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42194611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66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NEW)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NEW)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NEW)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第一部分华东理工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 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 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 考研真题 2011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 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兄弟院校考研真题 2016年复旦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第一部分华东理工大学331社会 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 题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331 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证据为本的实践(the evidence based practice) 2社会诊断 3参照群体 4亚文化 5相对贫困 6社会工作倡导 二、简答题 1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核心观点。 2角色理论的观点。 3第三道路的观点。 4福利国家理论的观点。 5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 三、论述题 1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联系和区别。 2如何看待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专业困境。 2015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 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3、(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社会理论 2生态系统理论 3友善访问员 4福柯 5乡村建设运动 二、简答题 1赋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2危机干预的主要内容。 3涂尔干的“失范”理论。 4布迪厄的“资本”理论。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工作者该从哪些角度开展社区建设工作。 2结合实际,论述社会工作应该如何介入灾后重建工作。 2011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 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社会工作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伦理 2系统理论 3罗杰斯 4埃里克森 5福利国家 6社会组织 7社会问题 8社会流动 9社会初级群体 10越轨行为 二、简答题 1社会工作的功能 2人在

4、情景中 3标签理论的观点 4第三道路的福利观点 5社会制度的功能 三、论述题 1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 2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的挑战 2011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 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伦理 答:社会工作伦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 a适当性。b能力和专业发展。c服务。d诚实。e学问和 研究。 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 a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b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c秘密和隐 私。d费用。 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a尊重、公平和礼貌。b处理同事的当事人。 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对雇用组织的承诺。 社

5、会工作者应该遵守对雇用组织做出的承诺。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a维持专业正直。b社区服务。c发展知识。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普遍福利。 2系统理论 答:系统理论的观点包括: 系统具有边界,在其边界之中而非边 界之外,物质和精神能量可以进行交换。 封闭的系统没有跨边界的交 换,如同一个密封的真空杯。 当能源跨过可以穿越的边界时,开放的 系统就出现了。 3罗杰斯 答: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RRogers)创立了人本治疗模 式,其理论分析模式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非指导性治疗阶 段、当事人中心治疗阶段、治疗的条件阶段和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4埃里克森 答:埃里克森

6、的“八阶段”理论。他认为,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 会遇到某种心理问题,都要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社会要求做出反 应。如果个人能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 的反应;如果个人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认同危机”,给 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根据个体在各个时期的典型心理反应,埃 里克森将社会化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 岁1岁)。 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岁3岁)。 主动与 内疚(学前时期,4岁5岁)。 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岁11 岁)。 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 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 成年早期)。 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

7、成年期)。 完善与 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5福利国家 答:福利国家是一种人为的行动选择与政治建构的产物,是现代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它既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 后果,也是公民权与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它是针对修复或消除市场经 济的缺陷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福利国家与市场经济制度紧密 联系在一起。它不仅隐含深刻的政治企图,也包含着对经济活动调整的 意蕴。福利国家的主要目标不仅是为因遭受偶然变故和市场剥夺而导致 的个人贫困与不足提供补偿,同时也是对社会关系进行的一种重组。因 此,福利国家既有均等化的效果,也形成新的社会分层。在资本主义内 部,福利国家的发展路径与背景有着相

8、似的特点,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差 异 6社会组织 答: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 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7社会问题 答: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 社会环境失凋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 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 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8社会流动 答: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 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 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9社会初级群体 答: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

9、员 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10越轨行为 答:越轨行为,又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 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二、简答题 1社会工作的功能 答:(1)社会工作的功能概括来说就是把社会福利政策转化为具 体的社会福利方案,把福利送达到受益者手中。其类型分为,终极功能 与中间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 (2)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a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b救难。 c解困,当受助者遇到困难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存的程度时,社会 工作者对其提供的帮助,我们可视为解困。 d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

10、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 a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 b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 c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2人在情景中 答:(1)心理暨社会学派的个案工作,主要代表人物为汉密尔顿 (Gorden Hamilton),虽然该派以广泛的行为科学等学科为基础,但其主 要是将系统理论应用于个案工作过程之中,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体系, 亦即“人在情景中的状态”。 (2)其中的“人”是指个人内在的心理体系,以人格发展,自我功能 为主体;“环境”是指个人生活的社会网络以及物质环境;在人与环境交 互影响的体系中,任何部分的改变都将引起其他部分的改变,

11、如此不断 地相互影响、塑造,最后达到平衡的状态。 (3)该派认为治疗的首要任务在于调整个人的人格体系及环境,进 而增进人格的成长与适应。协助的目标在于适度满足受助者的基本需 求,帮助其处理面对的问题,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减轻痛苦,增加实 现目标与期望的机会与能力。 3标签理论的观点 答: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 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的观点主要包括: (1)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 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因此,社会工作 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 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

12、为“正常人”。 (2)认为一个人所以成为越轨者,往往是因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 在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组织处理个人的越轨行为时,被贴上诸如坏孩 子、不良少年的“标签”,而这些标签是一种社会耻辱性“烙印”,它将越 轨者同“社会的正常人”区分开来。 (3)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 受社会对其的不良的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 进而被迫与其它的“坏人”为伍,进行更加恶劣的越轨行为。久而久之, 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最终无法自拔。标签理论强调社会对越轨者的反 应,包括训斥、责骂、歧视惩罚等,认为社会的反应是促使初级越轨者 最终陷入“越轨生涯”这一无底深渊的

13、重要原因。 4第三道路的福利观点 答:(1)“第三条道路”是吉登斯等人提出的,旨在克服老派社会 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争论和对立。 (2)该学派看待社会政策问题的主要观点有: 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社会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问题,比如生态危 机问题;人们应该“超越左与右”之分,全面综合地分析社会风险,共同 采取行动; 在坚持政府社会政策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应该适度地强调个人对 其自身的保障作用;主张“建立投资型社会”,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大量投 入,用再分配的手段将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发展教育、服务就业 等促进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事业中; 致力于促进社会融合,反对将社会弱者作为边缘性群体排斥出主 流社

14、会之外; 倡导和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社区、 家庭参与到社会服务事业中,保障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等等。 5社会制度的功能 答:(1)从社会整体层次水平来看,社会制度具有维持社会秩 序、促进社会整合、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益或绩效的可能 性。 (2)从个体层次水平来看,制度的创建为人们的行动选择提供多种 服务。提供了合作的前提,为人们协同解决个人力量无法处理的问题提 供了有效的保障。制度能为个体行动者降低不确定性。社会制度的可重 复性为人们提供了预测行为后果的依据。可以说,特定领域中的社会制 度规定着某类行为的一般反应,投入此类行为的行动者可以凭借制度中 的规范

15、要求来预测行为后果,从而降低了事件的不确定性。 三、论述题 1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 答: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驱动型的社会转型 中国的改革进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自觉强制的定向发展战略,执 政党和政府作为有组织的领导力量在推动社会变革与转型过程起着支配 作用,它意味着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和政治稳定。 (2)系统与配套的社会转型 当代社会转型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通过经济、政治、社会、 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与层面的互动,不断推进与加速社会的整体变革。社 会结构各系统之间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也是齐头并进、相 互促进和制约的过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权威政治向

16、民主法 制化的嬗变、传统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变,这些方面的转型交互影响, 是社会结构整体的一种根本性变迁。在市场化、民主化、个性自由的背 后,涌现的是不同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社会群体的流动与分化的不 同选择,还会同时出现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等相应的变化要 素。 (3)渐进性的社会转型 主要表现在经济与民主政治两个方面。中国没有迅速摧毁需要改造 的社会主义结构并立刻实行市场经济,而是在相对保持政治和经济结构 的同时,逐步确立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的“软着路”。这条道路“不仅 暗合了现代化系统结构转换的渐进性要求,而且提出和实践了新的转型 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意义就是试图走出一条在市场经济基础 上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新路,也就是既符合现代型经济、社 会的基本要求,又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另一种现代化形态。这种另类现 代化是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处于同时段(同在商品市场经济阶段)的现 代化”。 (4)稳定与梯度发展的社会转型 由渐进性改革的方式决定,社会转型与变革也表现出稳定性与不均 衡梯度发展。可以将中国在保持稳定方面的经验分解为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