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补虚药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2032160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226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补虚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6页
中药学——补虚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6页
中药学——补虚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6页
中药学——补虚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6页
中药学——补虚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补虚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补虚药ppt课件(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虚药,【目的要求】,【概 述】,【药 物】,【小 结】,.,【目的要求】,1.掌握补虚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和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18味,熟悉药物12味,了解药物1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4了解本章甘温药(参芪等)、甘平药(甘草、大枣等甘味显著的药物)、甘寒药(补阴药)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注意点。 5了解误补留邪、滋腻呆胃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概 述】,一.含义 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二. 功效主治 补益疗虚主治各种虚证。 扶正祛邪配伍祛邪药,用于邪

2、盛正衰或正气虚弱而病邪未尽之证。 扶正固脱气虚欲脱之危重病证。 养生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虚症,气虚症泛指全身无力,极易疲乏,呼吸气短,说话声音低,甚至懒言少语,平日出汗多。本症在临床上,可随疾病出现的脏腑部位不同而可以兼见: 肺气虚者:症状为咳嗽声音低、咳痰无力,易得感冒。 心气虚者:症状为面色苍白、健忘、心烧等。 肾气虚者:遗精、夜尿多。 脾气虚者:饭后胃部胀满不舒,大便稀、不成形,消化功能差,饭量少。,.,阴虚症往往表现为体形消瘦,口干、鼻干、咽干,午后发热或手心、足心发热。具体又分为: 肺阴虚:干咳、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睡眠状态下出汗,醒后出汗自止(俗称盗汗)。

3、脾阴虚:不思饮食,食后不易消化,干恶心,口干、口渴,大便干结,消瘦。 肾阴虚:腰困腿软、足跟痛,手足心热或兼有心烦热,失眠盗汗,遗精,脱发、齿摇。 肝阴虚:头晕、头痛,眼干,怕光,两眼昏花或夜盲,失眠多梦,指甲光泽度差。 值得一提的是,肝肾阴虚常常同时并见,肝阴虚可到肾阴虚,肾阴虚常可致肝肾虚。,.,阳虚症常常怕冷,四肢尤其是手足发冷、发凉,口中无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尤其是夜尿较多,浑身无力,易疲乏等。阳虚症在夏季症状较轻,冬季症状则加重,且常由气虚症进一步发展为阳虚症。 脾阳虚症:食欲减退,胃部喜欢温热,按压后胃部舒适,口淡无味,喜欢热饮,大便稀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伴有水肿,面色虚白,

4、女性白带清稀而量多,甚至胃痛,得温痛减,遇冷加重。 肾阳虚症:腰部、膝部酸困、发冷,肢体怕冷,小便清长或遗尿,浮肿(以腰下多见),阳痿遗精,女性表现为不孕或黎明前脐周围作痛,肠鸣腹泻,泻后痛减消失。 心阳虚症:心慌,胸闷,胸憋气短,心中空虚,易受惊吓,惊吓后心中惶惶不安,甚至心前区疼痛。,.,血虚症面色发黄或面白无色泽,口唇颜色淡,头晕,失眠,女性月经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皮肤无光泽,头晕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重,指甲苍白,头痛程度较轻,遇劳累后加重,常兼有气虚的症状,如懒言少语,疲乏无力,汗多。 心血虚:心慌,心烦,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唇舌色淡,多发生在体质虚弱者。 肝血虚:看东西时

5、两眼昏花、干涩,指甲无光泽、色淡、脆而薄,甚至变形,夜盲,看东西模糊,耳鸣,手脚肢体麻木,体形消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失眠多梦,易惊醒。,.,三.分类及性能特点 1.补气药:性味多甘温或甘平, 能补益脏腑之气,尤善补脾肺之气。 2.补阳药:性味多甘、咸或辛温。 温补人体阳气,主补肾阳。,.,3.补血药:甘平、或甘温,质多滋腻。 补益阴血,尤善补心肝血虚。 4.补阴药:性味多甘寒, 滋养阴液,重在补肺胃、肝肾之阴。,.,四.配伍方法 1.根据虚证不同类型,选用相应补虚药。 2.注意顾护脾胃,配伍健脾消食药。,.,3.重视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 补气和补阳,补血和补阴多相辅而用。

6、 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补气药常与补血药同用。 气血两亏,阴阳俱虚证,又当气血兼顾或阴阳并补。,.,五.使用注意 补虚药宜作蜜丸、煎膏、口服液等。 入汤剂,应适当久煎。 忌“误补益疾”或“闭门留寇”。 对虚极病人宜渐补而不宜骤补。 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误补益疾:补虚药原为虚证而设,凡身体健康,并无虚弱表现者,不宜滥用,以免导致阴阳平衡失调,加重病情。 闭门留寇:实邪方盛,正气未虚者,应分清主次,以祛邪为要,使用补虚药,易致邪气留而不去。,.,【药 物】,第一节 补气药 第二节 补阳药 第三节 补血药 第四节 补阴药,.,第一节 补气药,人参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白术

7、山药 甘草 大枣,.,人 参,【药物基原】 源于本经。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野生者称野山参;人工栽培者称园参。,.,人参 药材生晒山参,.,药材生晒参 药材红参,.,【附 注】,1.人参按生长方式不同,可分为: 野山参(野生者)生长时间长,疗效卓著,但产量小,价格昂贵; 园参(人工栽培者)药力不如野山参,但药源多,价格较廉,临床多用。,.,2.按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生晒参将人参根去芦头,洗净晒干者 用于气阴不足者; 红参将人参根去芦头,洗净,蒸熟晒干或烘干者 性较温燥,用于气弱阳虚者;,.,白参将人参根去芦头,洗净,经沸水浸烫后,浸

8、糖汁中,取出晒干者,也称糖参 功同生晒参而作用较弱; 参须人参的须根加工而成,又分为生晒参须、红参须两种 作用最弱,虚不受补者最为适宜。 其中生晒参、红参质量较好,白参较差,参须更次。,.,3. 按产地的不同,分为: 吉林参:主产于我国东北各省,因以吉林抚松县的产量最大,质量最好,故名。 朝鲜参:主产于朝鲜、韩国,也名高丽参、别直参。 东洋参:日本栽培者,国内少用。 其中朝鲜参、东洋参由于加工不同,也分为红参、白参,朝鲜参以红者为优。,.,【药性说明】 人参之功重在大补正元之气,以壮生命之本,进而固脱、益损、止渴、安神。 故男女一切虚证,阴阳气血诸不足均可应用,为虚劳内伤第一要药。,.,【功效

9、应用】,1.大补元气元气虚脱证。 气虚欲脱者单用人参大量浓煎。 兼气阴两伤者配麦冬、五味子。 气脱亡阳者配附子。 (为拯危救脱要药),.,2.补脏腑之气: 脾胃虚弱白术、茯苓、甘草。 肺气不足苏子、杏仁。 心气不足,肾气不足等。 3.生津止渴: 津伤口渴石膏、知母。 内热消渴养阴清热药。,.,4.安神益智: 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养心安神。 5.补气生血血虚证; 补气摄血脾不统血证; 补气助阳肾虚阳痿; 扶正抗邪正虚邪盛。,.,【用法用量】 1.入汤剂,510g;宜文火另煎兑服。 2.用于急重证,剂量酌增为1530g。 3.研末吞服,每次1.52g。,.,【使用注意】 1.甘温性升助火,壅滞敛

10、邪。 2.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 3.不宜同时服用萝卜和饮茶。,.,【附 药】,人参叶:性味苦、微甘,寒。功能解暑邪,生津液,降虚火用于暑热烦渴,热病伤津,胃阴不足,虚火牙痛等证。,.,西洋参,【药物基原】 源于本草从新。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根。,.,西洋参,.,西洋参(西洋参片),.,【功效应用】,1. 补气养阴: 补益元气热病所致气阴两脱证; 补肺心脾气气阴两虚证; 养肺心胃阴阴虚火旺,喘咳痰血。 2. 清热生津热伤气津证。,.,【用法用量】 另煎兑服,36g。 【使用注意】 1.本品性寒,能伤阳助湿,故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 2.忌

11、铁器火炒,反藜芦。,.,【功效鉴别】,人参与西洋参相鉴别: 同属常用名贵中药,均能: 补益元气气虚欲脱证。 补气生津热伤气津及消渴等证。 补脾肺之气脾肺气虚之证。,.,不同点: 微温,益气救脱之力强,单用有效; 人参为补虚扶正要药,补脾益肺作用佳; 又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智。 苦寒养阴,热病之气阴两脱多用; 西洋参长于清热生津,并能养心脾肺之阴; 脾肺气阴两虚证尤宜。,.,党参,【药物基原】 源于本草从新。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的根。,.,党参 药材党参,.,【功效应用】,1.补脾肺气:中气不足,肺气亏虚。 2.益

12、气补血:气血双亏当归、熟地。 3.益气生津:气津两伤麦冬、五味子。 4.扶正祛邪:气虚外感,正虚邪实。,.,【功效鉴别】,人参与党参相鉴别: 相同点: 皆味甘,归脾肺经,均能: 补脾益肺脾肺气虚证; 生津止渴津伤口渴证。,.,不同点: 善大补元气,挽救虚脱; 气虚欲脱证多用,补虚扶正要药, 人参治疗虚劳内伤第一品药, 凡气血津液不足之证均可使用。 还可安神益智。,.,功似人参而药力较缓, 党参补中益气良药,一般气虚证多用; 且能补血血虚证。 (古方之人参,现一般均可以党参代之),.,太子参,【药物基原】 源于本草从新。 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13、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块根。,.,孩儿参,.,药材太子参,.,【功效应用】,补气健脾脾气虚弱,胃阴不足; 气虚津伤,肺虚燥咳; 生津润肺心悸不眠,虚热汗多。,.,黄芪,【药物基原】 源于本经。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 mongh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根。,.,蒙古黄芪,.,膜荚黄芪,.,药材黄芪,.,【功效应用】,1.补中益气脾胃气虚证(要药); 生血气虚血亏当归;

14、摄血脾不统血证人参; 行血痹证、中风后遗川芎; 生津气虚津亏的消渴地黄。,.,2.升阳举陷中气下陷证升麻、柴胡。 3.补肺肺气虚弱杏仁、紫菀; 益卫气虚外感白术、防风; 固表表虚自汗牡蛎、麻黄根。,.,4.利水消肿气虚水肿白术、茯苓。 5. 托毒生肌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人参、当归。 “为疮家圣药”,.,【功效鉴别】,人参与黄芪相鉴别: 皆味甘性微温,均能: 补脾益肺肺脾气虚弱证; 益气生血气血不足证; 益气摄血气虚不能摄血; 益气生津气津两伤证。,.,不同点: 补气之力强,善大补元气; 人参能补心脾肺之气,安神益智; 为治疗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补气之力较弱,长于升阳举陷; 黄

15、芪补脾肺为主,为补气升阳要药; 又能固表、利尿、托毒、行滞。,.,白术,【药物基原】 源于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白术,.,药材白术,.,【功效应用】,1. 补气健脾脾胃气虚证。 (被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2. 燥湿利水脾虚水停证。 3. 止汗肌表不固之虚汗证。 4. 安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功效鉴别】,白术与苍术相鉴别: 皆味苦性温,主归脾胃经,均能: 燥湿健脾脾虚湿盛,泄泻、水肿、带下、痰饮等证,常相须为用。,.,不同点: 味甘,长于补脾,燥性较弱; 白术补脾益不足,脾弱虚证多用; 又能

16、固表止汗,安胎。 味辛,长于运脾,燥性较强; 苍术运脾泻有余,湿盛实证多用; 又能祛风湿、发汗、明目。,.,山药,【药物基原】 源于本经。 为薯蓣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fa Thunb.的块茎,主产河南怀庆地区者最佳,称怀山药。刮去粗皮,晒干或烘干,为“毛山药”;再经浸软闷透,搓压为园柱状,晒干打光,成为“光山药”。,.,薯蓣 药材山药,.,【功效应用】,脾胃虚弱证; 1. 补脾肺肾肺虚咳喘证; 肾虚腰酸证。 2.养阴生津阴虚内热,口渴多饮。 3.固精止带肾虚不固,遗精带下。,.,甘草,【药物基原】 源于本经。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根及根茎。,.,甘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