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169811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内容解读 1.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2.北宋“积贫积弱”的含义及形成。 3.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影响。,(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_,导致农民负担加重,社会矛盾尖锐。 (2)由于战争连年,人民负担加重。 (3)_频繁,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北宋中期,农民生活困苦,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2表现,放任态度,自然灾害,名师点拨:社会矛盾激化是北宋中期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社会矛盾的激化具体表现为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1)原因 集中_

2、,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 集中_和财权,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表现:北宋在与_和_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求苟安,形成“积弱”局面。 (1)冗兵:扩充军队和“_”,使军队数量增加。 (2)冗官:机构重叠,_。 (3)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2积贫,军权,行政权,辽,西夏,荒年募兵,官职混滥,(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_ _。 1043年,宋仁宗任用_、富弼等人进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 (1)定期考核政绩,依照_提拔官员,淘汰冗员。,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2推行,

3、3内容,吏治不,整,范仲淹,政绩,(2)严格_。 (3)改革_。 (4)慎选_。 (5)减轻徭役。 (6)重视_等。 因触犯_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而失败。,“恩荫”制,贡举制,地方官吏,农桑,大官僚大地主,4结果,名师点拨:,阅读下列材料: 就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实际效果,朱熹指出:“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1)“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具体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会导致“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的局面?,拓展1,答案(1)“兵也收了”指的是宋太祖采取的集中军权的措施;“财也收

4、了”指的是宋太祖采取的集中财权的措施,设三司负责财政;“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指的是宋太祖采取的集中行政权、司法权等措施。 (2)北宋过分集权,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浩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由此导致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北宋出现积贫积弱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土地兼并,激化阶级矛盾。 重文轻武,扩大科举,造成官吏过多。 “强干弱枝”和“守内虚外”政策造成军队战斗力下降。 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岁币,加剧了财政负担。 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官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名言。试分析范仲淹因推行新政而被贬官的原因。 答案范

5、仲淹的新政主要针对北宋腐败的官僚制度,其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受到各种攻击的范仲淹被迫离职。,拓展2,拓展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倡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促成因素有哪些? 提示土地兼并,贫富分化;财政危机,积贫积弱;辽夏威胁,边患严重;理学的影响。,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角度1】,“三冗”现象与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北宋中期,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即所谓的“三冗”。其中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岁币,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

6、形成。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使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因此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局面。,【角度2】,材料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卷二八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冗费”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冗官”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中的“冗”危害从反面提供了怎样的教训?,1阅读下面材料:,答案(1)原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将地方上的军权、

7、财权、政权收归中央,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现象,修建寺庙、给辽、西夏“岁币”等也加强了上述现象。 影响:军队战斗力低下,官府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困难,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2)精兵减政,提高行政效率,财政量入为出等。,面对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范仲淹等名臣首倡改革,但庆历新政犹如昙花一现,迅即凋零。试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1)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改革措施太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8、 (2)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改革才能成功。,【角度1】,庆历新政的内容、失败原因及评价,如何认识庆历新政? 提示(1)庆历新政是在北宋进入统治中期,制度逐渐成熟、各类社会矛盾也开始显现的情况下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对改革的不同意见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都说明了社会变革的长期性、复杂性。改革派代表人物范仲淹的遭遇和仕途沉浮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对改革的不同认识。 (2)庆历新政的失败,既有保守派坚决反对的原因,也有改革过猛,实际操作中遭遇强劲阻力的原因。保守派攻击庆历新政“更张无渐,规模阔大”。改革派开出的“药方

9、”都是好政策,但新政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被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人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这些都是新政不能贯彻实施的原因。,【角度2】,庆历新政的措施中直接限制官僚特权的是 ()。 A定期考核官员政绩 B严格“恩荫”制 C改革贡举制 D慎选地方官吏 解析宋朝恩荫制度是当时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门客等享受此特权。庆历新政严格“恩荫”制,限制中、上级官员的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特别提醒 北宋始终没有实现过真正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在它的西北边,有党项族(羌族的一支)建立的夏政权(西夏

10、)。此外,还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吐蕃以及西北的高昌、龟兹、于阗等政权。这是北宋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和出现冗兵的主要原因之一。,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学思之窗,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提示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的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了局面的形成。,探究学习总结,一、本

11、课测评,1,简要分析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原因。 答案提示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严格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子弟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可应举,取士重在策论和操行;慎选地方官吏;裁并州县,厚农桑。 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他们强烈的反对并污蔑改革者为朋党。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改革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2,探究活动:查阅有关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对唐朝和宋朝的形势作一比较,讨论其中的原因。 答案提示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安定、民族关系、阶级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 争鸣:看了上述观点,你认为庆历新政是怎么失败的? 答案提示庆历新政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变革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二、学习延伸,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