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伦敦城规划解析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032127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伦敦城规划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伦敦城规划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伦敦城规划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伦敦城规划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伦敦城规划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伦敦城规划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伦敦城规划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 作者: 日期: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解析作业 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引言:本文以两个层面对大伦敦城市规划进行综合解析,并按照时间线索及理论线索两个线索对全文进行逻辑性的把握。伦敦简介: 伦敦是世界著名都市、英国的首都,是英国金融、文化、艺术、教育的中心。她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她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生活,众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伦敦交通发达、地铁、火车、地面公共汽车连接成网,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层面一:大伦敦规划属性解析规划概

2、况: 大伦敦环加放射线,城周用绿化环带围绕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市中心为半径48km范围内,分四个同心圆地区。规划核心的开发策略,是寻求一种整合的、多中心的路径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它特别强调要为次区域层面的开发活动提供持续的规划框架。大伦敦规划确定次区域发展策略的地区包括:中心伦敦、北伦敦、西伦敦、南伦敦、东伦敦和泰晤士河口门户地区。 1982年编制的大伦敦规划方案中,采取在外围建立卫星城镇的方式,并且提出大城市人口有机疏散因该从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及人口分布的规划着手。这样建立卫星城的思想开始和地区的区域规划联系在一起。 伦敦四同心圆规划示意图 思想来源: 早期的大伦敦地区的规划方案是公元1942

3、1944年由P.艾伯克龙比主持制订的。规划区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共143个。规划区内的人口为650万(1938)。 大伦敦规划也汲取了E.霍华德和P.格迪斯等人的关于以城市周围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体现了格迪斯提出的城镇群(见城镇集聚区)的概念。 规划历程: 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

4、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1946年新城法通过后,掀起了新城建设运动,到1950年代末,在离伦敦市中心50公里的半径内建成8个被称为伦敦新城的卫星城。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1970年代,英国政府调整了疏散大城市及建设卫星城的有关政策,1978年通过

5、内城法,开始注重旧城改建和保护。1992年,伦敦战略规划委员会提出了伦敦战略规划白皮书,突出体现了重视经济的重新振兴、强化交通与开发方向的关联性等四点指导思想。1994年该委员会又发表了新的伦敦战略规划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重视经济的重新振兴;第二,提高生活质量;第三,提升面向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第四,为每个人提供均等发展机会。1997年,民间规划组织“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发表了为大伦敦做的战略规划,目标旨在确定伦敦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规划提出了四重目标组成的指导思想,包括强大的经济、高水准的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所有人提供机遇。规划内容: 大伦敦规划是在半径约48公

6、里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地域圈: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内圈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绿带圈的宽度约16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严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外圈计划建设8个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从中心地区疏散40万人到新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5万人),另外还计划疏散60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规划意义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

7、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层面二:大伦敦规划现状解构大伦敦发展战略规划包括伦敦经济发展战略、空间战略、交通战略、文化战略、城市噪音战略、空气质量战略、市政废物管理战略和生物多样性战略等八大战略。此外,为保持各战略规划的一致性,所有战略的编制都要遵守五个共同的主题,即:繁荣的城市,宜人的城市,宜达的城市,公平的城市,绿色的城市。人口 1937年,英国政府为研究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问题而成立了以巴罗为首的专门委员会巴罗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提出的巴罗报告(1940年发表)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的不断聚集,是由于具有活力的工业所起的吸引作用;认为在当时条件下,

8、集中的弊端远远大于有利因素,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地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 据2001年人口普查,伦敦市区及其自治市(镇)(约610平方英里)拥有7,172,036 人口。其中大约71%为白人,10%是印度、孟加拉或巴基斯坦后裔,5%为非洲黑人后裔,5%为加勒比海黑人后裔,3%混血人种,还有大约1%为华人。58.2%的人口信奉基督教,15.8%的人口则无宗教信仰。大约有21.8%的伦敦居民出生在欧盟以外地区。交通 以削减总的交通流量为发展目标,具体措施是促进交通方式的改变;有效利用能源;提高环境质量;对中心区交通进行管制,减少中心区的噪音;提倡发展公共交通等。 英国警察总监特里普的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

9、一书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见解。他的关于“划区”的规划思想是在区段内建立次一级的交通系统,以减少地方支路的干扰。这种交通规划思想后来同邻里单位规划思想相结合,发展成为“扩大街坊”概念,试行于考文垂,直接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伦敦规划。 此后,学者们提出了树枝状道路系统、等级体系道路系统等多种城市交通网模式。发展公共交通的原则现已被广泛接受。城市交通规划同城市结构和城市其他规划问题息息相关,已成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人们对交通的认识,也从认识它的单纯运输功能 ,进而认识到它对 空间组织的意义和空间联系作用,并了解到城市 伦敦市区环加放射线交通图 交通是土地使用的函数。对城市交通的研究也发

10、展到从城市环境的多种要求出发论交通。中心区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新区域主义认为参与形成某个区域的城市和城市之间,中心区和边缘地带之间,城市、郊区和农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会自发地相互支持和制约,而且区域的空间结构、边界和规模是暂时的、模糊的、弹性的,是随时间和突发事件而不断变化和重新被定义的,边缘地带有可能成为中心区,中心区也可能成为边缘地带。居住区伦敦的规模达到1500平方公里,。在这样大的规模城区范围内,城市各区域的居住区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伦敦东区居民中,外来移民的比例较高,环境差一些;伦敦南、北两区中,普通阶层的居民比例较高,环境相对比较一般,住宅的装饰性也很普通;与其它几个区

11、域相比,伦敦西区居住环境是最好的,伦敦的核心区的西部边缘是当地公认的富人区。每一片居民街区都很自然地连接成一大片,没有很明显的界线将居民区划分出不同的区块,伦敦的居住区住宅密度比较低,住房一般排列于街道两侧,多数是二层联排式或二层双拼式,平行道路,并与道路保持相同的距离铺列开去,街区表现为自然的形态。绿化19世纪,城市规划的领导思想是建设绿色斑块,即公园;20世纪,重点思想是建设绿带,即公园道或者绿色通道;21世纪人们渴望拥有多样化的城市开放空间,而不是仅限于街道、广场、公园。具有很强的自然特征和很高的生态价值的绿色通道为规划提供了有效途径,最近几年,绿色通道被系统的认为是保护城市生态结构、功

12、能,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城市开放规划的核心。20世纪40年代由阿伯克隆比主持的伦敦规划中所制定的宽度约5英里的绿环,之后到70年代初,又一进步把一些乡村公园等扩大成区域性公园,确认绿环价值,并扩大绿环面积达到900平方英里。这样使伦敦外围形成多层次的环状绿带。 伦敦各时期绿化模式1、1929年这个规划是大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制定包括关于Raymond Unwin雷蒙德昂温的规划思想即引入绿化隔离带概念和开放空间的一些指标。2、19431944年由Patrick Abercrombie帕特里克阿伯克龙比推进了1929年的思想并且引入一种设想:用绿色通道将内城的开放空间与大伦敦边缘的开放空间连接起来,

13、创建伦敦的绿色通道网络3、1951年伦敦行政县发展规划参与机构单一(伦敦县议会,1951)。目的就是尽可能增加有植被的公园空间。4、1976年的伦敦开放空间规划基于对社会科学的广泛深入研究,这个研究被描述为:“任何近来的休闲研究中最有意思和最有用的”(Burton 伯顿和Veal维尔,1971)。5、1976年后关于伦敦开放空间最有意义的改变就是发展不同类型的绿色通道,也被称作绿链。开放空间全面的以链状形式在伦敦东南部展开。在开放空间之间规划了绿链步道,连接成一串绿珠项链。6、1991年绿色战略报告(Turner 特纳,1991)提出了一系列的叠加的网络,每个都有不同的属性。后记: 本文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城市规划实例解析作业,完成之后收获颇多,更宝贵的是,在撰写本文的同时也让我感到一种使命感。城市规划的学习道路还很漫长,在这条道路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众多城市规划先辈的思想的光辉下继续学习前进本文有许多理论不足之处,还请老师多多指正,最后感谢任云英老师对我的教导。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 李德华 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宋培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 以及部分网络资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