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课堂教学心得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2047234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课堂教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验课堂教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验课堂教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验课堂教学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验课堂教学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验课堂教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课堂教学心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验课堂教学心得 经验课堂教学心得 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当前的经验课堂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疑探究、合作交流。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真正做到“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由旁观变为参与,逐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建构学生的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从而培养其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把教学过

2、程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凸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一种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分组学习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的方法。 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 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分组之后让任何一位组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

3、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

4、是对的,人云亦云。 三、教材、文本的研读尤为重要把准文本的价值取向。 每一篇文章都表达一定的主题,透露作者的价值取向。 对文本基本价值取向的正确把握,是解读文本的最低要求,也是进行创造性解读的基础和前提。 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从作者的视角思考文本的基本意义,把握作者的价值取向。 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读者的阅读,不是被动、静止地接受作者的结论和意义,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期待视野,根据作品中的“空白点”和“不确定性”等“召唤结构”进行思考、联想、想象、填补、反思,从而创造出自己新的意义的过程。 教师对教材文本的阅读,首先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者的阅读,同样应在把握文本

5、基本价值取向的同时,对教材文本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并合理地运用于教学。 凸显学科的本体特征。 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既是一般读者的普通性阅读更应是出于语文教学需要的职业性阅读。 一般读者的阅读,完全可以只从富有综合特征的文本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启迪,得到个人所需要的情感满足。 但是,语文教师的职业性阅读,应该有明确的语文目标意识和语文学科意识。 语文教师必须有“语文”的敏感,应该从文本的众多综合信息中,根据“语文”的需要,作出“语文”的选择为了完成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进行富有语文学科特点的取舍。 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师解读文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及其相关活动,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言语能力。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在哪个阶段应该学些什么,能够学到什么,受到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认识规律的制约。 如果说,语文教学所选取的只是其中体现自身学科特征的一个面,那么,具体到某个阶段的学生,就只能学习这个面上的某个点。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时,从以上几个视角透视文本后,还要从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在综合考虑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学的、应学的、能学的”内容基础上,确定出学生在这节课中“要学”的内容。 通过经验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我体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模式探讨的核心;认真钻研教材是模式探讨的根本;灵活运用模式才能使模式富有生命力。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