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八上部编】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42160823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八上部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八上部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教案)【八上部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2.理解文章观点,感受文章体现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3.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答导入,预习热身1.了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师:同学们知道每年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吗?预设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师:没错,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现在已连续六年举行了隆重肃穆的国家公祭活动。那么,我国政府坚持这样做的初

2、衷是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预设 铭记历史,捍卫和平。师:没错,历史应该被永远铭记,和平值得所有人去守护和珍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板书: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设计意图】由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日期问答引入话题,为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做好准备。介绍新闻评论的体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闻评论,为评析课文、抓住重点提供一定的抓手,同时激起学生阅读新闻评论的兴趣。设计字词积累,是为夯实双基服务的。整体感知课文,并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便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2.介绍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师:本文是一篇在国家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那么,什

3、么是新闻评论呢?课件出示:预设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被誉为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现已成为国家主流舆论和公众喉舌弘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的重要形式。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导向正确,就事论事,新闻性强,有的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3.字词识记与积累(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4.整体阅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二、新闻播报,体会情感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模仿播音员播报这篇新闻稿,让学生在模仿播报过程中体会文章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学生轮流试读,教师指导或纠正)提示:第1段开头部分适合使用庄重的

4、语气,背景内容适合低沉的陈述语气。第2段应表达出肯定赏识的语气或情感。第3段应充满愤慨。第4、5段根据语意用或平稳、或昂扬、或激愤的陈述语气。末段应使用坚定的语气读。(可适当在多媒体上插播新闻播音)【设计意图】模仿播音员播报,更能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意愿和挖掘其朗读潜力,以多媒体范读,教师点拨的形式,进行综合引导,为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挖掘文章内涵打下基础。三、课文研讨,重点研读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展示。1.读课文第1段,说说中国政府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意义。预设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2.阅读课文第

5、2段,说说文中列举许多国际范围内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坚守和平立场的新闻事件有什么作用。预设 列举这些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这一观点,使得文章对人类良知的阐说与对世界和平的呼吁更加水到渠成。3.第3段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预设 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掩盖历史真相和挑战人类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严峻形势。4.怎样理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这句话的含义?预设 时代虽然在不断地变化,但历史就是历史,任何妄图辱没历史真相的做

6、法,都是不会得逞的,因为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5.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为什么要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预设 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设计意图】抓住课文解读的关键点设置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这些问题或体现段落的内涵,或揣摩文章的选材意图,或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或剖析文章的中心意旨。题目有一定的顺序性和层次性,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驾驭文本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四、文章点评,有话要说南京大屠杀逐渐成为尘封的往事,中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弱国。

7、我们从先烈血洒的泥土上站起来,从前辈的胼手胝足中富强起来,今天我们一定要学成技艺、练好本领,让祖国在我们手中强起来、飞起来!结合文章的内容,你想对昔日的入侵者日本或对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说点什么呢?拿起你的笔,记下令你心潮澎湃的这一刻吧!学生自由作答。(该题不设具体答案,意在用习作的形式让学生抒发心中的爱国情感)【设计意图】立足文章,引领学生适度拓展,并融入自己个性化的体会,写出感受心得。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学习活动形式,又加强了读写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及思维水平,可以产生较为实际的训练效果。【板书设计】【设计亮点】对于这一课的设计,导入上,力求做到情景创设契合文本的意旨,增强学生的真实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预习不脱离双基,尽量为学生走进文本构建桥梁。结合文体特点,来一场新闻播报会,令学生在尝试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语意、揣测情感、把握导向。问题设计不太深,但是包含了信息择选、归纳概括、比较赏析、思维迁移等方面,它们为学生解读文本提供了具体抓手和阶梯。最后的读写结合环节,从课文出发,鼓励学生写忧患,写热爱,写激愤,写情怀,不一而足,把习作演练变成学生调理思绪、组织语言、调动积累、抒发情感的操练,也给课堂画上一个具有拓展意义的句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