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艺术概论》复习资料整理(适于考研)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42160627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吉象《艺术概论》复习资料整理(适于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彭吉象《艺术概论》复习资料整理(适于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彭吉象《艺术概论》复习资料整理(适于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彭吉象《艺术概论》复习资料整理(适于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彭吉象《艺术概论》复习资料整理(适于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彭吉象《艺术概论》复习资料整理(适于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吉象《艺术概论》复习资料整理(适于考研)(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关于艺术的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1)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2)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认为艺术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3) 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第二种,“主观精神说”。(1)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2)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 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3)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

2、现说”。 (1)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2)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3)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 归根结底,是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1)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

3、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2)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并融汇到艺术作品之中。 (3)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最终原因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

4、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可以说,整个艺术系统中,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它们自身的独特规律,正是我们艺术学研究的核心。3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 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艺术起源于“模仿”。(1)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和亚里

5、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 艺都是“模仿”,只是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对象不同,方式不同而已;(2)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艺术都是源于对自然界和现实的模仿;(3)这种说法把“模仿”归结于人的本性,没有找到“模仿”背后的创作意图。 艺术起源于“游戏”。(1)代表人席勒和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2)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3)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而艺术起源于

6、“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揭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艺术起源于“表现”。(1)汉代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代表人物克罗齐。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 (3)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4)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艺术起源于“巫术”。 (1)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 最早提出艺术起

7、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 (2) 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因此,无论是艺术的起源,乃至于巫术的起源,最终还是应当归结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起源于“劳动”。(1)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8、2)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5关于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1)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 。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2)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3)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就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 (4)总之,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

9、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5)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6艺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审美认知作用。(1)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 认识人生。(2) 审美认知作用特点:a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10、。 b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审美教育作用。(1)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3)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以爱国主义诗词为例,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

11、高适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到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确实是其它社会意识形态所达不到的。 (4)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寓教于乐”。审美娱乐作用。(1)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2)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 7“艺术教育”。艺

12、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美育与艺术教育。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席勒正式提出。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 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它对提高创造美和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艺术教育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

13、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关于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1) 艺术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

14、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2)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3)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着精神文化,政治经济对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具有制约作用。 艺术与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表现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其他精神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影响着它们。 艺术同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的相互关系。8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哲学主要是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重大影响(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a. 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李白

15、的审美理想,深受庄子美学推崇天然之美的思想影响,他不但大力倡导“自然”、“清真”的风格,赞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然之美, 杜甫的美学理想,则受到儒家美学的极大影响,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倾诉了对当时统治集团腐朽统治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深受苦难的同情,产生了三吏、三别等代表作品。b 其次表现在出现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c最后表现在促进艺术潮流形成。 如: 20 世纪 20 年代的欧洲文艺界,形成了一个遍及文学、美术、电影等领域的“超现实主义”流派。 ( 2 )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 (1)西方现代派哲学特点:a 是19世纪以来,众多欧美哲学思潮和流派的总称。b 在本体论上,大多具有唯心主义色彩,在认识论上是非理性主义,在人生哲学上大多持悲观色彩。 (2) 西方现代派哲学内容: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异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怀疑和绝望 。 现代派艺术的不少作品在揭露西方社会种种病态现象的同时,也宣扬了对人生、对历史、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悲观绝望,宣扬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和神秘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