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讲座报告心得23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2190981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理学》讲座报告心得2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伦理学》讲座报告心得2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伦理学》讲座报告心得2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伦理学》讲座报告心得2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伦理学》讲座报告心得2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伦理学》讲座报告心得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学》讲座报告心得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伦理学讲座报告心得23 人文经典讲座报告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根据当时的情势和过往的经验做出选择,同时还要就别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判。 因此可以知道,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是有这么一个界线的,在这个线内,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德的好人?而在这个线外,就是所谓的缺德的坏人了。 但现实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不会简单到让我们划这么一条界线就能判明世间一切是是非非,不会简单到黑白两色、泾渭分明的地步。 一个人一会儿会在线外,另一刻又会跑进线内,就是同一个人的同一个行为,在这边看来是在线外,在另一边看去则可能是在线外,或者为了正当的目的,而采用了邪恶的手段,或者因为邪恶的手段,却产生了美好的结果,

2、在目的、手段、结果之间,我们到底应该根据哪一方面来判断其有道德还是没道德呢?如此的简单又不简单,分明又不分明,如果让我们把自己心中的这条线给描述一下,我觉得未必能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 这条界线便是道德的标准。 在中国,伦理二字连用而成为一个词,始见于礼记乐记,后来主要表示“人伦之理”,“伦”为辈分,泛指“人际关系”;“理”指条理、规定、道理、规律。 “伦理”的科学含义为人际关系的事实和应该如何的规范,它体现着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道德”的科学含义,为伦理关系中所包含的内在的规律、法则,以及根据这种规律、法则之理而向人提出的心性、品行的规范要求;还包括基于这种伦理关系规则的认识所形成

3、的人的内在及其德行。 伦理学是以道德现象为自身特有研究对象的科学。 我们为什么要学伦理学?因为通过学习伦理学,可以促进人生的自觉并且为其提供人生指导;通过学习伦理学,可以思考人生实践的智慧,追求人生的幸福;通过学习伦理学,可以提高公民的伦理学的素养,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品德,老师教我们很多的做人道理,什么是“是非善恶”,什么是“荣和辱”,等等?虽然从小到大“要讲道德”这几个字我们已经听过不下N遍了,小朋友都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随处可见的乱扔垃圾,逃课等等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我们大学生的道德哪去了?经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中道德缺失的现状非

4、常严重。 学习无动力,厌学成风,上课逃课、睡觉,考试作弊这些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较为普遍,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话,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吃饭,睡觉,逃课,谈恋爱已是大学生心中必做的几件事了。 随机调查显示坚持每天学习的仅占了2%,而逃过课的却高达50%,上课睡觉的占10%,考试作弊的也有10%以上,而在学习态度上,“很喜欢”的占20%,讨厌的却有30%。 不仅如此,许多大学生平时很少出现在图书馆,自习室等,有的甚至大学四年也没进过几次图书馆,平时学习少,一到考试才浏览下教科书,因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甚少。 有人曾说过,现在的研究生不如当年的本科生,现在的本科生还不如当年的专科生。 这是对

5、当前大学生素质现状的一个很好的讽刺。 日常行为不得体,有些大学生喜欢在课桌上乱写乱画、上课吃零食、随地吐痰扔垃圾、随意撕毁折叠涂画公共图书、在公共厕所便后不冲洗、在课堂上打电话、在网上发布不健康消息、不排队、公共汽车上不让座等等,这些想象在校园里是司空见惯,与大学生行为明显不相符。 意志消沉,缺乏竞争意识和拚搏精神,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竞争意识和拚搏精神最薄弱,他们学习压力少,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久而久之,意志逐渐消沉。 有些根本没有意识到未来竞争的激烈,而有些虽然意识到了,但在生活、学习中却缺乏拚搏奋斗的实际行动。 大学生是社会的主要人才,目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社会,家庭的各种压力

6、,我们拥有年轻的身体和灿烂纯真的心灵,但依然有人在这美妙的年华堕落,浪费生命。 所以我们必须进行道德调控。 道德调控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定的社会或群体将其所认同的道德原则规范,在大众层面上广泛地通过各种社会力量来实施对社会成员的影响,使这些道德原则规范最终被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接受。 近年来,社会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甚至道德败坏等现象。 所以现阶段应找到道德调控的思路,并改变这种腐朽的社会现象。 社会道德调控的欠缺和弱化是当前社会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加强道德调控是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面对道德文化如此差的大学校园更为重要。 为此,必须确保社会舆论

7、的正确导向;通过社会舆论的外在强制性、约束性,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约束力量;通过社会舆论的引导性作用,对人们道德行为的选择产生无形的推动力量。 加强道德调控的规约和惩戒,才能进行有效调控。 我觉得,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并重。 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这是指道德建设的总体趋势而言的,道德建设应以“仓廪实”、“衣食足”做基础,但是,道德就其主体部分而言,是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提高的,必须从外部灌输,加强道德管理与道德教育。 德治法治结合,构建长效机制。 道德建设要靠必要的制度和机制来保证,实践证明,把一些与社会、经济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8、,逐步将道德建设引向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在学校多学习伦理学并把它付诸实践,我们大学生不要每个人都觉得与自己无关,而是要人人参与,我们都知道伦理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阶段,道德是调整伦理关系的一种手段,虽然不是唯一手段,但我们应该从道德这里入手,从道德上开始改变,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一旦形成,就会向一只无形的手,以无形的但却有力的力量,把人的行为拉入道德规范所要求的轨道。 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发挥大学生的带头作用,潜移默化地改变社会风气,以至于基本道德规范成为我们大家的公认并且自觉践行的底线,这样,在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同时,也才能促进了公民道德水准的提高。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