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42194863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DF 页数:66 大小:55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NEW)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NEW)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NEW)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1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0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9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2008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考研真题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理 论考研真题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2014年硕士学位研

2、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 852 试题名称: 社会学理论 适用专业: 科学技术史、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文化 2社会互动 3社会群体 4社会组织 5虚拟社区 6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请简述社会化的主要类型。 2谈谈社会角色失调的一般状况。 3请简述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特征。 4请简述齐美尔(西美尔)关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西方社会学理论至今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请举出每个阶段 的一位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延迟退休的看法。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852社会学

3、理 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 852 试题名称: 社会学理论 (共 1 页) 适用专业: 科学技术史、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文化 答: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 根本标志。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方式是按照一定的文化逻辑来进行的。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超生理 性、超个人性、象征性、全括性、整体性、传递性与变迁性。 2社会互动 答: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

4、主体 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 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 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 社会行动过程。社会互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社会互动必须 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与群体)之间; 社会主 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 提条件; 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 社会 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 社会互动 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产生影 响。 3社会群体 答:

5、社会群体,又称社会团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 集合体。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不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群体 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即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 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广义上的社 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 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 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其主要特征包括: 有明确 的成员关系; 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4社会组织 答:社会组织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组

6、织,泛指 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狭义上 的社会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 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 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 的要素构成。 5虚拟社区 答: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 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 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有一定 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 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

7、在一定 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 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社会现代化 答:社会现代化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 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 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这是现代化变迁过程和非现代化变迁过 程的本质区别。其要点包括: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 程; 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 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 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发展的过 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请简述社会化的主要类型。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

8、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 性和健康的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 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1)初始社会化。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 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 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它主要发生在儿 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是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人们在此过 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比如,学 生在大学里进行的大量学习都是为将来在工作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准 备,这种学习过程就是预期社会

9、化。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 期。 (3)发展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相对初始社会化 而言的,并且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 应新形势对于角色新的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比如,改革开放之后, 政府官员都要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这就是发展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 辈。在传统社会中,逆向社会化很少见。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变迁速度 快,知识更新速度也快,一些成年人往往跟不上形势,他们要想不落 伍,就必须接受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 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

10、规范。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 造,但它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改造罪犯,让罪犯洗心革面, 重新做人,这是再社会化,是负面的、强制性的。而其它某些形式的再 社会化,比如,新兵入伍后要全盘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生活 方式,这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却不是负面的;一个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 文化环境以后,可能也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这种再 社会化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负面的,反而可能是主动的、正面的。 2谈谈社会角色失调的一般状况。 答:角色失调,是指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的,正像社会的运行常会产生不协调因素一样,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也 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

11、到失败。 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失调现象主要有角色距离、角色冲突、角色不 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五种情况: (1)角色距离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赋予某种角色的规范与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表现 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角色期待与角色表现之间不相匹配的情况为 角色距离。 (2)角色冲突 一个人承担的多种角色之间的矛盾一般称之为角色冲突。如一位 妇女作为经理可能忙于事业,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社会角色期望她在家 庭生活上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 不同的人所扮演的相对角色之间的矛盾称为角色冲突,如丈夫与 妻子、父母与子女、邻居之间、顾客与服务员、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冲突 等。 一个人承担同一角色时存在的矛盾,一般称之为角色紧

12、张。如一 名学生,按照角色要求应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但可能又因为 不想让别的同学感觉难堪而不积极表现,这时他(她)就会经历角色紧 张。角色紧张往往与角色规范或价值观密切相关。 (3)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 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在社会变迁中,当一种新角色初次来到社会上时,社会还没有来得 及对它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角色承担者本人不清楚,其他人的看 法也有分歧,角色不清便由此产生。只有通过长期互动,当社会为它规 定了明确的规范后,这种角色不清才能清除。 例如,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中国青年、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发生

13、很大变化。在传统上,一个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应该是艰苦朴素、不重 衣着打扮、听老师和领导的话、循规蹈矩等等。然而,现在的很多青年 注重衣着、仪表、穿牛仔裤、跳“迪斯科”、交际广、不那么温顺等等。 这样,对于什么是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应有的形象的讨论便兴起了。 这种讨论无疑会有助于逐步澄清上述社会角色。 (4)角色中断 角色中断,是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 盾的现象。人们在一生中随着年龄和多方面条件的变化,总会依次承担 多种角色。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 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 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

14、冲突。 例如,一位一心渴望能上大学的青年学生,因高考分数不够,突然 成为待业青年,这是他过去万万没有料到的。一方面,他没有做任何准 备,不知道一个待业青年还可以做哪些积极的、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 面,待业青年的角色与他原来的“高中学生”的角色在社会声望、行为规 范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有些甚至是冲突的,这些都在这位青年的心 理上造成压力。这便是角色中断。 (5)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 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 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 按照角色失败的结果,通常可将角色失败分为两种情况: 角色的承担者不

15、得不半途退出角色。例如,夫妻双方的矛盾发展 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双方无法共同生活,最后以离婚告终,离婚后,双 方的夫妻角色便停止了。 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 的。如父母的角色是负有教育子女的义务的,当某一对父母的子女不但 没有好学上进,反而堕落为犯罪分子时,这对父母虽然仍处在父母的角 色上,但他们的表演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 3请简述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特征。 答: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 (1)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 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这一特征 使它同符号互动理论和交换理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6、(2)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 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侧重 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而不是其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在维持系统 生存中所发挥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决定论意义上的原因)。 (3)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问题就是: 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持其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以及这些 条件是如何得到满足的?结构功能主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正如这一学派 的名称所提示的:任何现存社会都具有一些基本的制度模式(结构), 而这些制度模式之间发生着相互支持的关系(功能),从而保证了社会 系统的生存。这意味着,在结构功能主义立场上,社会系统的存在具有 首要意义。 (4)统一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基本特征与其说是一些共有的概念范 畴和理论模式,不如说是一种共有的功能分析方法。这一流派对当代社 会学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它提供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范畴和宏观的 理论框架,而且,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它为考察社会现象提供了新颖的观 察角度,发展了一种全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功能分析方法对现代系统论 的形成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