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传统媒介所形成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化有什么新特点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091685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之传统媒介所形成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化有什么新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之传统媒介所形成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化有什么新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之传统媒介所形成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化有什么新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之传统媒介所形成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化有什么新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之传统媒介所形成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化有什么新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之传统媒介所形成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化有什么新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之传统媒介所形成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化有什么新特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之传统媒介所形成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化有什么新特点 作者: 日期:教之传统媒介所形成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化有什么新特点【摘要】当人们习惯在广播、电视、报纸中知道世界实事时,另一种新的媒体正在迅速滋长,这就是风靡全球的网络传播文化。它迅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了全世界,让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关键词】电视文化大众文化 网络文化样式因特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到2000年底,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上了因特网,上网用户大约259亿,其中我国网上用户近3000万。因特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正以指数增长的方式迅猛

2、发展。有专家预测,到2002年底,网上用户将达5亿。现在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个新网络与因特网相联,每过一个月就有100万新的使用者加盟。网络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无疑是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加快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各大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相对于传统出版,网络出版的优越性在于:1 、资源利用方面。网络出版不需要纸张、油墨,有利于环保,相对于传统的报纸出版来说网络出版更加的环保无污染。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世界来说,我们大量的开采和过度的使用能源,是世界能源大量的匮乏,特别是纸质的生产,每年使全世界的树木大量的砍伐,大量的树木砍伐会導致自然生態失去平衡,更可怕的是:由於食

3、物链、食物网的关系,某种动物或植物的失去常造成赖此生物维生的其它生物也大量死亡。 另外,我们都知道绿色植物會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具有淨化空气的作用,再加上大多数的植物会散发出一种挥发性的物质芬多精,不但可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微菌等,并且还能夠防止害虫以及杂草對人体的侵害呢!所以如果过度砍伐树木,大量的绿色植物不见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但會大量增加,使空气品质降低。 除此之外,当雨天来临时,树木的枝叶不但能阻挡雨水降落到地面的速度,减少对土壤的沖刷,而且还可以使得雨水慢慢的滲透到土壤里,被树木的根部吸收或成为地下水,因而儲蓄了水源。再加上树木的根部像网子一樣,牢牢抓住土壤,使土壤不

4、易被雨水沖走,因而具有水土保持的功用,所以如果过度砍伐树木,當大雨来临时,就很容易造成山洪暴发,形成土石流,下游的居民性命、财产就难以幸免了。所以网络出版比传统媒体出版更加的环保,而且网络出版不需要运输、库存,不需要物流费用。2、 信息容量和传播方面。毫无疑问,网络上信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它的海量存储也是传统媒体无以伦比的。网络文化相对于传统媒介来说,信息传播更加的神速,广泛,现在我们只要打开电脑,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信息接踵而来,而且现在的网络信息比传统传媒信息更加的多样化和全面化。例如我们现在打开电脑,不管看哪方面的信息只要在搜索引擎中一搜寻,信息马上就会出现,这更加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不用

5、到书店去找,另外我们在举个例子,如传统的广播来说,他的不足之处是:稍纵即逝,这耳进、那耳出,不便于保存和仔细琢磨或深入研究。网络媒体和广播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恰恰相反的倒是广播可以在网上播出。上网后的音频广播,不但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加了听众,而且还弥补了广播致命的弱点看不到文字、不便于保存的严重缺陷。 另外,随着信息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涌现了更多高科技的东西如我们大家熟悉的ipad,容量大,轻巧,便于携带,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浏览网页,新闻,视频等信息,还可以存起来,这避免了传统报刊,书籍的不便于携带,和信息不全面的问题,这都是网络文化兴起的有利影响。 3 、加工制作方面。网络出版的数字内容的更

6、正、修订、改版易如反掌,不需要重新出片、打样、输出、装订等烦琐的过程。而且对于那些几乎绝版的图书,网络化的出版、发行方式,显得更加实用、可行。4 交互性方面。网络报纸的交互性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报道一个事件时,传统报纸的篇幅有限,而通过网络报纸的超链接功能,读者可以查到该事件的背景资料及相关报道等。这样看来,网络出版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它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二、网络文化作为新型文化,在认知、情感、伦理、信仰四个方面都别具特色。在认知层面,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以不同形态存在的文字、图片、视频所构成的知识几乎是无穷的,网络文化在知识层面上的海量性,使知识与民众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

7、化。在网络社会,只要具有一定的信息表达能力,拥有一台连入互联网的电脑,人人都能成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获取者。在情感层面,人们的情感在网络时代获得了极大解放。一是情感表达空间大为扩张,大量的论坛、博客、聊天室等为人们表达情感提供了最大可能;二是情感交流对象成倍增加,无论怀着积极还是消极情绪,在网络上总能找到知音,甚至还因为共同的情感构成群落;三是情感在人际关系中的分量大为加重,一言不合,即可分离,能否在情感上共鸣成为决定人们关系厚薄的重要因素,人与人之间关系更趋简单化。在伦理层面,网络对传统伦理带来多方面冲击,但与网络特性相适应的网络伦理尚未完全形成,这是当前网络上伦理秩序较为混乱的重要原因

8、。要形成相对固定、得到各方认同的网络伦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目前网络上各种伦理碰撞、融合、衍生的趋势看,未来成型的网络伦理可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开放性。网络伦理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将新的伦理因素吸纳其中,在动态中彰显活力。二是开明性。网络伦理不仅包含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因素,还包括各种适于人们保持心态平衡、以谦退为主要特征的一般性伦理,后者在网络上生发的可能更大。三是去形式性。传统伦理是以一定的符号载体如各种称谓、行为载体如祭拜等特定形式表现出来的,而网络伦理则可能不拘形式,只存在于人们内心,在人们上网的种种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并为人们所感知。在信仰层面,网络社区里的信仰众多,折射出现实社

9、会信仰的芜杂。网络技术使匿名表达、超时空交流更为方便,将现实社会中人们深藏于心底而一般很少显之于外的信仰充分展现出来,使网络社区的信仰十分复杂。三、实践性是网络文化的显著特性,网络文化的实践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巨大的包容性。网络文化是一种包容文化,这与农耕文化的狭隘、工业文化的排他有着本质区别。在农耕背景下,某一区域某一时段往往只流行一种文化,其他类型的文化会被排斥。工业时代,文化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经济利益的纷争带来了文化上的主导权争夺,文化甚至成为争夺经济利益的遮羞布,一些国家借文化扩张实施经济侵略。在农耕和传统工业背景下,民族文化之间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在网络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充

10、分张扬。世界上只要能形诸于笔的文字、发诸于口的语言都能在网络上找到,英语等语言不再一统天下。更新的快捷性。先前的各种文化形态往往能独领风骚几百年或几十年。在网络时代,能够“独领风骚三五日”已数不易。从各大网站新闻浏览、评论排行榜情况看,能在三天内连续挤进排行榜前十的新闻极少。网络文化的这种快速演变,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网络空间里信息多样,彼此在吸引眼球方面的竞争极为激烈;二是人们利用网络的目的多样,学习知识、休息娱乐等都有可能,面对这样的受众,没有哪一种文化能长期吸引批量追随者;三是在靠“快、新、奇”赢利的运营模式下,绝大多数网络社区由民间人士维护,要让这些社区持续发展,必须确保它们能够赢利,

11、而要赢利,唯有求新、求快、求奇;四是文化价值上的“快餐性”。网络文化是典型的“快餐”文化,但普遍价值不高。形式上的分散性。与农耕文化、工业文化不同,网络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众多,每一个网民都是网络文化的载体,许多极能体现网络文化特色的内容,都隐藏在网民的具体言行之中。因而,网络文化体现出分布面广、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这也给研究和讨论网络文化带来实际困难。要准确领悟网络文化的真谛,必须亲身进入网络。网络形式上的分散性,与网络技术发展极快也有关系。目前,网络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接轨愈加严密,声频、视频等新技术嵌入到网络当中,使网络文化的表现手法极具多样性。从上诉可知,网络传播的飞速发展及其带来的巨大冲

12、击力使人们似乎无可避免的受到它的影响。网络媒体在争夺生存空间的同时,会对传统媒体的固有地位带来有力的冲击,但传统媒体也有其固有的优势存在。所以说网络媒体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网络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实质上回促使不同媒体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速了传统媒体的自我改造、自我优化的进程。 四、较之传统媒介,网络文化的新特点:1 从报业经营的角度上看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3000家以上正式报纸,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有强大的编辑、记者队伍,拥有绝对的新闻优势,同时也有着成熟的广告与发行体系。而网络媒体在这些方面则要逊色得多,它们的新闻主要是靠拷贝大报网络版或直接从报纸上摘抄下来。大多数网络公司,基

13、本上都没有专业的采编队伍也没有报刊的经营体制,照这样下去,网络媒体别说是打败传统报纸媒体,到时候可能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自己就把自己给打败了。2 从读者的覆盖面来看从覆盖面的实效上看,报纸覆盖面宽,传递迅速。虽然中国地域辽阔,但因有传真版风行全国各地,无论东南西北中,报纸当天可与读者见面。而且,中国的报纸具有新闻性、可读性、知识性、指导性相结合的特点。各阶层人士都是报纸的忠实读者,不少报纸是一人订了众人看,如人民日报发行300多万份,但至少拥有几千万读者。就我国的现状来看,教育水平很不平衡。在穷苦的山区及偏远的乡村,扫盲还是一个大问题,普及电脑上网知识需要相当长一段的时间,很多地方电话不通,

14、也不具备硬件设施。一份报纸的价格一般在1 元以内,而上网费相对要高,不少人经济上无法承受。3 从人们的阅读习惯来看传统报纸的便于携带的特点,随购、随读、随弃,轻便可以折叠,方便阅读和携带。而阅读网络报纸,必须正襟危坐在电脑前,而对明亮的屏幕,长时间地坐在电脑面前会刺痛眼睛,久而久之,视力大幅度下降。除了那些视网络为空气一样重要的 “网虫”和网络报纸的偏爱者外,可能很少有人会放弃阅读传统报纸。加上送报制度,在街头报刊亭、小卖店出售,令人能方便地购买报纸等都是人们普遍倾向于报纸的主要因素。4 从读者对媒体信息的信任度来看中国的报纸性质区别于西方国家,人们对报纸的宣传内容信赖和程度高,报纸的威信远远

15、高于互联网。尤其在今天网络泡沫经济的冲击下,人们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程度大在降低,而报纸的新闻来源较为可靠,它的出版、发行也都较为规范,报纸媒体的信息更能取得人们的信赖。 从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传播的飞速发展及其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使人们似乎无可避免的受到它的影响。网络媒体在争夺生存空间的同时,会对传统媒体的固有地位带来有力的冲击,但传统媒体也有其固有的优势存在。所以说网络媒体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网络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实质上回促使不同媒体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速了传统媒体的自我改造、自我优化的进程。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共同发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技术上,计算机、网络传播中运用的许多技术已被传统媒体所利用,使得传播技术在短短几年内得到飞速发展。如报社内部局域网的建成使无纸化办公这一设想得以实现。记者远距离传输稿件可以不再使用电报、电话等费时费力的手段,一台笔记本,一部手机就足矣。在广播电台,网络平台带来的及时反馈克服了电话一对一交流的限制,同一时间可以有更多人对节目的内容发表意见。电视台从网络传播借鉴来的技术则更多,交互式电视利用的正是网络交互性的特征,打破了“点对面”的传播格局,使观众可以欣赏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