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42160877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上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上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上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上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序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曦月(x)经纶(ln)纤云(qin)轩邈(mio)B十仞(rn) 沿溯(sh) 藻荇(xng) 驱犊(d)C燕然(yn) 横柯(k) 素湍(tun) 缥碧(pio)D戾天(l) 飞漱(sh) 萋萋(q) 千转(zhun)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夕日欲颓(坠落) 鸢飞戾天者(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B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从流飘荡(跟、随)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和) 良多趣味(甚,很)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D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3、诗。”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5默写填空。(8分)(1)相顾无相识,_。(王绩野望)(2)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3)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_,_。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9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

4、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一: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材料二:农耕时代,当时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播种需要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于是,我们的先人就发现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外界自然变化,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慢慢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材料三:从科学角度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金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

5、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材料四:不仅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朋友们的农事活动;中医的理论体系会要求医生考虑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改变作息饮食和养生。(1)根据材料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的景物应该在_、_等节气中。(2分)(2)后三组材料分别从“二十四节气”的_、_、_三方面来介绍。(3分)(3)以下是征集到的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措施,其中不符合的两项是()(4分)A鼓励种植、销售反节气蔬果。B把

6、节气列入课本,把节气故事编成民谣。C各大报纸设专版宣传节气知识。D各个单位定期举行相关节气的知识竞赛。E取消小长假,恢复“五一”长假。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古诗,完成题目。(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7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2分)_8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_

7、(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略无阙处_(2)沿溯阻绝_(3)虽乘奔御风_(4)属引凄异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

8、(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_11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2分)_12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_(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1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答谢中书书_(2)晓雾将歇_(3)实是欲界之仙都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2

9、)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15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16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

10、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限日:遮挡阳光。幽岫:幽深的山穴。重:向往。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互相轩邈_(2)窥谷忘反_(3)蝉吟鹤唳_(4)岂徒语哉_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_19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