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docDOC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094153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doc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doc(DOC) 作者: 日期:语言存在于言语(parole)之中 瑞士 索绪尔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常指作为社会惯例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系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a,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学会语言,首先,抓言语技能的训练以培养交际能力。b,也要从言语事实中总结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觉掌握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一)历史比较语言学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奠基人:德国的格里姆意义:第一次使语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教学法:以语法知识为纲,以与母语的翻译对比为基本手段的语法翻译法。强调语言间的共性,把语言当做知识来研究。(最古老)(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2、1,瑞士,索绪尔 现代语言学之父1916年普通语言学教程观点:语言是符号系统,能指教学法:听说法,视听法。注重口语并以句型结构操练和模仿为特征。 (三)转换生成语言学20世纪中叶,乔姆斯基 1957年句法结构1观点:语言习得机制,普通语法 假说,区分深层结构、表层结构。2、教学法:认知法 重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强调认知语法规则。(四)功能主义语言学 20世纪60、70年代,欧洲 英国:韩礼德 法国:马丁内 1,观点:从社会功能角度研究语言,探讨语言的意义与功能,研究语言如何使用。2,教学法:交际法 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 (1),物质文化:人类创造的,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种种物质文明,如生产工具

3、,交通工具,各种产品,器具以及园林,建筑,服饰,烹饪等技术体系。(2),行为文化:是人们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社会风格习惯和行为标准,包括礼俗,民俗,风俗以及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等,可以看做是制度文化的一部分。(3),制度文化:由观念文化决定的社会规范体系。指各种典章规范,如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官制,兵制以及教育,婚姻,家庭制度等。包括语言(记录文化的规范的符号系统)(4)观念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宗教情感,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以及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具体学科的只是体系。二,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1,跨文化交

4、际的特点:(1)文化的差异造成交际障碍。(2)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交际原则的差异。(3)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式造成对异文化的成见。(4)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引发求同趋向。(5)交际的结果产生文化的相互影响。 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1)蜜月期(观光期)一切都感到新奇、惊讶、有理、兴奋、激动。(2)挫折期“文化震荡症”也叫“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表现:不接触当地人和当地文化;采取不理智的行动;离开这一文化环境。(3)调整期语言水平有所提高,与当地人的交往也增多,开始交朋友,孤独感和失落

5、感有所缓解。(4)适应期能基本上采取比较客观的态度,已能接受或理智对待。一年左右时间。 儿童/成年人 文化差异大小3,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1)尊重不同的文化 文化成见:美国人富有而阔气,英国人傲慢而节俭,德国人严谨而固执,意大利人浪漫而冲动,中国人含蓄而保守。 (2)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3)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4)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5)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 文化依附:是指人们言行所代表和体现的是哪一种文化。第三章 语言习得理论传统观点:重教轻学 50年代末,60年代初,认知心理学,强调语言习得内在因素的(乔姆斯基语言学习论)60年代提出的“以学生为

6、中心”的口号。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一,学习与一般学习理论 1,学习人和动物的行为:(本能)行为/(习得)行为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工具主动地获得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并产生比较持久的行为文化。 2,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填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经验主义哲学为基础 学习:受环境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形成的行为的改变。 代表:A,美 19世纪末 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饿猫的“迷箱实验”乱扑踏板出箱 说明: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非本能、刺激反应的连结。 B,美,20世纪30年代,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巴甫罗夫 经典条件作用 刺激反应 斯金纳 操作条件作用 反应刺激 斯金纳箱 偶然按

7、压杠杆获得食物 一个操作行为完成后伴随着有强化的刺激,那么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就增多,形成习惯。(通过各种强化的安排来塑造或除去某些行为)(2)认知学习理论理性主义哲学 学习:学习者对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的认识和行为的主动改变是主体的认知过程。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说柯勒 20世纪初 猩猩解决问题 笼顶香蕉 蹲在那里观察整个问题的情境顿悟。顿悟: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就是个体内部通过知觉重组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也是实现顿悟的过程。 B,布鲁纳的认识发现说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3,学习的分类加涅(简答) 按复杂程度,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八类

8、。信号学习(signal learning)狗 铃声(2)刺激反应学习(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白鼠按杠杆而获得食物。(3)连锁学习(chaining)体操动作的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verbal association) 句子(5)多种辨别学习(multiple discrimination) 近义词的辨别(6)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 具体 定义(7)原理学习(principle learning) 圆的东西会滚(8)解决问题的学习(problem solving) 行为主义 5/认知学派 3累积学习模式: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性

9、学习之上的。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区分(大题)1,学习与习得的定义: 习得(acquisition):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 eg: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阶段,填空,主要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学习(learning):在课堂的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广义的学习包括习得和上述狭义的学习。1,学习与习得的定义 学习与习得相互交叉,相辅相成。 儿童习得母语+幼儿读物

10、、认字块、讲故事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听广播、看影视、书面材料的阅读等。 成人:有意识的学习潜意识的习得 儿童:潜意识的习得有意识地学习2,学习与习得的不同: (1)儿童对于第一语言的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生存和交际的需要)开始,与其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的过程,儿童是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第一语言的。 学习则是主体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所进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除了本身的自觉要求外,还加上老师的督促、考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2)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学习则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的,可能有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学习第二语言,也可能没有

11、学习外语。(3)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方面,集中 学习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规则。 第二节 语言习得主要理论和假说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8世纪末,德 蒂德曼最早通过记录的方式,对其小儿子心理和语言的发展进行研究。 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阶段 乔姆斯基:先天论学派;皮亚杰:认知学派 20世纪80年代 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成为一门学科。 五四时期,陈鹤琴先生研究儿子的语言发展 赵元任先生于1951年发表的对其孙女学话过程的观察研究。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填空) 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前语言阶段,语音的听辨和

12、发声的准备阶段。 eg:一两个月内辨别语音和一般声响的区别。出生几周后由啼哭阶段进入咕咕之声阶段 半岁后进入咿呀学语阶段,这时也能听懂大人的一些指令。2,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 女孩早,大量普通名词或专有名词。3,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 相当一部分轴心结构,轴心词和开放词组成。4,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多词实词句5,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掌握语法体系。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1,刺激反应论: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 A,代表人物:华生(早期) 斯金纳(后期) B,理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的,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反应后的刺激)的模式而获得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套习惯。 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

13、程中,外部的环境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模仿成人语言得到奖励获得语言习惯 C,合理之处:模仿;强化;语言习惯 D,存在的问题:第一,儿童不可能通过模仿来学会每一句话。 第二,不能解释儿童言语行为中的创造性。 创造语言规则:goed, comed 第三,成人并不总是对儿童的话语进行强化。 第四,单靠刺激反应,即使能学到一些语言的外部形式,也学不到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2,先天论(“内在论”) A,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B,理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简称:LAD) 后天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才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LAD包括两部分: a,普遍语法 (1) 以待定的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反映人类语言的共性。如:都有元音;都有影响意义的语序;都有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的组成部分;都有表示时间关系的手段。 (2)核心部分:参数形式 主语省略 修语在中心语之前 (3)外围部分:各种语言的特殊部分 b,对普遍语法参数的赋值的能力 婴儿大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