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9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169829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9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9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9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9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9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9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9 新人教版必修3(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经济? 物质生产活动和活动中人们结成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什么是政治? 作为上层建筑,是指阶级统治和阶级斗争及其实现方式。核心是政权。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 广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狭义-精神层面创造的成果-哲学、科技、文学、艺术、教育等。 作为上层建筑,它被一定时代、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所决定。同时反映着一定时代、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特征。 比如文学。绘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传统? 前人遗留下来的。 主流? 儒法道释为主。儒为主体。 演变? 不断发展、兼容。延绵至今。,百家争鸣-概念释疑-学会名词解释下定义。 时间? 春秋战国。

2、主体? 以士为主体的各学派。 活动? 著书立说,各抒己见。 性质? 思想大解放。 影响? 促思想繁荣,奠定文化基础。,开幕式展现的中国文化有? 四大发明服装瓷器绘画音乐航海服装思想,三千孔子子弟- 峨冠博带汉服,手捧韦编竹简,高颂孔子语录.,“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争鸣 背景:,争鸣 概况:,争鸣 影响:,1.经济发展;,2.阶级变动;,3.政治动荡;,4.文化发展;,5.诸侯提倡.,1.儒家:,2.道家:,3.法家:,4.墨家:,铁器牛耕,井瓦私成.,奴主衰落,士层壮大.,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私学兴起,百家形成.,周游列国,双向选择.,孔子创:,孟子发:,荀子发:,思想家-,教育家-

3、,大作家-,“仁” “德” “礼”,“有教无类”,“六经 ”,仁政/民贵/性善论,唯物/仁义/民本/性恶/礼法.,老子创:,庄子发:,道本原/无为/小国寡民/辩证.,相对论/超越.,韩非:,墨子:,发展观/法治/专制集权.,兼爱/非攻/尚贤.,灿烂当时;滋养万代;文明定型;光照世界.,小结,时代大变革。,以下为本节课小结: 时代大变动,百家来争鸣; 孔子创儒学,仁德礼来行; 孟子倡民本,性善施仁政; 荀子主性恶,礼法须并用;乱世不用儒,后代成正宗. 李耳道本原,无为与辩证; 消极数庄周,弃世出人生;无为转有为,休养人性命. 口讷韩非子,法家集大成; 发展和集权,法治大一统; 君主得知音,赢政大

4、推行;政刚施暴政,二世亡义兵. 墨子最博爱,尚贤与非攻;当时流行广,后代成泡影. 百家影响远,中华文明成.,法家打天下(进取),儒家守天下(守成),道家养天下(休息).,练习,思考: 假若某同学上课一直有小动作,诸子百家各会有什么态度呢?,作业: *写练习册和学案。 *春秋战国的各家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什么“仁”?-和仁有关的成语?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孝悌也者,其仁之本与。”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仁”,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方式。强调调和矛盾。,*什么“礼”?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八佾勿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礼”,维护等级制度的统治秩序。,* 孔子教育语录: 有教无类。

6、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对象。,时机。,因材施教。,复习。,巩固。,实践。,兴趣。,思考。,谦虚。,态度。,坚持。,连连看,教育方法,教育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7、孔子墓,古书上的孔子-生日为9月8号,今人制作的孔子标准像,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孟子-理想主义的老天真 “仁政”-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民贵”-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

8、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理想主义的老天真 “性善”-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其他语录: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其进锐者,其退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庖有肥肉,厩

9、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人皆可以为尧舜。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荀子:-务实进取的实干者 唯物-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性恶和对策-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於争夺,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

10、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

11、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阅读材料,比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史料1:有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史料2:有关荀子的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材料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12、 或曰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材料二:“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材料一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2)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评价材料二观点。 (3)老子思想对后代有无积极影响?,* 老子-无为辩证的智者。,*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

13、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 庄周-超越世俗的逍遥。,*守株待兔的故事说明了韩非什么思想?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 “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

14、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 *“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赢政大喜。 法-术-势,结合.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韩非子-唯君独尊的帝王术,19. (大连市期末考试)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崇尚黄

15、老之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道,三教合一,5.(2008九中阶段考试)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B.诸侯争战、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C.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D.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2.(山东文综)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A. B. C. D.,2.(2009山东基本能力,1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

16、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B. C.D.,5.(2008上海单科,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7.(2008四川非延考区,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8.(2008重庆,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 A.墨家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