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093715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作者: 日期: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纲要求: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与教材的对应关系:中公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教材研究所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学基础:第二章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一节 教育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

2、的影响和作用。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一)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二)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

3、功能(积极功能)和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就是指教育积极的功能。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的人和发展起阻碍作用。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的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

4、。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形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第二节 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人的总体。人口可以通过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来描绘。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一)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1、一定的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口增长率过高使得教育经费和师资质量的平均水平降低;学龄人数增长使得班级人数增加,影响

5、教育质量。人口增长还制约和影响着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2、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很多,发展教育是其中之一,而且被认为是起长远作用的手段。经一些人口学家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有人在拉丁美洲作过的有关调查表明:有工作的妇女生育率低于家庭妇女:有专业知识的妇女生育率低于一般农村妇女中受过中等程度教育的妇女的婴儿死亡率低于文盲妇女。在我国的有些调查资料中也反映同样的倾向。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起到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呢?其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与对劳动力的文化要求的提高相关,因此它就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

6、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转化的过程已证明了这一点。其二,教育程度的提高,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生育观和家庭观。其三,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提高了妇女养育儿童的能力。(二)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其中身体素质包括遗传素质和健康状况两个方面,是人口质量中的物质要素。文化修养包括人们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道德水平包括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于社会规范的社会品质等。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是人口质量中的精神要素。人口质量是一个表明人口各方面素质综

7、合发展水平的概念。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间接的影响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三)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第一,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影响教育的宏观决策和战略决策。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第二,人口的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则更为显著。在阶级社会里,人口的阶级构成直接影响着受教育权的分配。第三,人口就业结构制约

8、学校教育结构。所谓就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就业人员的比例。教育结构指各级各类学校、各种专业教育的构成。近年来。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向服务业转移,向智力劳动转移,从一般技术向高新技术转移。第四,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的布局,同时也制约着教育质量。人口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的布局和教育效率。一般说来,人口分布合理的地区,教育相应地比较发达;人口密度稀疏的地区,常常出现学校布局不够合理,进而影响教育经费的充分使用,影响教育效率的提高。(四)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人口流动的种类:一是城乡之间的流动;二是国内贫困地区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三是不发达国家与经

9、济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社会流动加速,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流动成为历史的必然。然而流动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使他们选择职业、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面临诸多障碍,由此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流动人口子女问题,首先是入学难,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流动儿童失学率较高;其三是不在学儿童,即“童工”问题比较突出;其四是由于环境转换与城乡文化反差导致的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加剧。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化解、引导和调适,将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少年”。二、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一)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

10、手段之一1、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2、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3、教育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很重,中国至少需要最终从农村中转移出至少5亿以上人口。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成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的迁移倾向越强烈;在农村,从文化程度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上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每百人中有912人转移,依次分别是初中每百人8.3人,小学每百人4人,文盲半文盲每百人仅1.5人。(二)教育具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1、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教育在提高人口的质量方面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青年

11、一代的培养,其次还表现在对成年人的教育上。2、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一个国家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其原因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教育程度的提高,也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和家庭观;教育程度的提高,也增加了育龄妇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需求,减少了生养子女的时间和精力。3、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迁移。教育可使无序流动变为有序流动。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1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即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的素质必须要符合社会要求,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断调整与更新,使课程门类由少到多,使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三)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有着直接和最终的决定性作用。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四)

1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学校结构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关系和衔接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学校结构与之相适应,以满足生产力发展对不同数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五)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学校采取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是口耳相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成为了重要的教学手段。PS: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

14、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承担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1、教育使

15、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成为专门的和发达的劳动力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简单劳动力训练成复杂劳动力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PS: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