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语言与技巧题品悟语言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193993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语言与技巧题品悟语言鉴赏表达技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云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语言与技巧题品悟语言鉴赏表达技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云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语言与技巧题品悟语言鉴赏表达技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云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语言与技巧题品悟语言鉴赏表达技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云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语言与技巧题品悟语言鉴赏表达技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语言与技巧题品悟语言鉴赏表达技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8语言与技巧题品悟语言鉴赏表达技巧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8语言与技巧题: 品悟语言,鉴赏表达技巧,【考点考情】 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怎么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言上,炼字、炼句是诗人不懈的追求,也是考查考生鉴赏水平高低的重要角度;二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运用,这更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查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课标卷考查的热点,分值高,答题难度大,是二轮复习的重点。,-3-,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

2、贴切,请作简要赏析。,答案,解析,-4-,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周朴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馀芳待使君。 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答案,解析,-5-,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减字木兰花春月 苏轼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苏词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春月?请简要分析。,答案,解析,-6-,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多令 刘过 芦

3、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答案,解析,-7-,-8-,一,二,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解释词句含义,明确修辞手法,结合表达技巧,分析情感作用 鉴赏诗歌的语言,必须将语言与内容联系起来品味。并注意从以下四个角度鉴赏分析:,-9-,一,二,解答语言类题目,

4、应关注语言对内容与情感的强化作用。以上几个方面,都可以作为解答鉴赏语言类试题的思考方向。,-10-,一,二,(一)炼字、炼句 所谓炼字、炼句,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遣词造句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词句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目,步骤如下: 第一步,释含义,解释某字或某句在诗歌中的含义和对表达诗歌主旨的作用; 第二步,明手法,点明某字或某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三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把某字或某句放入整体中,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字句进行分析; 第四步,点作用,点出某字或某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等。,

5、-11-,一,二,例1(2016全国高考丙)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2-,一,二,读诗有道: 1.看题目:“内宴”,宫廷的宴会,招待有功之臣或重要大臣;“奉诏”,奉皇帝命令。据此可知,诗歌的内容当然是赞颂朝廷圣明或表达报效朝廷的忠情。 2.看作者:诗歌后面有注释“宋初名将”,印证“报效朝廷”的理解。 3.看内容:首联回忆三十

6、年前熟读兵书,一时英名传诵;颔联回忆战功卓著,忠心不改;颈联写年高而志向不减,大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尾联陡转,写眼前秋风中羞见战袍,表达自己虽不服老而确实年老,不得不承认自己年事已高的现实。,-13-,一,二,解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2.找答题依据 “臂健嫌弓软”“眼明识阵云” 身体很好,报国心切;正衬。 “臂弱嫌弓软”“眼昏识阵云” 年事已高,犹思报国;反衬。 3.用模板答题 观点+手法+分析+情感。,-14-,一,二,整合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

7、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15-,一,二,(二)赏析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含蓄。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

8、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16-,一,二,读诗有道: 1.看题目:“酬”表明这是一首酬答诗,“王处士九日见怀”是王处士九月九日重阳节时思念“我”。“见”,表对“我”怎样。 2.看作者:注释中有介绍。 3.看内容:惊觉秋老,满眼黄花,萧索的色调充溢字里行间;故人天涯,离怀浊酒,悲怆的感慨融汇词中;两鬓斑白,逐客无家,苍凉的情绪弥漫不散;天地变色,神州易主,郁结的哀愁直透骨髓;但肝胆犹存,江山作证,坚贞的心志更催人泪下。,-17-,一,二,解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2.找答题依据 杜甫的

9、诗风登高秋兴八首蜀相阁夜悲怆苍凉、深沉凝重、忧国忧民; 本诗的内容:“惊秋”“离怀”“愁眼”“逐客”悲凉忧愁;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慷慨悲壮、忠诚报国、老而弥坚。,-18-,一,二,3.用模板答题 点明语言特色+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指出效果(妙处)。 整合答案: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19-,一,二,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指明表达技巧,分析具体运用,指明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

10、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20-,一,二,(一)修辞手法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通感、借代、双关、叠字等。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例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完成后

11、面的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蓝靛,蓝色染料。,-21-,一,二,读诗有道: 1.看题目:从“浔阳即景”可以看出,小曲的内容应是写浔阳的景色,属于写景抒情的诗歌。 2.看作者:诗歌后有简要注释,这种注释实际上是暗示这首元曲没有更多的背景,只需要从内容角度解读。 3.看内容: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写“长江”“淮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塞鸿”,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

12、画面。,-22-,一,二,解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2.找答题依据 “如练”“如淀”“如箭”“如电”“如线”比喻。 “新月初学扇”比拟。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对偶、排比。 3.用模板答题 手法+分析说明。,-23-,一,二,整合答案: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排比),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4-,一,二,(二)表达方式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

13、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例4(2016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来人二首 刘克庄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25-,一,二,读诗有道: 1.看题目:由“北来人”,可知诗歌写的是流落江南的北方人。 2.看作者:刘克庄是南宋著名辛派词人。 3.看内容:第一首写北宋旧都汴梁的残破景象,以旧京女的凄凉显示民生的凋敝

14、。第二首写自家战乱后的遭遇,原来的十口之家,现在成了孤身一人,饥食野菜,寒着虏衣;而豪富人家,歌舞升平,钟鸣鼎食。通过对比,表达了战乱中百姓的流离之苦。,-26-,一,二,解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2.找答题依据 叙事的角度以“北来人”的口吻叙述; 叙事的手法第一首直接描写所见所闻,第二首采用对比; 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叙事中包含着强烈的沦落之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3.用模板答题 手法(叙事的特点)+具体表现。,-27-,一,二,整合答案: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以“北来人”的

15、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28-,一,二,(三)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等。有人也把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归为表现手法。,-29-,一,二,例5(2016全国高考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

16、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30-,一,二,读诗有道: 1.看题目:“丹青”,绘画艺术的代称;“引”同“吟”,七言古诗的一种,同“歌”“行”;“赠曹将军霸”,是送给曹霸的一首诗。赞扬曹霸的画技的。 2.看作者(注释):杜甫是我们熟悉的诗人。注释再次印证曹霸是画家。 3.看内容:对唐玄宗的御马,如山的画工都画得不像。这天,将这匹“迥立阊阖生长风”的宝马牵到赤墀之下,让曹将军来画。曹将军思索了一会,然后一挥而就,一匹真龙一样的骏马从画绢上腾空而出。,-31-,一,二,答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2.找答题依据 题干中“铺垫”一词,提示了答案信息应在本诗的前半部分,须找与曹霸和马相关的诗句。 “画工如山貌不同”众多的画工都画得不像,反面铺垫; “迥立阊阖生长风”此马非凡马,难画,正面铺垫。 3.用模板答题 手法+表达效果。,-32-,一,二,整合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