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策略

上传人:305****881 文档编号:142160416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策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策略1 作者: 日期: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策略学术委员会 刘红艳1、 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目标比较、分析低年段(1-2)中年段(3-4)高年段(5-6)教学目标(部分)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

2、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通过对以上各学段习作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可归纳出各学段教学主要内容和侧重点低年段(1-2)中年段(3-4)高年段(5-6)习作教学侧重点乐于表达词句仿写学会观察清楚表达学抓重点谋篇布局内容具体感情真实2、 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具体策略鉴于以上的分析,建议各个学段的习作教学既要重系统、兼顾全面,又要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根据各学段的教学侧重点,建议采用以下具体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1.第一学段习作教学重点以及策略第一学段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如何才能“乐于写”?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话题激趣,这是“乐于写”的源泉;词句训练,这是“乐于写

3、”的助力;欣赏鼓励,是“乐于写”的动力。(1) 话题激趣。习作话题一般来源于自然、生活和阅读三个方面。低年段的学生好动、充满好奇心、主要通过感性、形象的方式认知周围事物,所以在选择习作话题上,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尽可能是他们所亲身体验的事物,尽可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体验中进行写话训练。比如描写景物,就可以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捡落叶、看花朵、摸石头、淌小河,触摸树叶的纹理、观察花瓣的色泽、感受溪水的清冽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才会有话可写,写出来的东西才能形象、生动。再比如描写人物,就要以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人为话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要善于运用绘本阅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对绘本的理解和二次创

4、作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年级的孩子以绘本阅读为主,二年级的孩子可以创作绘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满足表达欲望,驱动习作内需。(2)词句训练。主要训练学生能够写好一句或几句话。词语、句式这是所有习作教学必须打好的基础。尤其是一年级,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写好一句话”的训练。最简单的二素句训练(谁、干什么)。比如“我们在玩耍”,其中的二要素是“谁”、“干什么”。再比如“我们是好朋友”,二要素就是“谁”、“是什么”。要通过不断的口头、书面练习强化二素句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写好一句完整的话。三素句的训练(谁、在哪里、干什么)。比如“小猫在屋里睡大觉”。四素句的训练(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比如“星期天我们去植

5、物园春游”等。(3)欣赏鼓励。要让学生乐于写,一方面来自于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性评价不能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来加强对学生写话的训练。多方欣赏和评价。多维度评价和多角色评价结合。多维度评价,可以从习作内容、习作情感、习作态度、习作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多角色评价,可以从学生、教师、家长等多角度进行评价。班级活动。成立班级文学社团,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举办故事大王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周末安排亲子活动,让学生出去体验生活;开发“作业超市”,让学生在写话、阅读的超市中自由选择“作业商品”;鼓励学生阅读,让每天坚持阅读成为一种习惯2.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重点以及策略第二学

6、段的习作重点一个是学会观察,一个是清楚表达,还有一个是抓重点,突出亮点。(1) 学会观察。首先是学会观察的方法,树立有序观察的意识,引导学生遵循一定的时间、空间、事件发展的顺序。其次注重观察能力的梯度训练,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进行观察能力的梯度训练?建议以“观察”为主要训练点,对教材的单元习作打乱、重组,成为一套新的习作体系,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服务。如鄂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三篇习作,分别是好吃的水果,观察日记,一次特别的活动。这三篇习作可以在“观察”这一训练点的基础上统一为一个系列,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好吃的水果属于静物观察,可以最先训练;观察日记需要全程观察

7、,而且是动态的,观察的难度加大,可以紧随其后;一次特别的活动要求多角度、多方面的动静结合的观察,难度更大,应该放在最后训练。这种以提炼习作训练点为基础,对教材进行重组的做法,是对国家教材的二次开发,值得提倡。(2) 抓重点,显亮点。此年段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领悟围绕习作主题,抓重要信息,做重点表达。比如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习作,就可以以“写人”为主线,把其中的我自己、我的好朋友、我尊敬的人三篇习作排序组合,成一个训练系列。我自己的训练重点在于描写人物外貌和自己的个性特点;我的好朋友的难度有所偏大,训练的重点在于描绘具体事例,在事例中凸显人物特点;我尊敬的人不仅要求有具体的事例,还要在事例中突

8、出“我”的内心感受、体验等,即心理描写。三篇习作,由易到难,根据习作主题的需要,各有训练的侧重点,都统一于“写人”这条主线上。(3) 清楚表达。要达到此目标,可以采用“分解目标,化整为零”的方法,即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通过对这些小目标的学习、掌握,逐步达成大目标,实现清楚表达。比如“人物描写”可以分解为表情、动作、对话、心理等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有可以往下再细分:人物各种表情中的代表性表情;关键性动作可以分解成几个小动作,这几个小动作要都能最终指向人物性格;人物对话中的语调、神态、提示语的作用都可以进行一一分解,分步指导学生从各个细小的方面去描写人物,不断强化,就能实现重点表达、清

9、楚表达。(4) 中年段的习作教学还要有“联系生活,聚零成整”的智慧,要能把其他学科、课外生活、学校活动和习作课堂进行整合、归纳,实现习作教学的最大化效益。比如要写一种小动物,老师可以把科学课中小动物观察日记、家庭生活中的小宠物、阅读书籍中的小动物等全面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动物描写系列。再比如把班会活动、学校活动、亲子活动以及课堂活动充分结合起来,也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记一次活动”的习作训练系列。3.第三学段习作教学重点以及策略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主要达标项目一是内容具体,二是感情真实,三是谋篇布局。()谋篇布局。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段落意识,所以高年段在谋篇布局的教学上应该重点放在段落之间的起

10、承转合,主题段落和次要段落之间的详略布局等方面,是一种基于对习作题目、习作重点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整体布局。因此,教师应该在素材的选择、行文结构、描写策略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在需要重点描写处学生能“泼墨如水”,需要一笔代过时又能“惜墨如金”,如庖丁解牛,游刃于牛骨之间,运用自如。(2) 内容具体。要达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解决细节描写是否“细”的问题。首先习作的题目或选材都应该“细”,即“小而精”,切入角度要小,这样便于深挖掘、细描绘。其次,指导学生的语言描写要“细”,表情、动作、事件、环境等需要大手笔“泼墨”时,都应该入骨入里,不厌其详。在如何指导细节描写上,还有一些可行的做法。一是借

11、助教材范本进行针对性教学。比如鄂教版六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是祝你生日快乐,可以从中提炼出“通过事例表现人物”、“心理细节描写”、“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等习作训练点,这些训练点又与本册教材中的单元习作我眼中的同学相呼应。这样一来,教材范文、习作训练点、和习作篇目就实现了统一,把教材的示范性作用发挥到最大效益。二是课堂小练笔。这是另一种利用教材示范性特征进行的习作教学。课堂练笔要及时、灵活、短小,可以利用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片段的练习。练习的策略很多,比如仿写,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就可以让学生在仿写中领悟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再比如补白,教材范本中的很多省略号,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补充;再比如改编,许多意境

12、俱佳的古诗都可以拿来改编成优美的散文;还比如续写,许多情节生动的童话、寓言都可以进行二次创作。总之,课堂练笔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灵活机变,采用何种形式,达到什么要求,都是源于教材范本自身固有特点。另外,练笔的次数也很关键,一个星期至少是两篇,字数几十、几百可以不限,一定要在课堂上练,课堂上现场评价,不一定要兼顾到每个学生,能达到整体性评价,点评优秀片段,治疗“典型症状”的目的即可。(3) 感情真实。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世界,一个是内在世界,内在世界的独特可以让外在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激活学生的内在心灵。要激活学生的内在世界,首先要给他们充分的捕捉、表达内心世界的时间,教师需

13、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认真倾听。教师还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思维方式、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才能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3、 针对小学习作教学的整体建议 自由表达很重要。习作要求尽量少提,不为学生设置太多的条框。建议教师通过具体的习作评价(口头、书面等)潜移默化地灌输习作要求,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灌输习作要求于无形,一举两得。 习作意识要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阅读教学不是单纯为了理解,要把理解和习作当作课堂教学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要把每一篇教材范文都当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只有时刻怀揣这样的意识,习作教学才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激发学生习作内驱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从对习作前期的各项活动感兴趣,到对用语言文字进行习作本身感兴趣,这两者之间其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什么这样说呢?常见的情况是学生对参加学校的某项活动很感兴趣,可是一旦要这项活动见诸于笔端顿时就如泄了气的皮球。可见,教师真正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激发学生对习作本身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游戏中找到持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习作的根本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