个社区文化室。九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达标。 三、抓机制建设,创新打造“两委一室”三平台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村居民进入城市,社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城市社会管理的广度、难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地加大,既有社区管理体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南坪街道地处南岸区核心区域,更是人口密度大,结构复杂,不易监管,以前推行的社区“三位一体”运行模式无法承担日趋复杂和繁重的社区

9、服务管理工作。因此,大力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与发展模式创新,建立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要求的新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对南坪街道具有重要意义。街道在响水路社区试点推行了“两委一室”三平台网格化管理新体制并在辖区所有社区推行。 “两委一室”即: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自治建设及社区综治群众工作室。其中,党组织发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居委会侧重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并发挥专业化、职业化优势,推动促进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社区群众工作室成为基层综治维稳工作体系平台,立足七位一体大综治一体化运行格局,着力创新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重点人

10、群服务和管理、社会治安防控、社会联动共创共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综合治理、平安建没、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两委一室”三平台网格化管理模式规范社区了职能,整合了服务资源,强化了责任落实,使党务、居民事务、公共服务工作得到细化和延伸,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不断完善,居民议事决策能力逐步增强,得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光磊同志的高度赞扬。当前,街道下属社区将此模式运用于日常行政事务处理、党的政策方针宣传、各类投票选举登记站的设置等工作,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抓作风转变,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和“人民好公仆”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社会管理,迫切需要强化全街干部职

11、工融入基层、党员干部融入群众的理念,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街道成立以纪工委书记为组长的督查考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围绕街道全面工作全面开展督查,围绕目标考核任务重点开展督查,围绕人员管理经常开展督查,围绕群众反映问题着力开展督查,每月坚持考评通报并严格兑现奖惩。同时针对机关、社区部分干部中存在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业务水平不深、工作态度不勤、办事效率不高等现象,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剖析评议、理论考试、综合测评四个环节的作风建设学教活动,要求街道每一位干部职工撰写一篇深刻的自我剖析材料,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一次理论考试,组织一次民意测评,完成一次彻底整改,写一篇为民办事的真情文,

12、通过最终考核,辞退城管人员 5 名,待岗限期整改 4 名,机关干部待岗整改 2 名,在街道上下引起强烈反响。5 月,区委林彬副书记一行对我们开展此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五、抓环境治理,成功创建全市第一个市容环境整洁示范街道。创新社会管理要从“城市细胞”抓起。街道以“五个重庆”建设为统揽,以关注民生为导向,举全街之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居住区环境整治活动。重点整治了后堡社区、正街社区、南路社区、东路新华小区等老旧居住区,为 45 条背街、33 个居民楼栋清扫卫生死角、清运暴露垃圾,整治房屋立面 52 万平方米,制作安装雨棚 15000 米,修补及新铺设人行道 43850 平方米,修缮各类井

13、盖 93 个,清掏化粪池 303 个,整修下水管网 4850 米,新建星级公厕一座,维护翻新公厕垃圾站 5 座,制作便民张贴栏 120 块,添设便民座椅 310 把和晾衣架 220 个,添置文体设施 20 余处,修建社区公园 2 个共 28000 平方米,补栽苗木 11500 平方米,种植大树 2000 余棵等,圆满完成“净化、绿化、黑化、靓化、人性化”的工作目标,使辖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舒适靓丽,堪为典范。同时对散居民楼栋实行规范化自治式物业管理,催生了以“民生导航,建管并重,洁净宜居,和谐融洽”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工作模式,市委薄书记到后堡视察后,非常满意,命名为“后堡模式” ,向全市发出号召要打造 100 个后堡。此次居住区环境整治共投入 1.1 亿余元,使老旧居住区的老房子增值了近十个亿,让辖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极大改善了辖区的软环境,打造出“洁净之城、靓丽之都、首善之区”的宜居街道形象,融洽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确保综合整治后的社区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让居民长期共享“五个重庆”建设成果,全面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大发展,在辖区取得“夯基础,顺民心。促和谐,睦民意。美环境,促民富。作示范、壮民气”的显著成效。2011 年,被授予全市首个“市容整洁示范街道”荣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