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共11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056580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共1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共1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共1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共1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共1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共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共1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共11篇) 作者: 日期:篇一: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巨人的花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赶走孩子,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不让孩子进入花园。但是,从此花园里都是寒冷的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去,园里立刻有了春意。但巨人再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一位小男孩的启示下,巨人醒悟了,他立刻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后做了深刻的反思,觉得有以下几点做的较好:1、本文

2、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结合课文内容上对比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以“对比”为主线,采用一系列的对比来进行教学:花园里墙里墙外的景象对比,巨人前后的态度对比,拆墙前后的对比,循序渐进,步步进入,最后理解重点句,提示道理,水到渠成,迎刃而解。2、紧紧抓住巨人指责孩子的那三句话,让孩子反复地读来体会巨人当时的心情,让孩子通过读,自己领悟到巨人的自私、冷酷,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同时感受到巨人开始时的态度。3、重点段落的教学,我本着让学生多接触文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语境中,以情导读,以读促悟。如在教学墙里墙外的变化时,让学生通过读,感受到花园的变化,同时对“对比”的写作方法有了初步的

3、了解,为后面以“对比”为主线展开教学打下良好的铺垫。4、文中多处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想象巨人的花园、春、夏、秋、冬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巨人赶走孩子时,可能会怎样想,小男孩儿凝视着巨人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等。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5、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提出要让学生“积累语言,向课外延伸”。因此,在本课教学我设计了“让学生背诵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这一环节,让学生多积累语言。课外拓展练习,我又让学生想象,后来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小组互说,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下又布置了写话练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了积累语言来应用的目标。除了上述几点做的较好,还有以下几方面

4、需要改进:1、在朗读感悟巨人赶走孩子的句子时,除了让学生想象巨人的想法,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巨人当时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还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巨人的言行对他所斥责的对象纯洁、可爱的孩子们所千万的伤害来理解、体会。紧紧抓住“四处逃散”、“纷纷逃窜”等词,从多方面来感受巨人的冷酷,为后面的提示中心打下基础。2、本课教学我只注意引导学生明白“快乐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忽视了一处对学生的启示:巨人在文中基本上是充当反面角色,但在文章的结尾都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课文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快乐外,还给了孩子另一个道理,那就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让孩子在今后自己的生活中注意这些东西,成为真正的人。3、本课教学我以

5、对比为主线,让学生了解了对比这种表达手法,最后一处对比讲完,应该总结一下,告诉学生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上是我对这节教学的课后反思。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进行再创造,才能有所得,有所为。篇二: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口语交际巨人的花园续教学反思马鞍山师范附小 吴瑞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的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典范。阅读教学必须融语言训练于课

6、文学习之中,引导学生把口语交际课中学会的方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使说话促进阅读理解,又在阅读中巩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课文插图、文章标题、典型句段以及课文的空白处、矛盾处、疑难处,都可以作为口语训练的凭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开发文本资源,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让以探究未知的心态对待每一节课。本课教学设计是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意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读童话说童话,在兴趣盎然中超越封闭的语文课堂。本篇课文是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

7、,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后来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

8、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在教学时,我使交际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更深地理解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因此,本课将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以生动形象的童话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并在交际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利用文本,挖掘教材的空白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从说到写做好铺垫。在交际的过程中我觉得这几点已落实:一、建构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学生

9、能感受四季的优美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了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她引导学生在课前用不同的方式寻找四季美景图,收集描写四季的好词佳句,目的是把课堂语文延伸到生活语文,学习资源完全开放,同时结合语文的实践性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又设计了介绍美景图,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四季的美景,培养多种语文能力,使得课堂显得很有活力。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交往。在课堂中,她努力创设积极、和谐、平等的交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自己的见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真正的对话。

10、例如:找文中的小男孩做传话人,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使他们敢说、乐说。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借助课件播放优美的画面,问:你喜欢花园里的什么?学生的思维、情绪、想象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学生感受四季美景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喜欢用什么景物,就说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说话内容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达到较佳的效果。四、创设学习情景,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不断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开展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是呀!我竟然把一群可爱的孩子赶出花园,赶走了孩子也就赶走了春天啊!多亏了那个小男孩多多,使我的

11、花园不再(狂风大作?冰雪覆盖。)我真得好好感谢他。多多,你在哪儿呢?用春、夏、秋、冬诗意般的过渡,勾起他们对四季的回忆,从而更有效的交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生成语言,同时为后面整段地说作好铺垫。通过这样的方式,激活原有积累,生成新的语言。五、创设合作的学习氛围,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我设计了合作学习的环节。比如,四人小组合作、交流选出最佳的形象大使。六、开展竞赛,体验成功。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渴望成功的心里特征,组织竞赛活动能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我安排了竞选形象大使的活动。使他们乐说、爱说、会说、善说。同时也练了胆量,长了见识,发展了智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得

12、到了锻炼和提高。回顾整堂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学生的多种能力也在这一堂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我想这是最让人高兴的,也是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的初衷。不足之处: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如果课中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尽情地说,那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会有更大的提高。篇三: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

13、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小男孩在文中是一个奇异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说着什么,孩子用他那

14、双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课文中没有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从后来巨人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根据课文特点,围绕“对比”展开教学。包括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通过变序教学法、想象情境教学法来实施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引导学生自渎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看童话人物图片。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音乐声

15、中,闭眼想象花园美景;想象巨人斥责孩子时的样子:拆掉围墙后,在黑板上尽情描绘你心目中美丽的花园。3、以读促学,读中感悟。巨人怎么斥责孩子?他在斥责孩子时是一副什么样的神情?心里会想些什么?但学生参与面不够广,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存在的遗憾也有很多。首先,因课堂容量较大,几个环节浮于面上,如果让学生多读多说,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其次,情境的创设不够到位,特别是在导入环节用填空的方式似乎显得太理性,冲淡了童话的意境。篇四:9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的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典范。阅读教学必须融语言训练于课文学习之中,引导学生把口语交际课中学会的方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使说话促进阅读理解,又在阅读中巩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课文插图、文章标题、典型句段以及课文的空白处、矛盾处、疑难处,都可以作为口语训练的凭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开发文本资源,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让以探究未知的心态对待每一节课。本课教学设计是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