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42194724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NEW)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NEW)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NEW)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 部分答案)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第二部分中国人民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真题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考研真题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考研真题 2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考研真题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 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 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 研真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633

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 (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法经 2给事中 3多伦会盟 4整理党务案 5海防塞防之争 6乡村建设派 二、史料分析 1苏轼的一篇文章 人法并任 问题:(1)用现代汉语说明苏轼的问题。 (2)解释两句话的含义:久留不易之格;封糊誊录。 (3)说说自己对解决上述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2考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问题:(1)说明作者和本文的出处。 (2)说明其内容和意义。 三、分析题 1列举南北朝走向统一的关键事件,并分析北方能够统一全国的 原因。 2明清时期的黄河治理以及政治社会影响。 3说明鸦片战争前后的经世思想。 4说明南京政府在抗战前10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古代汉语 1关于汉书列传

4、记载的问题。 2出在孟子。 3关于皇帝出奔。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 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断 答:土断是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 方行政区划的政策。由于侨置引起户籍混乱,影响财政收人,从晋成帝 时开始推行“土断”。所谓土断,就是以土(居住地)作为断定户籍的依 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 的黄籍,同时也就取消了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兴宁二年(364年)三月庚 戌日,由桓温主持庚戌土断,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也 给予惩处,收效很大。义熙九年(413年),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

5、”也很有 成效。土断推行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明显增加。 2台谏合一 答:台谏合一是宋以后实施的监察制度。台官是指御史大夫、御史 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其主要职务为纠弹官邪,是监 督官吏的官员;谏官是指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司谏和正言,其主要 职务是侍从规谏,是讽谏君主的官员。自宋代开始,开了台谏合一之 端,两者事权相混,谏官也拥有对百官的监察权。宋代台谏,实即御史 台、监司、谏官连称。后世废门下省,谏官随之废除。明代给事中职兼 前代谏议之责,因此称给事中为给谏,而通称御史为台谏。 3隆庆和议 答:隆庆和议是明朝与蒙古达成的对俺答汗的封王、通贡和互市的 协议。明朝后

6、期,俺答汗率军扰边,一度直逼北京,制造“庚戌之变”。 隆庆年间,明朝边防经过整饬,军事力量有所加强,俺答汗始与明廷修 好,双方签订隆庆和议。规定: 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家族成员 和蒙古其他首领都封授大小官职。 恢复通贡关系,每年一贡,贡马不 得超过五百匹,来使不得超过一百五十人。 在大同宣府等边镇开设互 市场所,大市每年一次,小市每月一次,听边民自由贸易。和议使蒙古 各部落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明朝的北部边疆的压力缓解。 4内务府 答: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事务最繁的户 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内务府主要职能是 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

7、、礼仪、工程、农庄、畜 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内务 府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 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直至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 为止才被废除。 5局外旁观论 答:局外旁观论是赫德在1865年9月18日向总理衙门递呈的自 己对清政府内政外交所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文章系统地表达了赫德对中 国事务的看法。清政府对此的反应不仅是迟钝的,而且是片面的。局 外旁观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但其实质是扶持行将 朽木的清政府,使它能承受英帝国及其他列强的侵略和索要。 6宪政编查馆 答:宪政编查馆是清政府为推行

8、“预备立宪”而设置的机构。光绪三 十三年(1907)8月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直属军机处。下设编 制、设计、官报3局,庶务、译书、图书3处。其主要任务是办理奉旨交 议的有关宪政折件及承拟军机大臣交付调查各件;翻译各国宪法、编订 法规及考核各部院、各省政治情况等等。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 府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此馆随之撤消。 7法币改革 答:法币政策是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 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发布紧急 法令,实行币制改革。规定自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 之钞票为法币(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有公

9、私收付一律使用法 币,不得使用现金;实行白银国有,所有白银必须在规定限期内兑换法 币;改银本位制为外汇本位制。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 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 二、论述(4选3) 1试论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答:(1)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王莽新朝以托古为名所进行的改革。公元8年,王莽代 汉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掌权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诏 令,进行改制。其主要内容是:王田、奴婢政策、五均六筅、改革币 制、统一度量衡、更易名号等。但王莽改制很快就失败了。 (2)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的一次政治改革。宋 自庆历新政失败,

10、积贫积弱政局日趋严重。嘉祜三年(1058),王安石 上言事书,提出改革主张,但未采购。熙宁二年(1069)二月,神 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设 制置三司条例司,议行政法。七月相断颁布“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 苗法。次年条例司,撤消以司农寺为制定与推行新法机构。十二月王安 石任宰相,理财的免役市易,方田均税诸法,强年的置将保甲、保马诸 法先后推行。还改革学校科举制度,裁并州县,干整顿军队等。变法侵 犯了部分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韩琦、司马光反对。七年四月,王安石 罢相,次年三月夏相,得到神宗全力支持,改革派内部分裂,九年 (1076)十月,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夏

11、相得到神宗全力支持,改革派 内问分裂,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二次辞去相位。其后神宗主持变 法,但王安石强调的“摧制兼并”推行不力。变法扭转了北宋积贫局势, 军事力量有所增强。 (3)王莽改制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 背景相同 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 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和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 膨胀,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 锐,各地起义不断。 王安石变法前,存在三大尖锐的社会矛盾。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 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 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

12、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 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北宋与西 夏、辽国常年战争不断,使得民族对立十分严重;此外在统治阶级内部 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 相同背景使得王莽改制与王安石变法成为必然的趋势。 都遭到大地主的反对 王安石变法中提出的方田均税法清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 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却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 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王莽改制中所实行的王田私属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即废除土 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实行王田的诏令一经公布 就遭到大小土地所有者的强烈反对,一部分地主、官僚甚至举兵反抗。

13、都以失败而告终 无论是王莽改制还是王安石变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4)王莽改制与王安石变法的不同点 方式不同 王莽希望通过改制复古,以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为此,他将官职 名称改为古代官职,按照王田制来解决土地问题,改革币制为复古币 制,王莽倒行逆施的改革措施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变法是从实际着眼,所提出的改革方案也较为完备,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后期的执行不力,加上王安石本人性格刚愎自用, 在辞去相位后,改革最终失败。 产生的效果不同 王莽改制并没有取得任何有效的成果,王安石变法虽然也以失败告 终,但经过王安石变法的北宋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政府财政收入有 所增加,军队战斗力也得到提升

14、,在对西夏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北宋的寿命。 2评17世纪中国范围内的政局变革。 3论中国现代国家观念的产生和演变。 4评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状况。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70分) 1安西四镇 2史通 3庆历新政 4琦善 5丁戊奇荒 6新潮 7四平战役 二、材料题 (一)(每小题15分,共30分) 材料一:左传: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 材料二:汉书食货志: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 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 讥焉。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乱作。 材料三:国语齐语:相地

15、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 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 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犠牲不略,则牛羊遂。 问:1解释“初税亩”“公田”和“相地而衰征”; 2谈谈你对这三个材料的认识。 (二)给下列材料加句读:(30分) 材料是严复的论世变之亟:“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 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 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 侵损而已。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其杀人伤人及盗蚀人财 物,皆侵人自由之极致也。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 要皆为此设耳。中国理道与西法自由最相似者

16、,曰恕,曰絜矩。然谓之 相似则可,谓之真同则大不可也。何则?中国恕与絜矩,专以待人及物 而言。而西人自由,则于及物之中,而实寓所以存我者也。自由既异, 于是群异丛然以生。粗举一二言之:则如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 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 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 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 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 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若斯之伦,举有与中国之理 相抗,以并存于两间,而吾实未敢遽分其优绌也。” 问题:1本段文字出自文章的题目、作者是谁; 2解释这段文字; 3谈谈你的看法。 三、论述题(四选三,每题40分,共120分) 1比较汉、唐宦官专政的异同。 2军机处是什么和作用。 3论甲午战争的影响。 4论近代的军阀。 四、文言文部分断句,用现代标点。(20分) 及至孝宣,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