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42193530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DF 页数:18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NEW)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NEW)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NEW)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亲,该文档总共1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1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200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 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4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 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5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1传 播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2传 播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7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22传 播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4传 播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9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4传 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 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5传 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 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5传

2、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 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5传 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 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5传 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 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3传 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 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1传 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 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7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20传 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 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硕

3、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 1法兰克福学派 2媒介教育 3哈钦斯委员会 4休眠效果 5德福勒模式 6认知结构 二、简答题(60分,选做4题,每题15分) 1组织(如企业)进行对外宣传时,可利用的传播手段、技巧有哪 些? 2什么是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这一趋势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 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吗? 3简述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研究与施拉姆“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各 自的特点和异同。 4简述传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关注的问题。 5简述霍尔关于阅读的理论。 三、论述题(60分,选做3题,每题20分) 1雪村的东北人绕过被音乐工业垄断的发行推广渠道,

4、通过互联 网和私人传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请从传播主体多样化的角度谈谈这一 现象所揭示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工业体制造成的冲击。 2结合国内外实际,评传媒集团化趋势。 3从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及政府此后的相关政策,谈一谈大众传媒 与青少年问题。 4试论如何测定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 参考答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 1法兰克福学派 答:法兰克福学派是指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成立于1923 年)为主的一个学术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 塞、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他们主张从哲学、社会学角度研究和

5、批判现 代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以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 批判,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的批判, 剖析和批判了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化和“霸权主义”本质。法兰克福学派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流派,是传播的批判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来 源。 2媒介教育 答:媒介教育是指有关媒介知识及运用技能和方法的教育。通常这种教 育是包括在新闻与传播教育之中,由新闻与传播院校向新闻学与传播学 专业的学生实施的。在西方一些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媒介教育不仅 仅是在学校里、课堂上对新闻与传播院系学生的专业教育,而且成了面 向社会与公众的一种大众教育,即将有关的媒介知识及运用技能和方

6、法 直接传授给普通百姓,使之成为一种普及性的社会教育。媒介教育的根 本意义在于,它能使公众掌握媒介传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知道怎 样运用媒介更好地为自己的劳动、学习、生活以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服务,使自己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而不至于 只是充当媒介传播的被动接受者。 3哈钦斯委员会 答:哈钦斯委员会即“新闻自由委员会”,是“20世纪最著名学术团体”。 该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初,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组 成,他还邀请了12位著名学者担任委员。委员会用两年多的时间,对美 国新闻自由现状进行了调查,前后听取了58家报纸、杂志、广播电台以 及多位电影界人士的证词,收

7、集了225人的意见,提出了176份文件和分 析资料。在召开过17次委员会全体会议后,哈钦斯委员会终于在1947年 发表了第一期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这一报告,确立了大众传 播社会责任思想的问世,也宣告了一个相较于传统自由主义传播理论更 成熟的新闻自由观的诞生。它最先明确了大众传播责任的原则,从根本 上奠定了社会责任学说的理论基础。 4休眠效果 答:休眠效果是由霍夫兰等人总结出的理论假说。这一假说认为:随着 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 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 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

8、”状 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 表现出来。此理论说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 的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5德福勒模式 答:德福勒模式是在香农一韦弗的数学模式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传 播过程模式,它克服了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 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的互动特点。同时,这个模式 还扩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 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德福勒模式适用范围较广,包括大 众传播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 程度

9、的说明。但该模式没有超越从过程本身来说明传播过程的范畴。事 物的运动过程不仅仅取决于过程的内部因素,还要受制于外部条件或外 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6认知结构 答:认知结构是指在感知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 心理结构,是个人的全部知识的内容和组织。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 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动 与建构之中,其中,环境和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是两个决定性因素。当处 于问题情境时,个体会以认知结构先行进行试探,将面临的问题与已经 掌握的知识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是依靠旧有的经验来处理问题,还是进 行认知结构的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 二、简答题(60

10、分,选做4题,每题15分) 1组织(如企业)进行对外宣传时,可利用的传播手段、技巧有哪 些? 答:组织(如企业)在为达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对外宣传时,可利 用的手段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反对比:现代社会要求传播者的传播内容要保持客观、公正的 立场,如果过于突出和渲染自己所倾向的事实和观点,那么很可能会失 去受众的信任,影响传播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因此,在传播活动 中,要求传播者尽量保持中立态度,将围绕事务所表现出来的正反面信 息同时展现出来,帮助受众形成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准确判断。但不是 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同时提供正反面情况,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 具体的决策。 (2)感情沟

11、通:在传播活动中,结合特定的传播内容和传播环境,向 受众传递一些能使之感到亲切、关怀、温情的信息,借此来拉近传、受 双方的距离,为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其基本策略是寻找 与受传者之间主观和客观的共同点,善于站在受传者的情感立场来考虑 问题和设计传播内容,使之产生得到尊重、理解和赞赏的情感效果。 (3)劝服诱导:在传播活动中以特殊方式对受众施加适当的心理压力 或者利益诱导,可以使受众的注意力转向传播者所希望的方向。常见的 诱导方法包括权威诱导、奖励诱导、压力诱导、兴趣诱导等。但要注意 的是,在施加诱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分寸和技巧,不要使受众感觉到自 己是在被诱导。 (4)湮没消除:这是在

12、面临对组织不利的信息进人受众视野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的一种传播方法。当出现对组织不利的信息时,组织可以通过 大量传播正面信息来湮没负面信息,使得人们得到负面信息的成本迅速 上升。此外,还可以通过积极措施,阻断不利信息的传播,使其局限在 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并通过积极举措,迅速将其消除。 (5)美化和丑化: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就是对自己要树立和推广的 事物和形象大加赞扬和美化,凸显其优势和长处,同时把其不足和缺点 降至最低点;而对于传播者所要否定的对象加以丑化,想方设法放大其 缺点和劣势。但要注意的是,美化和丑化都不能随意浮夸,而应当建立 在基本的事实之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 (6)形象代言:这是指

13、利用某一公众形象,来作为组织传播中的代言 人,面对受众推广组织的产品或理念。形象代言人必须与组织产品或理 念的基本特质相吻合。通过这种方式,代言人良好的公众形象,将成为 组织和产品形象的一个指代符号,组织和产品被赋予了人性化的内涵。 2什么是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这一趋势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 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吗? 答:(1)大众传播的“窄众化”的内涵 大众传播的“窄众化”是指,传播活动不再针对广大范围的数量巨大、结 构复杂的大众群体,而是以特定的传播内容,来服务于具有特定特征的 相对同质化的小群体。“窄众化”趋势的发展,要求大众传播业改变传统 的大众传播模式,对受众市场进行“细分”,以

14、挖掘出具有不同需求特征 的小众市场,并对其实施不同的传播策略。 (2)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趋势可以看作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 评和实践上的更正,理由如下: 在传播学中,“大众”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 念。这种理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一个分界 点。到了该时期,作为工业革命、资产阶段革命和大众传播发展的结 果,过去的那种传统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已经打破, 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原子式的 存在,即所谓大众(mass)。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在 社会中处于被动而又受控制的地位,具有规模的巨大性

15、、分散性、异质 性、流通性、无组织性以及同质性等特点。 “窄众化”趋势的出现表明,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公众不再是铁 定的被动盲目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多元化的具有特定需求和特 征的不同细小群体的组合,这对传统的“大众”概念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也在传播实践上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诸如广播系列台、数字电视个性 化频道等传媒实践的新趋向,均表明了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变革,“窄众 化”传播已经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潮流。有业界知名学者甚至提出“从大 众传播到窄众、分众传播的转化,是社会和媒体发展的第二次进步”。 在美国,与窄众、小众化媒体已经逐步成为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一致, 专业媒体及行业媒体有着大众

16、媒体不可取代的优势。比如在一个知名媒 体集团中,一本专门讲养花知识的杂志是最赚钱的因为这个是内容 定位准确,分众、乃至窄众传播的媒体。因此,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趋 势可以看作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 3简述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研究与施拉姆“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各 自的特点和异同。 答:(1)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研究的特点: 社会学家英格尔斯认为,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 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 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这些现代 化的素质是“可能通过参与像工厂这样大规模现代生产企业而获得。也 许更重要的是,如果工厂要有效地经营,这些素质可能是工人和职员所 必须具备的”。现代化也因地区条件、某种既定文化的历史、它被引入 的时期不同而各异。英格尔斯等人从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方面把人的现 代化概括为以下10个方面: 乐于考虑新经验,欣然接受革新和变革; 动辄对其周围的许多问题和争端提出看法; 对待别人的意见态度民主,承认意见分歧; 眼光不是朝向过去,而是面向现在与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