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必修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172666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必修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措施: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2)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年。 (2)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第一个五年计划。,(1)执行时间: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取得的成就: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经济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工矿业的建设成就尤其突出,鞍山钢

2、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三大改造的完成: (1)内容: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形式。 (2)历史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名师指津】在过渡时期,新中国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

3、巨变。复习时,可结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来理解其特点及其与“一五”计划之间的关系,重点认识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形成实事求是地看待过渡时期这段历史的态度和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意识。,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在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关系,这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召开: (1)召开:1956年秋,北京。 (2)内容: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意

4、义:中共八大是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刚起步,理论上和思想上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没有深刻认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速度思想的影响,忽视客观规律。 (2)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3)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4国民经济调整:1960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5十年探索取得的成就:先后

5、建成了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形成了冶金等十几个基础行业;新修铁路8000公里,福建等省区第一次通火车;石油已全部自给,中国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结束。,【名师指津】1956年到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要历史地客观地加以评述这十年。其间,虽然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复习时,应注意以列表或绘图形式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从成功和失败两个层面分类归纳20世纪506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宏观上把握该时期的探索历程,体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并反思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三、“”中的国民经济 1国民经济

6、遭到破坏: 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损失,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 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有了起色。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面整顿经济,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经济开始复苏和发展。但由于“四人帮”的阻挠,刚刚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3“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 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文革”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名师指津】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

7、始持续发展的时期。因为“文革”,中国却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留下了极其沉痛的教训。复习中应注意以列表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或绘制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图,从成功和失败两个层面上分类归纳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宏观上把握20多年的探索历程,体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并反思探索中的突出成就和深刻教训。,【探究1】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从革命性质来看,改造完成之前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改造完成后是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从经济基础来看,改造完成之前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8、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改造完成后是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从生产关系的建立来看,改造完成之前是存在大量私有制和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改,造完成后只存在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各阶层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由此可见,通过三大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探究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失误,其原因主要有:中共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照搬苏联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9、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估计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20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具体地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社会主义时期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20年探索中取得的最宝贵的经验。第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从这个国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状况,不能急于求成。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

10、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取得,成功。第三,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第四,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典型题例1】(2010海南单科)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解题,生产资料增长210%,消费资料生产增长83%,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

11、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加大,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得到改善。答案选A。,试解:_。(做后再看解释答案,效果更好),【变式训练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种状况得到改变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491966年) D“文化大革命”时期,B,【典型题例2】(2010山东文综)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

12、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解析:首先看好题肢中的图片。横轴指的是年份(19591964年),一个点代表一年。对应的纵轴的增长率就应是19591964年的中国GDP状况。1958年,中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左”倾错误泛滥,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使得国民经济遭受重创。19591961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到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选C。,试解:_。(做后再看解释答案,效果更好),【变式训练2】(2010天津文综)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