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 第5单元 考点10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170192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 第5单元 考点10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西省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 第5单元 考点10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西省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 第5单元 考点10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西省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 第5单元 考点10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西省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 第5单元 考点10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 第5单元 考点10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 第5单元 考点10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必修3(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一、交通工具的进步,1铁路运输: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公路运输:新中国成立以后,公路运输获较快发展。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公路大桥,青藏高原等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3水运: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受到一定影响。 4航空运输: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 (1)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

2、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无线电报: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 (3)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2现代: (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疑点1】影响我国近代通讯工具发展的因素。,指点迷津: 外国侵略的需要。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政府的政策影响。,三、报刊业走向繁荣,

3、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 2.维新派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3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丰富。,【疑点2】报刊业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指点迷津: 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

4、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对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影视事业的发展,1中国电影:1905年,定军山标志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5、,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中国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疑点3】电视普及的因素有哪些?,指点迷津: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遍电器。 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 电视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有利于开阔人们视野,对社会影响大。 电视技术的进步以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五、互联网的兴起,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介”。到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23亿。

6、,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它是如何推动“地球村”形成的。 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总之,丰富并方便了人们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提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彼此交往的频率越来越高,相互的联系与影响越来越密切,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等所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它将全球的

7、人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显得“越来越小”成为“地球村”。,【例1】(2009上海卷)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答案选A。,变式训练1:(2010天津卷)“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

8、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B,解析:从本题中的信息可知交通变化在先,城市建设在后,体现出天津城市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的特点。故选B。A、C、D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2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在产生和发展之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们在大众传媒中可以说各具特色。,(1)报刊:最

9、主要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2)影视:最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影视的视听功能强,其中的电视时效性非常强。他能造成巨

10、大的冲击力。它丰富人们生活、开阔人们的视野、帮助人们及时获取各种资讯发挥巨大作用,电视还在休闲娱乐、舆论监督、学习进修、思想交流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报道及广告,引导人们认识经济现象和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3)互联网:通过全球范围的最大限度的信息传递,全方位的彻底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如果将每一个人视为地球上的一点,那么互联网就是把所有的点贯穿起来的连线,它把整个地球构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人在终端,网上可以听广播、看电影、办公务、治疾病、炒

11、股票、购商品、施救助、玩游戏等等。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例2】(2010海南单科)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解析:从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1925年前后,华商投资175家电影公司,上海占绝大多数,电影是文化经济发展的体现,因此选D。1925年国内军阀混战,排除A;材料所涉内容是电影的发展,不是电影业的产生,排除B;没有谈到市民对电影的态度,排除C。,变式训练2:(2009福建卷)下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 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B,解析:从报纸中内容可以看到其报道的表述风格,使用白话文,可知B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5月5日报纸,所以是北洋政府,而当时上海工人阶级还未行动。一份单独的报纸不能证明开政论先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