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测试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人教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42100007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2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测试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测试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测试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测试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测试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测试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测试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人教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评估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9龙岩市期末)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发生了交叉互换 B乙图发生了基因重组C丙图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D丁图发生了基因突变D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颜色判断可知,该图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A错误;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丙图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根据染色体的颜

2、色可知,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是因为发生了交叉互换,C错误;图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2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乙图是由于四

3、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D甲、乙、丙三图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解析:分析甲图,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出现突起,可见另一条染色体出现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分析乙图,左边染色体为tt,另一端却不是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位于图中左边的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说明s或w在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基因转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甲、乙两图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都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所以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图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所以D项正确。3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不能引起的变化是()提高突变频率获得无子果实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

4、体的形成获得单倍体植株A BC DC解析:秋水仙素可以使基因结构改变提高突变频率,极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形成,抑制有丝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4(2018天津卷,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D解析:A错:若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应含有Y染

5、色体,该细胞中已无Y染色体,应是次级精母细胞,因含2条X染色体,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核DNA数与体细胞相同。C错:由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可知,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上,A和a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D对:由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可知,其体内无Xb基因,而出现的变异细胞中含有Xb 基因,故是有节律基因XB突变为无节律基因Xb。5(2019山东滨州一模)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

6、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BF1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C解析:甲和乙有性杂交产生的F1是不育的,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F1含有2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其中5 条来自甲,5条来自乙;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利用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6(2019唐山模拟) 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7、的是()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C解析:图a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有同源染色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如果图b生物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则图b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如果图b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图b代表的生物是三倍体,B项错误;图c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该细胞所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项正确;图d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可能是由雄性配子或雌

8、性配子发育而成的,D项错误。7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改善农作物的遗传性状,提高粮食产量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图示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EFG的育种方法BHI、JK都必须用到与G过程相同的技术操作CCD和HI过程都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图示的遗传育种途径中,AB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B解析:图中AB为诱变育种,CD为基因工程育种,EFG为单倍体育种,HI为细胞工程育种,JK为多倍体育种。要尽快获得新品种小麦,应该采用单倍体育种法,故A正确。G过程是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HI过程是

9、植物体细胞杂交,不需要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故B错误。基因工程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都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故C正确。诱变育种、杂交育种都具有不定向性,故D正确。8(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沟酸浆属植物中有两个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一种开粉红花,被红色的蜂鸟传粉,另一种开黄花,被大黄蜂传粉。将两物种控制花色的一对基因互换,两物种的传粉者也会随之互换。由此无法推断出的是()A花色与其传粉者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传粉者在传粉时被捕食的概率较低C传粉者不同是两种植物间隔离的形式之一D两物种的性状差异一定不是少数基因决定的D解析:红色蜂鸟为开粉红花的植物传粉,大黄蜂为开黄花的植物传粉,在传

10、粉时花的颜色为传粉者提供了“掩护”,因此在传粉时传粉者被捕食的概率较低;由题意无法推知两物种性状差异是由几对基因控制的。9美国白蛾是外来人侵物种,对果树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科学家利用某病毒防治该害虫,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ab年间,美国白蛾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Bc年时,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b年时的相同C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D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相互适应、共同进化B解析:ab年间,美国白娥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其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A正确。c 年时,由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 b 年时不同,B错误。该病毒作用后,白娥种群

11、数量下降,说明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C正确。引入病毒后,白蛾在病毒的影响下,数量减少,两者之间存在共同选择,因此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发生了共同进化,D正确。10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地理隔离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B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 B解析:由题意“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

12、群”并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最终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因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b过程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C正确;d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因此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2分)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

13、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种群b和种群c是不是同一物种?_。(2)在对植物b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变异、_和_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

14、环节;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_的。解析:(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会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2)计算可知,两次调查种群中D的基因频率都为20%,a的基因频率都为80%,故尽管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因此,没有发生进化。(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

15、离不是(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3)种群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隔离共同进化12(12分)(2019龙岩市期末)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普通黄瓜果皮有刺、茎叶有毛,突变体黄瓜果皮无刺、茎叶无毛,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B、b和D、d基因控制(有刺、有毛为显性性状),都位于2号染色体。黄瓜果皮绿色和黄色分别由A和a基因控制。已知A或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异常时,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现有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M,其细胞中控制果皮颜色的染色体异常,如图甲,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甲图可知,植株M发生了_变异。若要确定植株M细胞中A基因是否在异常染色体上,可让该植株自花传粉。若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A基因在异常染色体上。(2)上述自交子代中,选择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