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乌苏农牧区现代畜牧业定稿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032293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发展乌苏农牧区现代畜牧业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乌苏农牧区现代畜牧业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乌苏农牧区现代畜牧业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乌苏农牧区现代畜牧业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乌苏农牧区现代畜牧业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力发展乌苏农牧区现代畜牧业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发展乌苏农牧区现代畜牧业定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力发展乌苏市农牧区现代畜牧业定稿 作者: 日期: 关于乌苏市农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齐新英 别克布拉提 布尔玛内容摘要:畜牧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体现畜牧业产后加工增值能力的增强,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用产业化理念引领,用现代产业科技手段武装畜牧业,充分发挥畜牧业“承农启工”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我市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词:乌苏 农牧区 发展 现代 畜牧业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

2、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更体现畜牧业产后加工增值能力的增强。发展畜牧业的最终出路还在于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性。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用产业化理念引领,用现代产业科技手段武装畜牧业,充分发挥畜牧业“承农启工”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我市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乌苏市基本情况及畜牧业发展现状 乌苏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是通往霍尔果斯、巴克图、阿拉山口口岸的

3、重要门户,区域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3万人,全市辖10镇、7乡、3个牧场、1个林场和3个街道办事处。有可耕地150余万亩,天然草场145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325万亩。2008年末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同比增长1.7%,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66万吨,同比增长4.72%;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同比增长2.9%;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同比增长9.4%;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

4、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二、我市发展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简析由于传统养殖方式分散、落后、质量粗放,超载过牧,导致草场退化现象。同时,畜牧生产疫病防治形势严峻、科学防疫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传统畜牧业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和考验。这一系列问题和矛盾都将影响和制约我市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1、草场退化、虫鼠害、自然灾害频发。我市天然草场面积虽大,但由于草场的退化、草原虫鼠的破坏较为严重,而每年治理的能力有限,8090%的因缺乏资金和机械无法治理,造成灾害年年防,年年又出现灾害的现状。2、畜牧业缺乏规模

5、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我市养殖现状为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养殖,且规模小、效益低、污染大,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和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3、品种改良技术人才缺乏。发展现代畜牧业首先要优化牲畜结构、推广优良畜种,目前我市牲畜存栏达60万以上,但各乡镇有资质的品改人员仅有21人,品改人才缺口极大,这必然要求有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技能精的品种改良队伍。4、村级防疫员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现今我市村级防疫员报酬偏低,文化程度较低,思想意识薄弱,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导致村级防疫员队伍变动较大,极大地影响了我市动物疫病预防能力; 5、养殖协会作用有待进

6、一步发挥。近几年,我市虽有的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等协会,但各地协会的职能并未完全发挥,有些协会仅仅挂名、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打造畜牧品牌、做强品牌的意识,其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发挥其服务职能,积极做好其联系企业与农户的纽带、桥梁作用,使畜产品走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道路。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举措建议的思考我市现代畜牧业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以完善饲草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一)全力推进牧民定居建设,加快传统畜牧业改造以建设标准化牧民定居为目标,加强牧区水、电、路、住房、棚圈、草料地等

7、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异地搬迁和农区、城镇、城郊插花安置等形式,把牧民定居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建设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改进草原畜牧业饲养模式和增长方式。全面贯彻草畜平衡,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三项基本草原保护制度。限制草原载畜量,变四季游牧为两季生产,提高母畜比例,大力推广冬羔生产,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建设生态保护型的新牧区。积极争取国家退牧还草、退耕还草、草原保护项目;大力实施牧区劳动力转移,拓展牧民就业渠道和增收渠道。合理规划和建设草原牧道,加快实现机械化转场,抓好草原防灾减灾工作。加快牧区水利工程建设,做好牧区水利规划,挖掘牧区水资源

8、潜力,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建设项目资金,把水利工程项目和资金重点向牧区倾斜,逐步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的水利支撑体系。(二)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繁育、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两个1000头、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四个奶牛专业养殖村队、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区、五个牛羊育肥区、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的建设。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

9、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围绕农区畜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把草料基地建设作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整种植业结构,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实施市级财政补贴,鼓励退棉还草、减棉增料,土地整理项目恢复的基本农田和新开发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饲草料。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田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

10、积极发展壮大饲草料加工业,建立市场化的草料储备机制和运营机制,推动饲草料产业快速发展。(四)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品种改良步伐依托国家和自治区良种补贴项目,加大扶持力度,突出抓好乌苏万丰种猪场和乌苏澳羊公司种羊场建设,扩大供种规模,形成疆内较大的优质生猪、萨福克羊种源生产基地。实施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冷链体系建设工程,配齐市、乡两级冷链设备及改良器材,改善品种改良技术服务条件。加大家畜繁育技能培训,普及黄牛冷配和小畜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性别控制、胚胎移植等技术。强化种畜禽管理,加强良种选育和种畜禽鉴定工作,坚决淘汰不合格种畜禽,科学合理地引进良种畜禽。(五)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畜产品

11、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兽医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基层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加快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能转变,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贯彻“预防为主、依法防控”的方针,按照“政府保密度,兽医站保质量”的原则,对国家规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加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不断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实施产地检疫、定点屠宰检疫,强化饲养环节、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全程监控机制,推行动物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稳步提高畜

12、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六)加强动物防疫、品改、畜牧执法三支队伍建设(1)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把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纳入动物防疫队伍整体培训计划,提高村级防疫员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精、服务理念强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全面提升我市动物卫生工作水平。(2)加强品种改良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品种改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配套完善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品种改良工作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着重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加强我市的良种奶牛、优质肉羊、新疆褐牛的良种繁育工作。(3)加强畜牧执

13、法人员队伍建设。加大畜牧业执法力度,建立一只较强的专业执法队伍,加强畜牧、草原、畜产品卫生等执法力度,完善各项机制,充分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等畜牧行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依法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加大畜产品市场监督检查,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经营市场,杜绝养殖环节使用违禁饲料、兽药,逐步建立畜产品和液态奶质量监测体系;加强草原监理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开垦、乱采滥挖、非法占用等破坏草原的行为,维护牧民根本利益,建设和谐牧区。(七)壮大畜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

14、集团进驻乌苏,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皮革制品、乳制品等产业集团,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带动力的产业集群,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支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八)建立现代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体系,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奖励符合建设标准的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补贴,企业帮扶,农户投

15、入为主体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品种改良优惠政策、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项目资金,积极探索建立银政合作平台,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信贷支持。今后,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全面开创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指导老师:韩正勇课题组成员:齐新英、别克布拉提、布尔玛执笔人:齐新英作者简介:齐新英:女,汉族,25岁,大专学历,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现为乌苏市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畜牧兽医站站长。布尔玛:女,30 岁,大专学历,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现为乌苏市赛力克提牧场综治、司法干事。别克波拉提:男,哈族,34岁,大专学历,毕业于新疆大学数学系统计专业。现任乌苏市草原监理站草原使用科科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