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情况发言材料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056810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中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情况发言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巴中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情况发言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巴中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情况发言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巴中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情况发言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巴中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情况发言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中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情况发言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中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情况发言材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中市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情况发言材料 作者: 日期:在全省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上的发言巴中市人民政府(2011年5月 日)各位领导,与会同志: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巴中市贯彻落实德阳罗江会议精神,推进农村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建设及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作如下发言。一、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一是精心部署,迅速启动。全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机制工作现场会后,市政府庚即在常务会上进行了传达,分管领导召集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及各县(区)分管负责人就加快全市城乡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按照“三个月

2、大见成效”的要求,以干环线沿线乡(镇)、村为重点,迅速启动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工作。4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再次对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工作作了详细部署。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结合实际,编制了巴中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按照“适当集中、连片治理、区域共享”的原则,我市确定了“户定点-组分类-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户定点-组分类-村集中-乡转运-中心场镇填埋”、“户定点-组分类-村集中-乡镇填埋”、“联户填埋”四种垃圾处理方式。同时,按照“先试点探索再完善推开”的思路,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2011年4月底前,在离城区较近的场镇及主

3、干线沿线的中心场镇进行试点,初步建立起城乡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工作机制;第二阶段,2011年底前,在干环线乡镇、中心场镇推广;第三阶段, 2013年底前,在全市所有乡镇、村庄完成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工作,并建立完善运行机制。三是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加快垃圾处理厂建设,启动了日处理能力500吨的市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投入3650万元,完成了平昌县垃圾处理厂主体工程;总投资额3900万元的通江县垃圾处理厂已于3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加快乡镇、村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按照“三个月大见成效”的要求,着重抓好干环线沿线试点乡(镇)、村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全市投入1800余万

4、元,在恩阳、枣林建垃圾中转站2个,启动了兴文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在70余个乡镇新(扩)建了垃圾填埋场,在主干线沿线试点村、社建设了多功能垃圾房、联户垃圾收集池和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站,采取购、租并举,落实了乡镇、村社垃圾清运车辆。四是建立机制,着力推进。一是加强环卫队伍建设。通过解决公益性岗位等办法,加强乡镇清扫保洁人员配备;采取聘用或临时指派等方式,按每个村2-3名的标准配备村组清运、保洁人员。二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一事一议、收取环卫费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清扫保洁及垃圾处理经费。三是强力推行垃圾袋装,完善城镇清扫保洁制度。二、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全面深化城

5、乡环境综合治理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抓环境治理就是抓生产力、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统筹城乡发展、城乡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文明新风建设紧密结合,纳入重点工作统筹安排,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坚持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明确常务副市长为分管直接责任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了周密部署。2011年4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要求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严格规范

6、管理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以“五治三化”(治路、治尘、治污、治水、治乱,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和城镇管理水平,力争用一年的时间,实现全市城乡环境明显改变,达到“整洁、畅通、有序”的要求;三年内,全市城乡环境要有根本改变,达到“文明、品质、特色”的要求。加强市、县(区)环境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设,落实专人专职专抓,并采取领导挂包、部门督导等办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治理工作。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统筹推进。坚持以科学的规划引领指导治理,以规划规范管理。按照“全域巴中、城乡一体”的思路,编制完善市、县(区)、特色镇、中心村和产业集聚区四级规划体系,并结合城

7、乡体系规划,同步编制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以及市政公用设施、市场环境治理、城乡风貌塑造、城市园林绿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村建设、交通管理、水污染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规划,形成有效衔接、科学规范的治理规划体系。同时,按照“城乡统筹,分步实施”的原则,抓好规划实施,统筹推进治理工作。三是狠抓专项攻坚,改善城乡环境。持续推进“五乱”治理。从群众最关心的环境治理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持续抓好城镇“垃圾乱扔、广告乱贴、车辆乱停、摊位乱摆、工地乱象”等“五乱”治理,抓好农村“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畜禽乱养、家什乱摆”等“五乱”治理,推进“三个延伸”。扎实开展专项攻坚。在整体推进

8、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基础上,深入开展了公路水路沿线环境治理、市场环境治理、道路交通秩序治理、城乡风貌和园林绿化整治、在城郊结合部专项治理等专项攻坚行动,全市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大力推进示范工程建设。着力抓了2个示范乡镇、45个示范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整治、农户“五改三建”等工作。四是加快设施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将环境治理与城镇重点建设、扶贫开发、新村建设、产业培育相结合,加大财政投入,并采取整合项目、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市场机制等方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城乡道路、桥梁、管网、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兴文新区建设、江北大道和巴州大道黑化绿化亮化改造、东出口拓宽改造、回

9、风大桥、黄家沟大桥等60多个城镇重点建设项目,整治小街小巷58条,改造雨污管网12万余米,并配套完善市场、交通、排污干管等设施,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纵深推进夯实了基础。按照“四注重、四提升,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以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风貌塑造,编制风貌塑造规划方案136个、川东北民居建筑设计图集50套,着重抓了城市(县城)示范街区、城镇示范带、农村示范片的风貌塑造,实施城镇风貌塑造项目160多个,完成农房风貌塑造13200户。五是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文明素质。以深入开展“七进”、“除陋习、树新风”及集中治理“三乱”活动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着力营造环境治理氛围

10、。巴中日报、巴中电视台、巴中广播电台及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开设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栏目和曝光台(栏)42个,坚持每天对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动态和经验、成效进行跟踪报道、深度报道,对反面典型公开曝光。采取刊播专题宣传片和公益广告、编发手机短信、设置广告牌(栏)、举办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文艺巡演、组织宣讲队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文明卫生常识;深入开展“机关干部参与城区交通管理”等活动,并落实公益岗位,招募文明劝导员300名,长期开展制度化、常态化的城市管理文明劝导活动,促进了群众文明素质提升。六是建立工作机制,推进常态治理。探索建立村(居)民自治机制。

11、积极指导村(居)委制定村(居)规民约,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监督机制。监察局、目督办、效能办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督工作作为日常重要工作,公开投诉电话和邮箱,设立曝光台(栏),抓好新闻舆论监督,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评议,形成了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互动互补的监督机制。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加大督查力度,实行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开展经常性督查。建立了跟踪督办、社会投诉反馈、台账销号等制度,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文件督办、电话催办、实地查办

12、,对不及时整改销号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实现了督办事项件件有核查,件件有回音,件件有实效。逗硬执行问责机制。对治理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暗访督查问责办法,严肃追究责任。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先进、查找差距,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进一步抓好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以资金投入为突破口,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整合城镇建设、新村建设项目,采用市场化手段等形式,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快垃圾处理厂、乡镇垃圾填埋场等设施建设,抓好垃圾中转站建设和垃圾清运车辆配备,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着力抓好农村保洁队伍建设等工作,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二是坚持以“五治三化”为重点,着力在完善基础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公民素质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基层延伸,向村庄延伸,向盲点死角延伸,全面完成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