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范文 巩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

上传人:他**** 文档编号:142109786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团范文 巩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党团范文 巩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党团范文 巩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党团范文 巩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党团范文 巩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团范文 巩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团范文 巩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巩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巩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巩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新源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恳请各位领导对我镇的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就新源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报:我镇位于天峻县东南部,辖12个牧业社和2个社区,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总人口11128人。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扎实开展“平安寺院”和“法制宣传月”活动,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

2、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将具体方法汇报如下:一、狠抓组织建设,巩固民族基础为了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这个战略目标,周密构思、系统规划,切实把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同时,研究制定了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奖惩制度、新源镇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定、寺务公开监督办法新源镇民管会职责等一系列办法,通过梳理原有制度,查缺补漏,完善了镇、村两级民族工作组织建设、逐步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二、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为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各族群众的交流,x

3、x年,我镇筹措资金40余万元,为牧业社文化中心户购买了电脑、音响、数码相机、电视、VCD及各种宣传教育光碟和图书资料。同时,为镇文化大院争取到电脑10台,在城东、城西两社区共安臵文化体育器材19个,新建文化活动室1个。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我们发动文化中心户积极牵头,依托文化大院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社火表演、歌咏比赛、篮球、象棋、射箭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组织举办,各族群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我镇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增进了各民族群众间的团结合作,我镇民族文化、民族风气得到了良好的弘扬,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

4、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在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工作方面,我镇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了教育。一是以理论政策学习为重点,开展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组织镇机关干部和各牧业社社干深入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做到政策理论一起学、致富知识、治村之道一起讲,工作方式、方法一块教,切实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开展对广大民族群众的教育。从介绍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普及党对牧区建设的各项惠民政策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以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在一

5、心一意谋发展中实现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尚。目前,我镇“十星级文明户”达324户,科技示范户25户,文明村12个,“五好”家庭256户。三是以普及科技知识为重点,开展对广大牧民群众的教育。近年来,我镇从培育技能型、管理型、知识型牧民入手,共组织群众学习教育培训25期,参训干部群众6512人次,发放宣传材料两万余份。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更新,民族团结思想意识不断加强,造就了一批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牧民。四是以法制宣传活动为重点,开展对各族群众的法制教育。将每年的“法制宣传月”活动与“三下乡”“四进社区”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图片展览、分发法

6、制宣传材料、法律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增强了法制教育的渗透力。同时,结合“平安寺院”建设,我们多次深入我镇桑木寺、清真寺进行调研督导工作,通过查看寺院建设、教职工作人员生活学习情况,调查了解寺院开展“平安寺院”建设和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动态,有效促进了寺院的法制化、社会化管理发展进程。五是以提高牧区入学率为重点,加大青少年受教育的力度。近年来,我镇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xx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100%,16周岁学生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18周岁学生初级中等教育

7、完成率为96%,青年非文盲率为100%。各项指标均达到“两基”标准要求。四、发展民族经济,促进民族和谐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我们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培植优势产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一是优化少数民族的发展环境。针对我镇牧业社规模小、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现实,镇党委、政府积极筹措资金,重点建设了一批乡村道路、水利设施、电网延伸等惠民项目,xx年建成了从那郎至肯德陇13公里的乡村公路、扎德勒至苏吉垭壑15公里的乡村公路和从茶木康村至315国道10公里的乡村公路。为解决牧区部分牧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新建土井24眼。同时,总投资135

8、0万元,占地总面积17500平方米的天峻新源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区五个藏羊育肥基地正在建设中,通过以上项目的建设实施,为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产业。在成功探索出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促进牧民增收致富的“梅陇模式”基础上,我镇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牧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为消除牧民群众的顾虑,镇党委、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全镇草场流转工作动员大会、各牧业社联点干部草场流转工作吹风会、各牧业社社干草场流转工作动员大会,同时,组织团队意识好、沟通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分成三个宣传组深入牧区,以举办座谈会的形式,走家入户向牧民群众宣传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现实意义,通过正

9、确引导,目前已在我镇牧民群众中形成了“比富裕、奔小康”的浓厚氛围,我镇十一个牧业社已全面推开梅陇发展模式。三是多面开辟农牧民增收渠道。随着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我镇50%的劳动力从草原解放出来,镇党委、政府多方争取政策支持,为剩余劳动力创条件、寻出路,鼓励广大群众围绕外出务工谋出路,如今桑木纯净牛奶加工厂、牧民砖厂等实体产业蓬勃发展,广大群众依靠党的政策谋发展的积极性不断高第二篇、民族团结汇报巩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爱心育才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西宁市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申报材料西宁市育才学校xx.7西宁市育才学校的前身是互助路德树小学。xx年3月,原车站小学、德树小学拆迁后整体合并搬入现

10、新校址,并更名为西宁市育才学校。学校地处城东区互助中路小寨安置区中心位置。学区内火车站站场改造搬迁户、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项目搬迁户、廉租房住户、经济适用房住户十分集中。学校现有教职工70人,学生1484名,全校师生中有汉、回、蒙古、藏、土等多个民族成分,其中少数民族教师16人,占教师总数的23%,少数民族学生899人,占学生总数的60%。作为国家、省、市重点项目拆迁安置学校,两年来,育才学校积极创设条件为拆迁安置户子女提供优质教育,在接纳新生方面,最大限度满足所有新迁入居民子女的入学需求,并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及家长就业情况,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帮扶助学项目上述诸多教育惠民举措,赢得了学区内广大

11、搬迁户的普遍称赞,为维护地区团结稳定大局、主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城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区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结合学区内涉迁安置群众多、少数民族学生多、外来务工子女多、贫困家庭子女多、留守少年儿童多的特点,在高起点办学全力打造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线,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建立起全校师生经常受教育、时时讲团结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全校各民族师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紧密团结的和谐共进的校园氛围,使学校的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鲜艳。1一、出实招:打造育才民族团结教育品牌1.成立学校民族团结领导小组:学校迁址不久就成立了育才学

12、校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长、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校中层领导和各班班主任组成,定期召开例会部署学校民族团结工作,设专门办公室、安排专职教师作为民族团结专干,专门负责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筹划、实施、经验总结和成果展示等。2.开设育才民族团结校本课程。为实现民族团结与学校课程全面无缝融合,学校及时开设了民族团结校本课程,安排专门的民族团结课教师为孩子们上课,确保学校各年级每个班每周一节的民族团结课都开齐开足,使民族团结教育成为学校的常规课程,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里。3.特别重视培养少数民族教师。学校特别重视少数民族教师的培养,并注重在少数民族教师中培养、发展干部。在各类培训中,

13、学校总是优先推荐少数民族教师参加,不遗余力多途径、多措施加强少数民族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目前,该校已发展少数民族中层干部、干事5人。二、强宣传:营造育才民族团结浓厚氛围育才学校非常重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将其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将其贯穿到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之中。1.校园处处可见民族团结文化元素。该校教学楼内专门布置“身边的民族”文化长廊,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少数民族的习俗、艺术等;学校还积极争取区教育局投资近80万元,建成了全长240米的“民族团结园”,介绍了我国56个民族的概况及各民族的主要习俗、节日等知识,2成为学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使广大师生

14、在信步漫游间便受到了民族团结知识文化的熏陶。2.班级“民族文化大观园”放异彩。该校倡导班级文化“一班一特色、一班一文化”,且各班级都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班级文化中,使其成为民族团结宣传的有效载体。如:该校六(3)班有56位学生,班级文化主题被定位为“民族团结”,班级别名叫“民族大观园”,班里每位同学代表一个民族并要搜集这个民族的习俗、文化等知识,用其装点自己的班级,六(3)班因此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民族团结文化博物馆在育才学校,像这样的班级还有很多、很多。另外,该校的“中华民族手语操”也是一大亮点。三、重活动:育才各民族师生团结如一人1.在孩子心田播下民族团结种子:组织学生学会了“民族团结手语操”,

15、并在课间操、节日庆典时展示;每学期都安排多次丰富多彩的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班队会等活动,主题鲜明地加强对孩子们的民族团结教育;多形式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2.让每个教师成为民族团结的使者: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政策知识测试和知识竞赛,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学校各项活动中。如将每年迎新年文艺汇演主题定为“民族团结歌曲大家唱、民族舞蹈大家跳”,老师们所表演的节目都是我国各民族的歌曲、舞蹈等,整场文艺汇演就是各民族大团结的盛会。3.让每个家庭成为民族团结和谐的细胞: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们进行民族团结政策普及培训,引导大家“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

16、结的事”;在家长中成立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家长委员会”、“民族纠3纷调解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共商学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及时化解学校、家庭、社区中出现的各类民族矛盾。4.特别的爱温暖了孩子们的心。学校各民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家庭教育、亲情关爱等方面的缺失,针对这一现象,该校党支部每年开展三关爱及捐助活动并形成制度,即每名领导班子成员结对帮扶2名留守儿童,每名党员结对帮扶2名贫困儿童,并且,经常深入到学生家中慰问。如学校联点领导区教育局局长苏玉芳对口帮扶的马萍同学,校长汪小惠对口帮扶的冶婉婷、冶金超同学等,关爱行动温暖了孩子们的心,赢得少数民族家庭的普遍好评。据统计,近一年来,已累计帮扶5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2人)。5.让社会大爱汇聚校园温暖每个孩子。学校联合省红十字会、省环保厅、团市委、市中级人民法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