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建筑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1758 上传时间:2017-06-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古典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方古典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方古典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方古典建筑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方古典建筑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古典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古典建筑(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而每种成熟的建筑风格都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 独特性: 特征明显,易于辨认2. 稳定性: 相当长的时间保持特征不变3. 一贯性: 整体与局部特征一致, 完整统一这三个特征是我们掌握、鉴别、比较、记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建筑风格的方法,在后面的具体授课过程中,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三点,不断的举一反三。通过比较和关联记忆的方法来建立起从历史长河的宏观角度, 时间长度和空间尺度去思考、去感受建筑的观念。而理解建筑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宗教价值、技术价值和美学价值。西方古典建筑在狭意上特指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广意上指按照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设计原则来设计的建筑。古典建筑从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的古典时期

2、发展成熟,一直到 19 世纪。并通过政治、军事、宗教的影响,扩展至整个欧洲大陆及各个岛国;其发展历程延续了 2000 多年,这中间,既有继承,更有创新和发展,从而在不同的地域、时期发展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的多种建筑风格,这些建筑风格或以“地区”命名,或以“时期”命名,或以与“古典”之间的关系命名,为我们勾勒出西方古典建筑发展的历史,甚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而每种成熟的建筑风格都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 独特性: 特征明显,易于辨认2. 稳定性: 相当长的时间保持特征不变3. 一贯性: 整体与局部特征一致, 完整统一古希腊作为神在地面上的住宅,神庙,是在人类居住的住宅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古希腊的

3、住宅多采用木结构,中央和两端立柱,上面支撑着人字形的坡屋顶。入口在山墙的一端,另一端为住宅的后部,呈半圆形。因为跨度有限,只能长向发展。这样的发展趋势产生了西方建筑在面阔方向远远小于进深方向的建筑空间,这与中国的传统建筑正好是相反的。其中,面阔指的是建筑主入口、正立面方向的长度,进深指的是垂直于正立面方向的长度。早期的神庙模仿住宅,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围廊,演变成长方形的平面以进一步的保护墙体,同时增加建筑的尺度。柱廊开始成为标志神庙形制与等级的重要构成要素。根据柱廊布置方式的不同,神庙分为前门廊式、前后门廊式和周围廊式。柱廊越多,标志着神庙的等级就越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周围廊的基础上,出现了

4、两圈柱廊的周围廊式神庙。当然,除了多见的长方形神庙,也有圆形、以及后面会介绍到的自由平面布局形式的神庙建筑。我们可以从一张剖轴测图上清晰地看到神庙建筑的各部分空间,由大理石砌筑的墙体,围合成了建筑的内部空间,由柱式组成的柱廊形成了建筑的外立面空间。建筑的屋顶采用木结构的人字形屋顶,上面铺设瓦片。在建筑的正立面,采用石质的三角形山花来收头。值得注意的是,神庙建筑的室内空间是不发达的,变化也不多。房间内除了存放一、两尊雕像外,可以说没有其他实际用途。实际上,在古典时期的希腊,雕刻被认为是最高级的艺术创作,建筑实质上是被当做一个三维的雕刻作品来处理的。因此作为装饰的柱廊就变得至关重要。什么是柱式?柱

5、式,指的是石质梁柱结构各部件的样式和他们之间组合搭接方式的完整规范。他们不仅决定了建筑的形式和比例关系,而且据定了建筑的风格,是古希腊留给全世界的最重要的遗产。要特别强调,柱式不同于柱子之处在于, “梁柱”结构体系,既包括垂直方向的柱子,也包括水平方向的梁。因此柱式由檐部和柱子两部分组成,檐部又自下而上包括额枋、檐壁和檐口三部分,柱子自下而上由柱础、柱身和柱头三部分组成。各个部分之间均以柱身底部直径为模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将人体美赋予建筑柱式比例关系的产生源自于几何学对人体美的研究,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自然创造了美的经典,人体各部分之间固有的比例关系,古代的画家和雕塑家都利用这些比例关系获得

6、了巨大的成功。我们从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男性的头与身高的比例约为 1:6-7,其中成熟的男性较为壮硕,比例关系为 1:6,少年男子较为欣长,约为 1:7;女性的头与身高的比例约为 1:8-9,其中成熟的女性较为丰韵,比例关系为 1:8,少女则较为纤细苗条,约为1:9;与之对应的古希腊建筑艺术,将人体美赋予建筑,分别产生了象征着男性雄伟庄严的多立克柱式和代表女性柔美华贵的爱奥尼柱式。晚期又出现了科林斯柱式。多立克柱式希腊的多立克柱式的柱子呈现男性的比例关系,柱直径与柱高比为 1:4-6,柱子没有柱础,从基座上拔地而起,柱头是一个倒置的圆锥台,简约有力。2柱身上细下粗,上面有 20 个凹槽直通上下

7、,槽与槽之间相交成很锋利的尖角,刚毅挺拔。檐部,分上下三层,直接搁在柱头上的叫额枋,为一整条连续的水平带;顶上向前挑出的叫檐口;二者之间的叫檐壁。檐壁的明显特点是被一种竖长方形板块分割成段落,板块上有两条凹槽,因此叫做三垄板。版间的间隔大致呈正方形,经常在其中做雕刻装饰。多立克柱式简朴单纯,线脚少,比较方楞方角,少曲面线脚,风格纯粹。爱奥尼柱式爱奥尼柱式呈现女性的比例关系,柱直径与柱高比为 1:9-10。柱子有柱础,由两或三层的凸圆盘和凹圆槽组成,像压缩的弹簧一样,很有弹性。柱身有 24 个凹槽,槽与槽之间不相交,保留着一小段圆形柱身外轮廓的弧面,所以柱身上垂直线条密而且柔和,显得轻灵。柱头是

8、爱奥尼柱式最鲜明的特征所在,左右各有一个秀美的涡卷。好似出嫁后的女子挽起的发髻。事实上,关于爱奥尼柱头涡卷形式的产生有很多种不同的推断,历史研究者在自然界的形体,在古埃及、古西亚等更早的文明中都有类似性的出现,但是只有在古典时期的希腊,才发展出这种极其柔和、极其精确的造型。爱奥尼柱式的檐部也分为三层,下层额枋被两道线脚划分为三条;向前挑出的檐口上缘也是复合的曲面线脚。多有蛋形(或者盾形)的连续装饰。中央的檐壁不做分割,完整地一长条,通常做为内容连续的大场面故事性雕刻。科林斯柱式除了柱头之外,科林斯柱式的其他部分和爱奥尼柱式几乎没有差别,关于科林斯柱头的产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名刚到婚龄的少女不

9、幸暴猝。在她下葬后,极为悲痛的乳母把她生前喜爱的一些小器物装在一个篮子里带到墓上;为了防止里面的东西在露天受损,在篮子上盖了一片板瓦。篮子正好压在一支莨苕根上,当大地回春,莨苕开始萌生的时候,枝叶被迫沿着篮子的边上生长,遇到瓦角时端部自然弯垂,形成了涡卷式的外廓。恰逢大雕刻家“卡利”经过这里,发现了这个篮子和围绕着它的初生枝叶,这种新奇的构图令他极其兴奋,进行了雕刻,并以此为范本确立和制定了科林斯柱式的的比例和样式。古希腊的柱式美学,集中显示出希腊人文主义的光辉。文化的精神是以人为本,尊重人,赞美人,发挥人的体能和智能。主持雅典卫城建设的大雕刻家菲迪亚斯说过:再没有比人体更完美的东西了,因此我

10、们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希腊人同时也把人的形体赋予了柱式的柱子。正是这样的人体赋予,柱式才具有了永恒的魅力。雅典卫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遗址之一,被誉为世界建筑之皇冠。“卫城 ”通常是一个城堡,其字面的意思是:位于高处的设防城市,防卫坚固的山岗,上面住着氏族的首领、贵族和一部分居民。遇到战争,山脚下的居民便躲进围城。雅典卫城位于雅典中心的一座石灰岩小山上,一块比四周高出 70、80 米高,东西长 280 米、南北宽 130 米的台地上。大概在迈锡尼文明时期结束之后,雅典卫城上的首领和贵族府邸就搬走了,造起了一座祭奠雅典娜的神庙,雅典便是因此得名。后来又经过了几次的改建,在公元前 6 世纪,

11、随着雅典在希腊城邦中的崛起,创立了泛雅典娜节,为雅典卫城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前 546 年-公元前 479 年,经历了漫长的希波战争,卫城建筑群是城邦的象征,公元前 480 年,波斯大军曾经一度攻占雅典,彻底摧毁了卫城上的全部建筑。最终希腊人获得了胜利,雅典利用战争中赢得的领导地位,在伯里克利的领导下,希腊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既“古典时期“。重建的雅典卫城就是这个时期的纪念碑。重新建设的围城主要包括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山门和胜利神庙等四栋主要建筑,以及一座 11m 高的雅典娜铜像组成。看到这样的总体空间布局,你会不会觉得与许多纪念性建筑群采用对称式的布局不同,雅典卫城建筑群的布局没

12、有轴线,也不对称,而且主要的几座建筑物都是沿着平台的边缘来布置,而不是布置在场地的中央。为的是照顾山下观赏。同时,这样的处理与泛雅典娜节的仪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节日最后一天的清晨,朝圣地人们在卫城西北的雅典中心广场集合,环绕卫城走一圈,因此在山脚下的观赏是非常重要的。人们绕过峭壁,登上陡坡,仰视朴素的山门,进了山门,迎面便是一座 11 米高的雅典娜铜像,东南则是统帅全局的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的总体布局与自然交融,与朝圣者行进过程的契合,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但是,今天的雅典卫城只剩下一片遗迹。卫城在希腊衰败后 25 个世纪的漫长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雅典先后被马其顿人、罗马人、拜占庭人、法兰克人、

13、佛罗伦萨人和土耳其人占领,卫城上的建筑也在时时变动,主要建筑都曾经被改造过。1670 年的一副版画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土耳其人在帕提农边上建的一个尖塔和神庙周围密集的房屋,1687 年卫城遭到威尼斯人的围攻和和炮击,受到严重破坏的帕提农内部还建了一个清真寺,山门上有法兰克人建的一个带有雉堞的高大塔楼。到18、19 世纪初,卫城上已是一片凌乱残破的景象,山门下部一半被掩埋在土中。英国诗人拜伦这样写道:“美丽的希腊,一度灿烂之凄凉遗迹!你消失了,然而不朽;倾圮了,然而伟大。帕提农神庙(公元前 447 年 -公元前 438 年)帕提农神庙是供奉城市守护女神雅典娜的神庙,是战胜波斯入侵者的纪念碑。在卫城中

14、,它的位置最高,体量最大,形式最简洁,风格最庄重,装饰3最华丽,色彩最鲜艳。四面一圈都是雄伟的柱廊。帕提农神庙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庙宇,正面 8 根柱子,侧面 17 根柱,柱高约 10.5 米,平面为长方形,室内空间包括圣堂和财库和档案馆两部分。柱廊采用雄浑有力的多立克柱式,其比例和各部分的处理都成熟而完美,每根柱子的外轮廓都不是直的,下粗上细而且微微呈弧形,用建筑学的术语称之为收分和卷杀,台基由两边向中央微微凸起。柱身和台基的处理使建筑显得更加的稳定,坚实。山花和檐部安装着大量的雕刻,与今天看到的遗迹不同,上面装饰着浓艳的红、蓝、金色,山花顶上有青铜镀金做的装饰。在供奉雅典娜像的圣堂部分,室内的

15、柱子分为上下两层,尺度大大缩小,将正中雅典像衬托的格外高大,这座用象牙和黄金制作的雕像传说是菲迪亚斯本人的作品,但是在雅典与斯巴达长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 431-前 404)之后,被拆掉化为军费开支了。帕提农神庙的雕刻也是最辉煌的杰作,今天在大英博物馆有专门的“帕提农厅”存放着帕提农神庙中大部分的雕塑。其中最震撼的雕刻在东西两个三角形山花上,西面是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争夺对雅典的保护权的故事,东面是雅典娜突破宙斯的头颅而诞生的故事,这两组山花雕塑将形象和故事非常巧妙的安排在三角形构图中,雕像庄严沉稳、栩栩如生,洋溢着健壮的生命力。一圈柱廊,按照多立克柱式的规范,檐壁部分被三陇板划分为 92

16、 块方块,上面都有高浮雕,东:神与巨人之战;西:雅典人与亚马孙之战;南:羊身人头怪之战;北: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炫耀着雅典人战无不胜的自豪感。柱廊内侧是反映泛雅典娜节朝圣地场面,赋予节奏变化。伊瑞克先神庙帕提农的北面是秀美的伊瑞克先神庙,建设的时候雅典正在与斯巴达打仗,最终导致衰落。但这座神庙仍然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建筑,是爱奥尼柱式最杰出的代表。与一般的神庙建筑不同,不是对称的长方形平面,而是复杂多变的形体组合,这是因为他建造的位置有几道断砍,因此为了顺应地形做出了变化。分别在圣堂东侧和北侧设有柱廊,为前后廊式的变体,各采用 6 颗爱奥尼柱式,柱高 6.5m。在西南角的断砍上有一个柱廊,有 6 颗 2.1 米高的少女雕像,我们称之为女神柱,十分秀美。伊瑞克先神庙体形复杂,立面变化很大,但是构图完整均衡,装饰雕刻华丽细致,与帕提农神庙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整个古典时期,都是最为独特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卫城山门(公元前 437-前 432 年)位于卫城的西端,是一座很有创造性的建筑。前后柱廊均采用了多立克柱式,在山门内部,中央通道的内侧,采用了三对爱奥尼柱式,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