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的演变及明清君注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170179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的演变及明清君注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的演变及明清君注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的演变及明清君注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的演变及明清君注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的演变及明清君注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的演变及明清君注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的演变及明清君注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 (1)废除宰相制度:过程: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_,以六部分理全国财务。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制度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过程:废除丞相后,明太祖设置_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_时,内阁出现。后来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_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决策大权仍紧握在皇帝手中。,丞相,殿阁大学士,明成祖,票拟,2清朝 (1)背景:清初的_会议使皇权受到限制。 (2)措施:康熙帝时,设_,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

2、制约,集权于皇帝。雍正帝时,设_,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3)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议政王大臣,南书房,军机处,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经历了怎样的进程?其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答:(1)历程: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郡县制,再到汉初郡国并行,直至元朝行省制度的实施,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稳定下来。 (2)特点:伴随着中央与地方矛盾,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中,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趋严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概括秦至明清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过程,说明其演变的趋势。 答:(1)过程:从秦汉丞相位高权重到隋唐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从宋代分割宰相

3、权力再到明代废除丞相制度。 (2)总趋势:在君权与相权的权力之争中,通过分割相权,不断地加强君权,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说明了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3科举制是怎样形成发展的?你如何评价这种选官制度? 答:(1)形成发展: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不利于封建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评价: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但到明朝后科举考试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一、对

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点的认识 1中央: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增强。 (1)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独揽全国的一切政治、军事、司法等大权,丞相只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必须完全听命于皇帝。 (2)两汉时期,汉武帝不仅起用布衣为相,而且创立“中朝”、“外朝”制度,削弱丞相的权力。东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3)唐朝时将相权分割,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4)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先使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5)明朝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设立内阁,君主专制权力大为增强。 (6)清朝康熙帝设

5、南书房以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雍正帝增设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2地方权力被分割、削弱并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愈益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2)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度,体现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典例导悟 (2009年江苏卷)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对三省

6、六部制的影响的理解,通过分析三省各自的职能以及相互分工、相互牵制和监督的特点,抓住题干中“精细分工”可以判断C项符合题意,A、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B项错在“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是分散相权而不是剥夺。 【答案】C,变式训练 1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解析】三公九卿制以皇权为中心,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内阁是皇帝的内待机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专制皇权。 【答案】A,二、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1建立:

7、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稳固统治,巩固统一,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创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完善和加强。,2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 (1)出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恐惧,调整内部矛盾,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2)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皇权的需要。 (3)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也需要它来安定社会、兴修水利、抵御周边民族的侵扰等。 (4)主张中央集权、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和融合了法、道等各家精髓的儒家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基

8、础)。 (5)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地理原因)。,3中国古代集权制度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呈现出两大基本矛盾和斗争: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2)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 (3)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4)政治专制伴随着思想文化专制。 (5)加强对官员的选拔与监督。,4影响 (1)积极影响: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促进民族间、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消极影响:君主专制容易造成君主的暴政,激化阶级矛盾;特别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

9、义萌芽的发展,导致闭关锁国,阻断了与世界的联系,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典例导悟 (2009年广东卷)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君权与相权矛盾问题,其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乃至被废除。但这一过程并非是一条直线,如清初沿袭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就严重

10、威胁了君权,故属于特殊情况。 【答案】D,变式训练 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 B C D 【解析】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清时期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C,1“汉承秦制”并不是完全地照搬秦朝的政治制度,而是在秦朝制度基础上有所继承与发展,如中央内部为限制相权而让皇帝身边的人担任尚书等;在地方上汉初实行郡国并存的制度等。 2注意对比分析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开始于秦朝,盛行于汉朝;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

11、朝,完善于唐朝。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较大,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百官之首,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六部制的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3有些学生误以为明朝的内阁就是英国的内阁。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4有同学认为封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一个概念,实际上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皇帝独裁专制的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因而加强君主专制就是指强化皇权独裁,加强中央集权就是强化对地方的管理。,辨析比较中国古代的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三种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1)相同点:都是

12、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影响。 (2)不同点:实施的时代:分封制产生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后两者都处在封建社会,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作用和影响:分封制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后期其割据势力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得到巩固,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经过后世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行省制使各族人民处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中华民

13、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且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我国明清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的基础。,1(2009年浙江文综)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机构,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图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知州”、“通判”、“安抚使司”、“转运使司”等可知该图反映的朝代是宋代。 【答案】B,2(2009年辽宁文综)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意在考查考

14、生理解历史概念及分析史料的能力。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故六部所掌主要是行政。 【答案】B,3(2009年安徽文综)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图中有“行省”,可以判断是元朝;图中有“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可以判断是唐朝;图中有“宋”、“吴”、“鲁”等诸侯国名称,可以判断是西周或春秋时期;图中有“郡”,可以判断是秦朝。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得出答案为A。 【答案】A,4(2009年上海单科)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

15、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于西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至明清盛行科举制。 【答案】D,5(2008年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互相牵制,有利于加强君权。 【答案】B,6(2008年宁夏文综)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

16、,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地方官王方翼消灭了大姓皇甫氏,使这一地区的治安好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能否处理好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当时地方治理好坏的关键。 【答案】A,一、选择题 1(2009年淄博模拟)“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县统辖。”这是汉代的() A设置通判 B推恩令 C藩镇割据 D行省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到的对诸侯王继承权的规定可以看出,是分散诸侯国王的权力以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这属于推恩令的内容。 【答案】B,2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刺史制度 B科举制 C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