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的构造要求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21560 上传时间:2017-06-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筏板的构造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筏板的构造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筏板的构造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筏板的构造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筏板的构造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筏板的构造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筏板的构造要求(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则了解以下儿个概念1、梁板式筏形基础与平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区别2、高板位、低板位、中板位(P5 第 2、1、3 条)3、基础的底面标高(P4 第 1、0、8 条)注解1、筏形基础的概念“筏形基础” ,也就是“筏板基础” 。其中“筏”就是源自“木筏” 、 “竹筏”之意。过去的预算定额就有“有梁式筏板”和“无梁式筏板”的子目,现在 04G101-3 图集称为“梁板式筏形基础”和“平板式筏形基础” 。就是“反楼板” ,板承受基础反力;再传给梁。2、回答“悬挑”与“外伸”有何区别?悬挑 cantilever 是里面没有梁;外伸 expansion 是里面有梁,在结构力学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2、在结构力学中,有 3 种静定梁:简支粱、悬臂梁和外伸梁。悬臂梁里面没梁,存在固定端约束;外伸梁里面有梁,一般不存在固定端约束。框架外伸梁的刚节点是框架所需要的,不是外伸梁需要的!外伸梁自由端的挠度,受跨中荷载的影响,跨中荷载足够大时,外伸梁的自由端会往上翘;悬臂梁自由端的挠度,只与悬臂梁的线刚度及悬臂梁的荷载有关。一般说来,悬挑用于地上结构,外伸多用于基础结构。第二章 梁板式筏形基础第一节 梁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的类型与编号构件类型 代号 序号 跨数及有否外伸基础主梁(柱下) JZL XX (XX)或(XXA)或(XXB)基础次梁 JCL XX (XX)或(XXA)或(XXB)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

3、LPB XX第二节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平面注写一、集中标注(P10)注写形式 表达内容 施工注意JZLxx(xxA/xxB)或JCLxx(xxA/xxB)编号:代号、序号(跨数及外伸状况)bxh 截面尺寸:梁宽 x 梁高 加腋梁的表示xxxxxxx/xxx (x) 箍筋道数、强度等级、直径、第一种间距/第二种间距(肢数) 1、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表示及根数的计算(P6、P34)2、箍筋贯通的要求(P6、P34、P38)3、复合箍筋(P28)Bxxx;Txxx 底部贯通纵筋根数、强度等级、直径;顶部贯通纵筋根数、强度等级、直径1、 与框架梁的对比见注解 12、 注意变截面构造中的锚固(P30、

4、P37)Gxxx 梁侧面构造钢筋根数、强度等级、直径 1、注意一侧有基础板、一侧无基础时的表示(P7)2、搭接与锚固及拉筋的构造(P35)(x.xxx) 梁底面基准标高的高差 梁底与板底的差值,见提问 1、2二、原位标注(P10)注写形式 表达内容 施工注意xxx x/x基础主梁柱下与基础次梁支座区域底部纵筋根数、强度等级、直径、以及用“/”分隔的各排筋根数1、底筋根数=贯通筋+非贯通筋根数2、上部筋:本跨贯通筋3、设计与施工及预算方面注意4、基础梁底部非贯通筋长度见注 2xxx 附加钢筋总根数(箍筋为两侧均分) 、强度等级、直径;顶部贯通纵筋根数、强度等级、直径附加箍筋与吊筋(反扣)见 P3

5、5其它 某部位与集中标注不同的内容三、基础梁钢筋下料时应考虑增加的钢筋1、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P31)会砼增加部分尺寸的计算会计算增加的钢筋理解注 22、条形基础的基础梁高加腋钢筋构造(P33)注意端支座与中间支座的锚固异同增加钢筋的直径、根数见注 1理解注 2注解1、楼面梁与基础梁的贯通纵筋的比较楼面梁 基础梁上/下纵筋的标注上;下 B;T对底筋的要求无 1/2-1/3 贯通架立筋的位置上 下搭接及锚固位置上筋:跨中 1/3ln 搭接;下筋:支座处锚固上筋:支座处锚固或 1/4lo 柱根处搭接;下筋:跨中 1/3lo 搭接框架梁:la 或 15d 弯锚(弧形梁同框架梁)主梁:上下筋成

6、对连通(P29) ,多出钢筋 15d 弯锚次梁:上筋 la 或 15d 弯锚;下筋 12d 或 15d次梁:上筋 12d 或梁中心线;下筋 la(P36)锚固长度比较悬挑梁:上筋第一排 12d 弯锚、第二排 0.75l 长下筋 12d外伸主梁:上筋第一排 12d 弯锚到梁边、第二排 12d 弯锚到支座边;下筋第一排12d 弯锚,第二排到边(P29)外伸次梁:上筋 12d 到边;下筋第一排12d 弯锚,第二排到边(P36)2、基础梁底部非贯通筋长度(见 P9 第 2、4、1 条,P28,P36)基础主梁:lo/3 与 a=1.2la+hb+0.5hc(二排)取大值基础主梁:lo/3 与 a=1.

7、2la+hb+0.5bb(二排)取大值第三排由设计标注3、主次梁的划分L3 是次梁;L2 相对 L3 是主梁,相对 L1,又是次梁;而 L1 又是 KL3、KL4 的次梁。主次是相比较而存在。L2 在 L3 的作用位置两侧,箍筋须加密;L1 在 L2 的作用位置两侧,箍筋也须加密。主梁 次梁 受力分析主次梁(不等高时) 高的 低的主次梁(等高时) 短跨 长跨井字梁 垂直框架方向 平行框架方向4、JZL 的主次判别Q: 工程基础梁,高位板,梁的集中标注均为 JZL,怎么区分它们那是主梁,那是次梁?应该先绑扎那一道梁,是梁高的放在梁矮的上面还是下面? A: 可依据两个方向梁相对线刚度的大小,判断那

8、是主要基础梁,那是次要基础梁。何为线刚度,线刚度是杆件截面的弹性模量 E 和截面惯性矩 J 的沉积与杆件计算长度 L 的比值,通常用 i 表示。一般而言,线刚度 i 较大的就是主梁;线刚度 i 较小的,就是次梁。矩形截面的惯性矩 J=bh3/12,受压或受拉的弹性模量 E 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表 4.1.5 采用,几个常用强度等级的弹性模量如下: Ec202.55104N/mm2 Ec252.80104N/mm2Ec303.00104N/mm2 Ec353.15104N/mm2 Ec403.25 104N/mm2提问1、基础平板板顶标高为-

9、4.500,板厚为 200mm,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值为-0.30,梁高 600mm,求梁顶面标高?2、高差为 0 时是何板位、高差为负时是何板位、高差为正时是何板位?第三节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一、集中标注(P15)P11-P12 要求了解的内容1、板区划分条件2、跨数的规定3、纵筋在跨内有两种间距的表示4、施工及预算方面应注意注写形式 表达内容LPBxx 编号:代号、序号h=xxx 基础平板厚度X:Bxxxxx;Txxxxx(x)Y:Bxxxxx;Txxxxx(x)X 向底部与顶部贯通强度等级、直径、间距(跨数及有无外伸)Y 向底部与顶部贯通强度等级、直径、间距(跨数及有无外伸)二、

10、原位标注(P15)P12-P132 要求了解的内容1、非贯通筋的延伸长度值的确定2、理解“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及是否布置到外伸部位,不受集中标贯通纵筋的板区限制”3、理解隔一布一、隔一布二中布的钢筋是贯通筋还是非贯通筋。注写形式 表达内容xxxxx(x)x xxxx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编号、强度等级、直径、间距(跨数及有否外伸)自梁中心线分别向两边跨内的延伸长度值修正内容 某部位与集中标注不同的内容三、其它标注(P15)1、侧面构造筋(P13 及 P40)2、板封边的方式(P14 及 P43)3、外伸弯截面高度(P14 及 P40)4、高差值与分布范围5、平板中部的水平构造钢筋网(P14 及 P4

11、0)6、板中采用拉筋时,注明拉筋的配置及布置方式(双向或梅花双向)7、放射筋的布置(P14)8、注明砼垫层的厚度及强度等级注解1、梁板筏基底部钢筋的空间交错关系1、筏形基础的钢筋配置包括梁(或暗梁)和板两部分,布筋考虑一般“以梁为先” ;2、比较两个方向上的基础梁,从中判断强者(等高时选跨度较小者,不等高时选高度较大者) ,与“强梁”相垂直布置第一层(最底层)板筋;在两向基础主梁等高时应是短跨为主梁 A 长跨为主梁 B 是吗?图集关于基础梁。板钢筋位置关系的那一页(图集不在身边不记得是那页了) ,从图集上看好象是弱梁下先布置最底层的与之垂直的板筋,与回复(5 )的 2 条似有矛盾。呵呵,楼上兄

12、弟看得仔细,的确是有点矛盾,只是那么论坛上传言已久且公认的做法就如 CDF 前辈所说的那样(且此做法应该出自陈青 来教授之口,所以甚为权威) ,我在很久以前就提过与之相似的问题(也即图籍上 P38 页的基础梁下层钢筋是为弱梁在强梁之下) ,只 是一直得不得答案,郁闷!3、在第一层板筋之上并与其垂直布置“强梁”的底层纵筋和第二层板筋(“强梁”的箍筋与第一层板筋在同一层面上插空走过) ;4、再在其上布置另一方向上梁的底层纵筋;5、板上部面筋的布置依据板区两个方向的跨度。跨度相差较大时,短跨面筋在上,长跨面筋在下;跨度相差不大时,与板底筋的上下保持一致(两个方向的钢筋相等) ;这句话的理解是否为跨度

13、相差不大时,与板底筋的上下保持一致(也即上下钢筋网片的钢筋都为长向在下短向在上) ,双层双向配筋中有这样施工的吗?(实际施工中一般都为如果下层钢筋网片短向在下,那么上层钢筋网片的短向则在上) 。这句话说得好像理所当然,只是让很多人理解了很长时间,至今依然让我费解,今天敬请高手指点。关于钢筋绑扎次序这块确实很乱,没有明确的规范,现在以经是项目总工说的算了,呵呵。该明白的,谁说了,都会明白;明白不了的,毛主席说了,你也不会明白。6、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两个方向梁相交对钢筋的影响,也应当考虑双向板的钢筋与单向板不同。2、筏形基础之有梁筏板,板钢筋与梁钢筋究竟谁在上?谁在下?另外一种有梁筏板3、基础梁是

14、否设置侧向构造钢筋的界限高度建议一建议二建议三建议四第三章 平板式筏形基础第一节 平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的类型与编号构件类型 代号 序号 跨数及有否外伸柱下板带 ZXB XX (XX)或(XXA)或(XXB)跨中板带 KZB XX (XX)或(XXA)或(XXB)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 BPB XX第二节 柱下板带与跨中板带的平面注写(P19)1、柱下与跨中板带钢筋的连接(P42)2、柱下与跨中板带钢筋的锚固(P43、P44)第三节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P20)1、基础平板钢筋的连接(P46)2、基础平板钢筋的锚固(P47、P44)注解1、请教有关平板式筏基的钢筋摆放次序?在平板式筏基的施工

15、中,其钢筋是先长后短还是先短后长?(想知道一般设计是按整体考虑,还是按各个开间的不同来考虑的,还是有别的?),我是想知道其受力情况!在民用住宅中有板式与塔式两种,我说的是板式(板式一般长宽悬殊很大,而其中自然有开间的差异,我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双层双向钢 筋的摆放次序是按整体考虑还是按开间来考虑,即先铺长向还是先铺短向?还有楼板在双层双向配筋时是怎样做的?)在民用住宅中有板式与塔式两种,我说的是板式(板式一般长宽悬殊很大,而其中自然有开间的差异,我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双层双向钢筋的摆放次序是按开间来考虑,即先铺每间的短向设置在最最下面,还有楼板在双层双向配筋时也是这样做。那在筏基的施工中,不可能将

16、整个双层双向的配筋因一个个小小的单元来断开吧!单元间本身是连续的,为什么一定要断开它们呢?在这个开间的时候东西向为长,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开间东西向为短,而整个筏基的配筋应为先铺东西还是先铺南北向呢?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整体考虑呢?(也即就整个楼筏板而方言先铺长向还是先铺短向?)2、板钢筋的布置主受力方向(钢筋在外) 次受力方向(钢筋在内) 受力分析单向板 短跨 长跨双向板 短跨 长跨板跨相等 垂直框架方向 平行框架方向无梁楼板 长跨 短跨独立基础的板 长跨 短跨3、筏板底板施工顺序4、筏板钢筋的连接区域第四章 筏形基础相关构造构造类型 施工注意上柱墩SZD1、注写方式(P22、P48)2、斜竖向筋是否一样长、拉筋设置有何要求(P49、P50)下柱墩XZD1、注写方式(P22、P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