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部分沈阳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 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沈阳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 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沈阳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 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沈阳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 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2年沈阳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 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相关院校331社会工作原理 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 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331社会工作原 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331社会工作原 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沈阳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沈阳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科目代码: 331 科目名称: 社会工作原理 适用专业名称: 社 会工作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合计30分) 1矫治社会工作 2结果评估 3个别化 4社会支持 5直接介入 二、简答题(共8题,每题10分,合计80分) 1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2社会环境的特点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4学龄期阶段的主要特征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5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6教育性督导的内容 7接案的重要意义 8预估的原则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合计40分) 1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2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及应用 2014年沈阳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科目代码: 331 科目名称: 社会工作原理 适用专业名称: 社 会工作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合计30分) 1矫治社会工作 答:矫治社会工作也称为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 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 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 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 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 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 一种福利服务活动矫治社会工作具有福利性、特殊性、系统性、专业 性等特点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贯穿于对 罪犯进行司法矫正的各个方面以及整个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司法判决 前的服务、监禁场所中的服务、社区矫正中的服务以及刑满释放后的服 务四个方面。
2结果评估 答: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 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 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结果评估是社会工作评估常用的策略之 一,是指工作完成的最终成果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 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其中,目标是指介入要努 力达到的方向;结果是介入的直接和最终效果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 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相对而言,目标是比 较概括的,而结果则是具体并可以度量的 3个别化 答: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 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 化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具体是指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 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 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独特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在性别、年 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宗教以及精神或生理残疾状况等方面 存在的价值差异,及其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在生活、 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另外,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 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4社会支持 答:社会支持是指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 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与解决 问题的行动等;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 支持、认可等影响个人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发展因 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5直接介入 答:介入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协助服务对象系统 达到计划服务目标的过程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界定为社会工作 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社会 工作介入活动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两类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 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为关注对象,针对他们所采取的行动,重点在 于改变服务对象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群体与 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直接介入也指针对服务 对象采取的行动以及直接服务提供和介入 二、简答题(共8题,每题10分,合计80分) 1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答:社会工作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遵循社会工作的价 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志愿者是 指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富和智慧,到公立或志愿服务组织 中自愿奉献,为弱者和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求回报的人员。
志愿者的活动 是对社会的奉献,志愿服务是公益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组成部分 虽然志愿者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与社会工作者的活动有相似之处,即都 是以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为前提,都是一种利他性质的助人活 动,都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还是有明 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活动方式不同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而对志愿者来说 只是其“业余”活动社会工作者以向困难人群提供社会服务为业,这是 他的本职工作但是志愿者只是在他愿意的时候向他人提供他愿意提供 的服务,尽管这种服务可能是有预先承诺的 (2)专业技术能力不同社会工作者受过专业教育和专业化训练,有 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进行复杂的专业服务志愿者身份一般不需要以 其专业能力为前提 (3)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志愿者所从事的多是对公众和困难群 体的一般服务,这些服务一般是体力或时间的支出以及简单的物质性 的帮助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一般会涉及政策、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 一般是较难解决的问题 (4)社会约束不同政府和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行为及效果有比 较严格的要求,而对志愿者的服务要求比较一般社会工作者有专业守 则,而志愿者可能只有一般的行为规范。
社会工作者要接受行业组织的 考核与监督,志愿者只要履行了服务责任即可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之间的差异并不说明社会工作者更高级,而是说社 会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更高、更严格 2社会环境的特点 答: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 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其主要特点包括: (1)多样性社会环境包括影响人类行为的众多因素,小到家庭、学 校、群体和组织,大到社区和国家;社会环境可能是实体性的社会群体 或组织,也可能是客观存在的舆论、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涵盖 了影响人类行为的不同层次和方方面面的因素 (2)复杂性社会环境要素中的每一个都是复杂的子系统社会环境 中各子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相互交叉在一起的,各子系统既相对独 立,又相互影响,它们相互作用的机制非常复杂,从而社会环境就成为 复杂的系统 (3)层次性对于人的具体生存或具体行为而言,社会环境有其层次 性,有的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有的则比较间接;有的因素对人的 生存状态影响巨大,有的则影响微弱 (4)稳定性社会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微观来讲,个人所生活的 具体的家庭环境、所在的社区的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在一定时 期是相对稳定的;从宏观来讲,一个时代的制度、社会结构也具有相对 的稳定性。
社会环境的这种稳定性特征使得人类正常有序的生活成为可 能 (5)变动性社会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 中,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相对统一尤其是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 下,社会环境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剧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答: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 需要,依次构成需要的层次: (1)生理需要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包括饥、渴、衣、 住、性的方面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 题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 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2)安全需要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 减免职业病的侵袭、解除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整个有机体是一个 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 求安全的工具 (3)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 体的感情,希望成为其中一员并相互关照;包括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 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都希望得到爱 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4)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拥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 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既有内部尊重,即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 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也有外部尊重,即个人希望 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 负,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亦是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 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的产生以低级需要的基本满足为前提条件,最占 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 仍然存在,但其对行为的影响有所减弱同时,低级需要是人与动物所 共有的,高级需要则是人类所特有的 4学龄期阶段的主要特征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个体要经历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可以 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1)学龄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生理发展方面,儿童在身高、体重、骨骼、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学龄期,由于儿童自身生 理的发展、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学校教育,促进了儿童各方面技能的发 展,掌握了完整的动作,并且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协调程度日益提高。
心理发展方面,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 言的发展上内部语言的发展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他 们已经能够不出声地思考问题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注意的范 围逐渐扩大,注意的分配能力逐渐提高,注意的转移能力逐渐增强 社会性发展方面,通过在校学习,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儿 童的自我意识、道德和社会交往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了更符合实 际的自我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意识,能 够以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其社会交往对象仍 然是父母、同伴和老师,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有了新的发展 (2)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龄期儿童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和学习困难等问 题 心理障碍是指学龄期儿童面对新环境而引起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交往 障碍是指学龄期儿童在与父母、同伴及老师相处时出现了适应困难;学 习困难是指智力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习能力落后而 导致成绩低下 学龄期儿童的这些行为问题具体表现为儿童多动症、焦虑症、强迫症和 学习障碍等 5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答: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 值观、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等这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1)社会工作者 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是提供服务的一方,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