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高一语文课后检测题3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208578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年高一语文课后检测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2015年高一语文课后检测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2015年高一语文课后检测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2015年高一语文课后检测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2015年高一语文课后检测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年高一语文课后检测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年高一语文课后检测题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2014-2015 年高一语文课后检测题 3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团箕(j) 粗糙(zo)冰屑(xi) 青苔(ti)B悉索(x) 荆棘(jn)火钵(b) 忸怩(ni)C凌侮(w) 虱子(sh)咒语(zhu) 麦糟(zo)D瓦菲(fi) 模样(m)叱骂(ch) 臂(b)【解析】A 项, “糙”应读“co” ;B 项, “钵”应读“b” ;D 项, “模”应读“m” 。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碾压/辗转保姆/永保青春堤堰/偃旗息鼓B推诿/枯萎炕头/引吭高歌浆洗/奖掖提拔C佼美/矫健瓦菲/雨雪霏

2、霏赡养/高瞻远瞩D欺侮/诲暗苔藓/怡然自得沉沦/天伦叙乐【解析】A 项, “保”应为“葆” ;C 项, “佼”应为“娇” ;D 项, “诲”应为“晦”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描写了作者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情感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B诗歌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感,作者对大堰河深厚的情感,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之中。C全篇不断地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反复吟咏中,更使诗人的感情凝重隽永,意犹未尽。D大堰河多么渴望能和她的乳儿、儿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啊。【解析】A 项, “忸怩不安”指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3、B 项, “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C 项, “意犹未尽”是指还没有尽兴。词义与语境不合。D 项, “天伦之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欢乐。【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却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D诗中有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

4、地传达了出来。【解析】A 项,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该诗”后面;B 项,不合逻辑,“却”应为“从而” ;C 项,成分残缺,应在“对给大堰河”前加“抒发了” 。【答案】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 世纪 30 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它的情愫,

5、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A BC D【解析】解答连贯排序题,判断首句很关键,根据前面“德国有埃及有尼罗河”可判定句是最恰当的衔接,然后紧承叙述一些人对“大堰河”的误解,接着根据“但是” “那么”“它这”等连词或代词可排定后面三句顺序为,故应选 C。【答案】C二、课内阅读-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

6、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6第一节,首尾反复有何作用?_【答案】反复吟咏,突出了诗人与大堰河之间的特殊关系,表现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并寄予着深深的怀念之情。7诗人为什么反复强调“我”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为何在第二节末尾又改用第二人称?_【答案】诗人回环往复地强调“我”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倾注了对大堰河的特有深情。诗中对大堰河的称呼由“她”改为“你” ,感情得到升华,表达了亲切的深情。8诗人为什么说“我看到雪

7、使我想起了你” ,而不是“看到春雨”或“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_【答案】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些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低下的地位、身后的凄凉,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三、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2 题。礁石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 年9.(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 3 题)试简要分析“礁

8、石”这一形象。_【解析】分析形象,首先要分析形象的外在形态,其次要分析形象的内在含义,分析形象的象征意义。【答案】礁石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10艾青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试比较分析礁石与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表达观念、抒发感情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_-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解析】两首诗歌中的意象不同。 礁石中塑造的形象是“礁石” ,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形象是“大堰河” 。【答案】礁石借物象礁石的形象, 大堰河我的保姆借塑造人物

9、形象大堰河来表达观念、抒发感情。1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解析】结合诗题、背景,分析在形象的描述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答案】诗中,作者对于礁石这一坚强形象和其具有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12现代诗歌中,有的诗体很自由,既不讲求格律,也不追求押韵,但有的则有较强的韵律感,如礁石 。试说明礁石的押韵规律。_【解析】找出押韵的字,分析其规律。【答案】第一节,二、四句押韵(来、开);第二节,一、二、四句押韵(上、样、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16 题。呵,母亲舒婷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

10、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温馨呵,母亲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呻吟呵,母亲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给花、给海、给黎明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13这首小诗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作用?_【解析】第一问根据诗歌的前两句回答,第二问可从开篇点题、领起下文,结构方面的铺垫、衬托,抒发与主旨相关的

11、某种感情等方面考虑。【答案】第一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 “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14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而现在“带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_【解析】“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对原因作了解释。【答案】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我” 、同情“我” 、保护“我” 。15诗人为什么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意?_【解析】那种充满甜柔深谧的怀念,看起来和过去没有什么区

12、别,表面上看不到一丝痕迹,但那花木之下心灵的井不一样。母亲在的时候,唱着甜蜜的歌,从心底飞出的是欢乐。现在,这里是死角,不会再有动听的歌声了,心已经是一眼枯井。【答案】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心中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悲惋之情。16这首诗意境感伤优美,语言深情朴实,浓浓的情贯串全诗。作者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_【解析】先明确艺术手法的基本含义,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答案】(1)在构思上,作者从梦境里鲜红的围巾,引起对往日的怀恋,很自然地看母亲的照片,回忆往事,最后深化对母亲的感情。在自然的推进中将自

13、己对母亲的深情贯串其中。(2)三个“不敢”两个“怎敢” ,把诗人强烈的感情压抑成失声的哭泣,催人泪下。反复“呵,母亲” ,一声声的呼唤把诗人的感情推到极致,平易晓畅的家常生活语言,把对母亲的怀念表达得淋漓尽致。(3)句子有长有短,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感叹、陈述等各种句式,反复、重叠、排比、呼告等多种修辞手法,任意调遣,全依感情的需要,亦全都凸显情感。四、语言表达17 “雪”是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选取的一个重要意象,借此巧妙地抒发了对大堰河的哀悼之情。下面一段文字也描写了梦中的雪的情形,运用了排比、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但有的地方用得不是很好,请找出来并改正。我梦中的雪,沸沸扬扬地飘下来,登华厦,覆寒宅,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