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岳麓版一轮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第4单元单元综合提升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2140268 上传时间:2020-08-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岳麓版一轮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第4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新高考岳麓版一轮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第4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新高考岳麓版一轮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第4单元单元综合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新高考岳麓版一轮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第4单元单元综合提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程 从 19 世纪 40 年代至今,社会主义经历了四次历史性的飞跃:由空想到科 学、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改革由传统模式向现代 模式的转变。 1由空想到科学 (1)空想社会主义: 19 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以法国圣西门、傅 立叶和英国欧文为代表的思想家们纷纷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改造 社会的许多美妙设想。虽然这些设想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根源,但 却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奠定了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诞生: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但却表 明无产阶级已经

2、登上历史舞台,也说明了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 这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阐明了人 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 展起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2由理想到现实 (1)理论到实践: 1870 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妥 协政策引发了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人民的起义。巴黎人民组成的国民自卫军 向政府军发起进攻,占领巴黎。28 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无产阶级的 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

3、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丰 富了马克思主义。 (2)理想变现实 俄国十月革命: 1917 年 3 月彼得格勒工人起义,二月革 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革命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17年 11月,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 产阶级临时政府。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苏维埃。十 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 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1)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通过粉碎国内外敌人 的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列宁和斯大林通过一系列政

4、策,使社会主义制度 在苏俄 (联)建立;二战结束后,苏联帮助东欧赶走了法西斯侵略者,建立起社会 主义性质的国家。 (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起新中国。 (3)二战后,东欧各国和亚洲的中国、越南、朝鲜的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基础上实现了民族独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实践由一国到 多国取得了胜利。 4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 (1)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改革,但由于没 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改革陷入僵局,加上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造成了

5、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表 明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 (2)中国经历“文化大革命”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 体,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改革开放,建立起中国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纲领 1土地革命时期 政策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1930 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原因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

6、阶级统治。土地革命 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 作用 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共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 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抗日战争时期 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原因 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 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作用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 共同抗战,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 1946 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1947年 9 月党召开 全国土地会议,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7、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 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原因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 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作用 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群众的支援 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三、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历程时间表现原因认识 初步 形成 1949 年新 中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的颁 布;初步形成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 基本胜利;中国 共产党和各民主 党派团

8、结筹建新 中国 (1) 经 济 基 础 决 定上层建筑,随 着经济发展,民 主政治建设不断 完善 构建 完成 新 中 国 成 立至 20 世 纪 60 年代 初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 第一届全国人大 召开; 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制 定;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2)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是 崭 新 的 事 业,在探索中发 展完善 (3) 坚 持 党 的 正 确领导,警惕右, 更要防止“左” 严重 破坏 “ 文 化 大 革 命 ” 期 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遭到破坏,国家法 律形同虚设,党

9、内政 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左”倾错误恶 性发展 发展 完善 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后 平反冤假错案;建立 完备的法律体系;将 “依法治国”写入宪 法;加强基层民主建 设 改 革 开 放 的 进 行,党的工作重 心转移;民主法 制日益完善 四、综合认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1五大特点 (1)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3)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和程序

10、化。 2四大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 )。 3三个阶段 :19491956 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76 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从1976 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 4两个文件 :1949 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5一大本质 :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异同点 异同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 同 点 斗争对 象 资产阶级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11、官僚资本主 义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心以城市为中心再到农村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再包围城 市 影响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 元 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相 同 点 方式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基础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参加的人民大革命 指导思 想 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结合 结果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做了国家的主人 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异同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 区 别 经济 基础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 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 务 建立在

12、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 上,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 工具 区 别 行使 权力 主体 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国家 权力机关, 代表人民利益, 受人 民监督, 对人民负责, 人民代表 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 所。议员由竞选产生,议员不对 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 权力 机关 原则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代表 大会是立法机关,有权组织行 政、审判和检察机关, 人民代表 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 对人民负 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 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组织。立法、 行政、司法相互制约、彼此平衡, 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 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 体利益 相似点 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 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