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范文三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094776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范文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论文范文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论文范文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论文范文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论文范文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范文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范文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论文范文三篇 作者: 日期:教育论文范文三篇教育论文范文三篇篇一一、问题的提出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一位哲学家如是说。习惯作为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义何其重大。“行为习惯”是习惯的一个方面,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而其已经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尤其重要。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追求学生表面上学习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许多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2、的经验,不知如何纠正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所以我们选择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旨在纠正学生初步形成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苏达理在他的救救孩子一书中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要求我们不容许放弃对学困生的行为进行矫正。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班级是一个具有特色,复杂的小社会,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上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将班级经营得宜,就能正面导向学生的行为表现,促进有效的教学。因此能否纠正、矫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

3、与教学的成效有密切的联系。本课题以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为题,目的是要把矫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的策略作系统化的实验,调查分析与综合整理,以期能彰显在班级经营中,矫治学生课堂上不良行为的策略的要义、内涵,集思广益,对同工有所启示。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教学秩序、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是一种有序学习环境的创设,旨在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能保证教师上课有正常的秩序,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课堂不良行为,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心

4、健康,课堂不良行为在学生课堂中非常的普遍。矫正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是保证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愉悦师生课堂环境气氛的必要措施。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品行后进生和学业后进生。 研究的主要问题: (1)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归类分析。 (2)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3)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策略。 (4)应对策略实施后的实际改善情况调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课题研究的前期利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研究对象,明确观察的重点,客观地了解被研究对象的不良行为表现。 2.文献法。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尽可能了解国内

5、、国外研究的动态和深度,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3.调查法。设置问卷调查表,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成因,设计对策。 4.个案追踪法。选取具有典型不良行为习惯的高年级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产生原因,找教育对策,既矫治他们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又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5.咨询法。通过心理辅导课进行师生对话,通过个别谈话做思想工作,了解实验对象的心理状况和成因,使实验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增强实验效果。 6.行动研究法。由于我们的研究内容、对象性质决定我们必须谨慎、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

6、系统的、科学的解决问题。 七、实施步骤 (一)准备学习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这个阶段主要是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信息、书籍和研究成果的资料,分析制订研究计划。 (二)落实方案、开展实验(2014年5月2014年10月)根据实验方案开始进行实验研究。构建矫治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 (三)整理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2014年11月2014年12月)依据实验材料、资料、整理、撰写实验报告。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有利的社会大环境21世纪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党和国家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提到了民族存亡、国运兴衰的高度,教育部提出了“面向21世纪

7、教育振兴行动纲领”等等,无疑会给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大环境。 (二)有利的课题工作环境和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草堰二小有深厚的课题研究基础和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在原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自己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研究的点滴进展。 (三)课题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们教学经验丰富,每一位研究成员都在一线教学,不仅担任教学工作,同时都是任教班级的班主任,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同时他们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教科研究能力,是我校教科研骨干力量。我们将竭

8、尽全力,确保该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效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课堂行为不良的学生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2.让学生主动发现自身习惯的不良之处,从自身出发,丢弃课堂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课堂学习的好习惯。 3.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充分。篇二摘 要:语文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一门语文课程。它与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必修课、选修课并列,组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语文教学课程体系。它们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养。必修课侧重于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艺鉴赏能力,

9、发展爱好和专长;而活动课则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如采访、编辑能力、宣传辩论能力等。关键词:活动性;长效性;贴近生活性;语文活动课;创新思维能力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因为对太多数职高生而言,都将比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早些走向社会;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兼人文性的学科,所以更需要加强语文的活动课教学,让他们在活动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及早具备语文创新能力。有的教师担心职高生语文基础差,活动课难以开展,但我认为只要教师组织引导得当,是能够开设得好的。近年,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现,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一、语文

10、活动课的“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语文活动课,顾名思义,重在体现一个“活”字。活,是指语文活动课能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心理需求和个性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大致可采用以下三种形式:1.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堂活动为阵地,把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也可以走向社会,如开展采访、市场调查、走访劳模、参观人文景观、检查城镇标牌规范用字情况等。2.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可以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教学,如辩论会、知识竞赛、朗诵会等。也可以教师为中心,对生活中的某些语文现象进行剖析,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语文现象。如“社会流行语的研究”“社会

11、不规范用字调查分析”“语病门诊”等。也可以是学生为中心,教室指导他们联系书法、学习办小报等。值得一提的是,平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分开活动,假期或较大规模竞赛则集中活动,日常可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个学生轮流摘抄一个名言,讲解一个词语,介绍一篇诗词)和课前三分钟口述活动,一个学期一个年段开展一项或两项竞赛活动等。3.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部分活动由课任老师指导,有的可请校外专家名人来讲座。总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使活动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井然有序、持久深入开展。如辩论会,是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的一种活动形式,学生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中常常急中生智,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本人在作文指导课中曾举行过一次

12、题为“是逆境有利成才(假定为A方观点),还是顺境有利成才(假定为B方观点)”的辩论会。想不到这“AB剧”演得相当精彩,人人几乎都据理力争。A方有人举了李白、杜甫等人仕途坎坷,身处乱世,颠沛流离而终于成为诗坛魁首的例子,事实确凿,无可辩驳。但B方不服,有人举出王安石、毛主席的例子,说王安石也当过宰相,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毛主席日理万机,能写出那么多千古绝唱的诗词和著作。A方被驳得哑口无言。此时B方又有人补充说:“对于诗人来说,仕途坎坷,身处乱世,颠沛流离,恰恰是顺境;而身居高位,养尊处优,却是逆境。诗人只有贴近生活,深入感受人民疾苦,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写出好诗来。”对这种创新性见解,A方与B方

13、都表示认同。二、语文活动课的“长效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陷入了应试教育泥潭,教育者普遍有急功近利的短视观念,考什么教什么,把一篇篇有机的文章支离成一块块应试的“敲门砖”。“门”进去了,砖也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应试教育,学生因被动学习,所以创新能力几乎丧失殆尽。而活动课则不然,它冲破了应试教育的樊篱,立足长远,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和基本功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终身受益。本人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了一位父母离异且母自杀身亡的男生,他的父亲拒绝提供抚养费,且不承认这个儿子,这名与八十多岁高龄的外公相依为命的男生,奋然拿起法律武器起诉父亲。在本人的指导下,男生写

14、成诉讼状,后经法院工作人员的强制手段,男生的父亲最终交出了男生的抚养费。如此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件,令我深受启发。此后一方面就在语文活动课中积极组织学校文员社社员,校报小记者进行通讯、报告、新闻等方面的写作。因而有的学生暑期在新闻单位参加实践活动时,他们的才气令该单位大为赞叹。又一方面,主要是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从课内的三分钟演讲到课外的讲故事比赛,从高一的朗诵比赛到高三的即兴演讲比赛,这些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展开,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系统化,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大型的市级演讲比赛中学生能频频获奖。再一方面,则常结合普法教育给学生上法律应用文知识,到法庭参加旁

15、听,组织学生到社会调查典型案例,教学生拟写民事、刑事诉讼状、答辩状等法律应用文,并在校模拟法庭上开庭审理,学生在模拟法庭上假戏真做,完全进入角色,辩论十分激烈。这种说写结合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锻炼了学生的文才,还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可谓一举多得,而且这种作用是长效的,给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三、语文活动课的“贴近生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生活,是创新的积累,是创新的工程,语文活动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活动课的贴近生活性,就是它能使学生通过语文活动,增加生活的积累,使生活更有意义。例如,春节期间布置学生收集春联,清明节期间又布置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