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3下说课稿

上传人:ydw****in 文档编号:142160022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3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3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3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3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3下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3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3下说课稿(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 美丽的大自然太阳出来了说课稿(唱歌课)一、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了是一首云南风味的歌曲,羽调式,4/4拍。此曲节奏欢快,富有动感,层次鲜明,结构严谨,表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演唱时声音要活泼,富有弹性,吐字清晰,旋律连贯,富有个性,刻画出一群活泼的儿童嬉戏、玩耍,调皮可爱的生动形象。歌曲中的旋律音程有很多五度、六度的上下大跳的动态来表现一种欢快、活泼、跳跃的情绪,后面紧接八分音符及休止符巩固加强了这种跳跃感及活泼感. 歌曲以跳跃、欢快的旋律展现了彝族人民歌唱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悦心情。二、教学目标1.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彝族人民歌唱大自

2、然美好风光的喜悦心情。 2. 了解反复记号。 3. 能用简单地声势动作参与音乐表现。三、教学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四、教学难点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时值:。五、教学过程(一)节奏练习1. 练习节奏,寻找节奏的规律 教师语言: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们首先练习一条节奏,请听:x x xx x xx xx x 0 ,请你和我一起做。教师语言:同学们请看,第二、三行与第一行的节奏是一样的,看看第四行,发现第一小节与上面三行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试着拍拍?好我们把这四行连起来拍一遍。2节奏读词 分析前八后十六节奏型教师语言:同学们,咱们加入歌词试试?注意:第三行第二小节的第二拍和第四行第二小节的第一拍

3、都有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它是这样拍的,教师示范,你们试试?节奏读词教师语言:我们把这四行完整地念一遍。(二)聆听范唱,感受歌曲教师语言:同学们,这段词其实是一首歌曲里面的内容,歌曲的名字叫太阳出来了,请听,教师范唱。教师语言:这首歌曲的情绪非常欢快、活泼,速度稍快,表现了彝族人民歌唱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悦心情。是一首彝族民歌。(三)学习歌曲、体验歌曲 1学习第一部分教师语言: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先观察歌曲的第一部分,这里有个从头反复记号,所以我们要将前四小节从头反复演唱一遍。这里有“ ”这个符号,这个反复记号表示演唱反复这两个反复记号中夹着的一段,而不是从头反复。下面听老师演唱第一部分歌谱,

4、同学们可以心里默唱。(1)分句教谱学习第一乐句:教师语言: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学唱。a.学唱第一乐句。教师语言:先来演唱第一乐句,听老师弹奏。完后请你跟我一起慢速演唱。b.分析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教师语言:同学们请看,这个高音2是附点四分音符,在这儿要唱一拍半的时值,师示范并讲解,第二拍抬起时才唱高音3,请打着拍子和我一起唱。c.完整演唱第一乐句歌谱教师语言: 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把第一乐句用稍快的速度完整地演唱一遍。学习第二乐句a.学唱第二乐句。教师语言: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乐句。先听老师弹奏一遍(单手慢速弹旋律),完后请你跟我一起慢速演唱。b.分析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教师语言:同学们请看

5、,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也有附点四分音符,请打着拍子演唱(老师示范:边打拍子边唱),请你和我一起唱。c.完整演唱第二乐句歌谱教师语言: 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把第二乐句用稍快的速度完整地演唱一遍。(2)整体唱谱教师语言: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把这段歌谱按反复记号的要求用稍快的速度完整地演唱一遍。唱时思考:节奏有什么特点?教师语言:通过观察发现,每一行的第二小节的节奏都是一样的。歌曲连续地使用八分音符使得旋律更加欢快、活泼。这就是本首歌曲的节奏特点。(3)学习歌词教师语言: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用稍慢的速度唱唱歌词。同学们,由于惯性原因第二乐句的“太阳啊”的音高很容易唱成第一乐句的“太阳啊”的音高,

6、他们是歌词相同但音高不同。请听第一乐句的开头,教师范唱;请听第二乐句的开头,教师范唱;下面请和我一起把这两句的开头唱唱,先唱第一乐句开头,再唱第二乐句开头。同学们,这里的“了”我们要唱成“le”,请听:教师范唱“太阳出来了”,请和我一起唱。这里的“山”字有两种表现方式,你们听听哪种更好听,第一种:老师示范平淡的演唱,第二种:示范用渐强的力度演唱“山”字。很明显第二种好听,好,让我们用第二种方式来演唱,请和我一起唱。这里的“太”字音很容易唱扁,请同学们将口型竖起来演唱,快速咬住字头t延长字腹ai,请听示范(师唱“太阳”二字),请你和我一起唱,请再唱一遍。请将这两小节演唱一遍(师唱“太阳啊”准备、

7、开始)。教师语言:同学们,接下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将歌词完整地演唱一遍2学习第三部分教师语言:同学们,第二部分其实就是我们刚才的节奏读词部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部分。听老师演唱第三部分,仔细听老师在第几小节速度和力度有所变化?(教师范唱)教师语言:很明显在歌曲的倒数第二小节速度放慢了,力度也减弱了,歌曲的情感更丰富了(师范唱最后两小节)。请我一起唱唱这两小节。教师语言:下面我们将第三乐段完整地演唱一遍,通过演唱我们发现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结束句。3. 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语言:同学们,请你和我一起跟着琴声用稍快的速度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一遍。注意节奏读词部分速度要与歌曲的一、三部

8、分的速度一样。(四)欣赏合唱太阳出来了教师语言: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齐唱加朗诵的方式表现了歌曲,这首歌曲还有另外一种演唱形式,我们一起来感受(放视频)。教师语言:合唱使得歌曲的情感也更丰富了。(五)课堂小结教师语言: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彝族民歌太阳出来了,通过歌声感受到了彝族儿童在田野里嬉戏、玩耍,调皮可爱的生动形象,了解了两种反复记号的使用方法,还欣赏了此首歌曲的合唱,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森林与小鸟说课稿说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养成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2.能够正确区分乐曲的两个段落,并能模唱乐曲的第二主题片断。说教学重、难点1. 欣赏乐曲森林与小鸟。2.听辨乐曲中的两个

9、段落。说教材分析这首乐曲由两部分和尾声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第二部分表现了欢腾的大森林,其中不时地出现模仿小鸟的叫声,表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第一部分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乐曲开始,首先由大提琴以较弱的力度,奏出了分解和弦式优美、柔和的旋律,好像是大森林的早晨,显得那么优美、安静。然后,第二段旋律向高音区发展,不时的穿插进长笛模仿小鸟的叫声,好像是小鸟刚刚醒来,情绪逐步明朗。接着弦乐和木管用强的力度再现第一段的旋律,把情绪推向高潮。好像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第二部分由四个小圆舞曲组成。第一圆舞曲欢快、活泼,共四个乐句,附点音符的运用使音乐显得非常活泼。第一乐句同第二乐句一强一

10、弱的力度对比,更增添了俏皮的儿童情趣。第一圆舞曲用木琴作为领奏乐器,发挥了木琴清脆、明亮的音色特点,使音乐独具特色。第二圆舞曲节奏变的紧凑,铜管乐器的加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好像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第三圆舞曲是一首舒展、优美的圆舞曲,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弦乐演奏出的抒情性旋律,使人联想起小鸟们优美的舞姿。第四圆舞曲稍活泼,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使音乐显得非常轻快。尾声部分管弦齐鸣,乐队用强的力度全奏出热烈、欢快的旋律。中间夹杂着木管奏出的模仿杜鹃的叫声,好像森林中的小鸟在欢快地竞相鸣叫,此起彼伏,把情绪推向高潮,最后在热烈的情绪中结束。说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

11、导入新课1.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乐曲,你听到了什么?2. 聆听乐曲森林与小鸟。(小鸟的叫声)3. 师:你想为这首乐曲起个什么名字?学生回答。二、欣赏1. 欣赏第一部分。(1)师: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2)聆听森林与小鸟第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第一乐段的速度较慢,节奏较为舒展,表现森林早晨的情景。)(3)再次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2. 欣赏第二部分。(1)师: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2)聆听森林与小鸟第二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第二乐段的速度较快、节奏紧凑,表现了森林各种鸟在鸣叫。)(3)教师弹奏主题旋律(森林与小鸟主题谱例),学

12、生再来听听这段旋律,它是几拍子的乐曲?(4)学生随着音乐用“嗒”轻声模唱。(5)学生再演唱一遍主题旋律。(6)再次聆听乐曲第二部分,学生听一听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学生听辨时,用手势表示出现5次)(7)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主题旋律选择打击乐器伴奏。3. 完整欣赏乐曲森林与小鸟。三、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欣赏、分析乐曲,感受到了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再次播放乐曲,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美丽的黄昏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节歌唱课美丽的黄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我对本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而优美

13、的欧美歌曲,旋律采用三拍子写成,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使歌曲的旋律性比较强。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开始的4小节是全曲的主要素材,由1、2、3、4四个音组成,第5、6小节是第3、4小节的完全重复,主要节奏型轻盈而有动感。歌曲通过简单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唱歌曲的能力增强,通过教师引导,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教学活动的设计尽量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兴趣。之前曾经接触过二部轮唱的歌曲,这首歌曲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三部轮唱,并且两声部的旋律基本相同,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三、教法、学法:

14、教师在教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去分析歌曲,了解歌曲的节拍和情绪,然后帮助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和演唱技巧,通过大量的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而学生通过通过反复聆听感受歌曲,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三部轮唱的合唱练习。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设计有五部分的内容:(一)导入,通过欣赏早晨、黄昏的图片,听教师演唱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表现的是哪个图片的景色,并说明原因。从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并为感受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情绪做准备。(二)感受歌曲,走进黄昏。本环节中,我设计了4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初听歌曲,通过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第二个环节复听歌曲,重点感受歌曲节拍,感受三拍子的特殊韵律。第三个环节感受三拍子

15、,介绍3/4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第四个环节边听歌曲边划拍,强化学生对3拍子歌曲的感受。此部分通过初听歌曲感受三拍子的韵律感及对歌曲的情绪、节拍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几次的聆听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通过连续的聆听为歌曲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演唱歌曲,感受黄昏。本环节中,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演唱,让学生对歌曲声音的处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通过为歌曲设计不同的力度,激发了学生对歌曲的处理有了初步的意识。(四)轮唱歌曲,表现黄昏。本环节设计了一个三部轮唱,主要源于三年级上册已经出现了轮唱,二部轮唱对于他们来说基本可以,如果加入三部轮唱,歌曲的意境会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五)竖笛演奏,再现黄昏。在本环节中通过教师吹奏竖笛,学生打击乐伴奏,学生聆听竖笛演奏的美丽的黄昏,布置学生课后练习竖笛演奏。感受声乐、器乐表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聆听二拍子和三拍子的特点,我们精心选择了教材并自制了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