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研究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024279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研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研究(5.29) 作者: 日期: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研究城乡统筹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跟上城市发展步伐,实现农村和城市共繁荣。因而,我们要坚持“在改革中求突破、在建设中求发展”的理念,以思维观念的更新和政策举措的创新,在统筹城乡中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本思路。抓住一条主线,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五个统筹,实施五大战略,走出一条路子。即:抓住城乡统筹发展这条主线,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坚持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劳

2、动就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重点实施农村劳动力和人口转移战略、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小城镇带动战略、农村社区建设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在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走出一条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繁荣农村、城镇化减少农民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二)总体目标。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使产业发展有新格局,农民生活有新改善,乡风民俗有新风尚,乡村面貌有新变化,乡村治理有新机制。基本解决全县城乡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村户用沼气池覆盖率占适宜户的60%;村村通硬质道路。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农村公路

3、网络、电力通讯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基本建立城乡接轨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和农村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三) 统筹城乡推进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以及对策建议一、当前我县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是什么?就我县而言,经济欠发达,县镇财力有限,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差,村级底子薄,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主要表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不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债务沉重、投入资金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建议须从以下方面着手:1、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4、具体为“三增”,即:农业经营规模增大。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及时因势利导,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培育、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市场,引导“离土离乡”且有稳定非农产业收入的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形式,将土地流转出来,向种田能手集中,既可提高土地规模效益,又可使转移出去的农民更好地务工经商。当然,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并要采取“企业+基地+农民”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订单农业,发展质量农业,实行优质优价,使其成为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为大户减少市场风险,提供机制保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良性发展。农民创业者增多。引导农民独资或合资,自主创业就业,发展

5、民营企业或规模种养业,使农民尽快富起来。农村收入增加。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引导农民真正离土离乡,变“两栖”农民为城镇居民或城市居民。一方面大力发展县城经济和镇域经济,促进农村为依托的县城和小城镇迅速崛起,为农民进城、进镇、进厂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按照“平等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给予城乡居民平等的待遇,实行城乡就业一体化,使农民融入城市,让农民变为市民,变为工(商)人,成长为民营企业家,从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2、完善财政资金投入体系,加大农村建设投入。我县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收支难以平衡,而且债务沉重,农村集体经济愈来愈弱化,搞好农

6、业投入、兴办农村社会事业越来越难。尽管财政转移支付逐年增加,基层运转尚难以保证,加之集体经济难发展,农村债务化解难。如何解决农村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这对矛盾,应实行“三统”。农业投入统筹安排。各级政府应在按照“两个高于”落实财政支农资金和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着力提高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明确投入方向,重点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项目。要提高使用效果,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要投入到真正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并实行有偿滚动使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达到实现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目的。

7、要改变投资方式,改变农业项目资金靠争取的做法,应依靠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对支撑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项目优先安排;对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薄弱的地区及薄弱项目投入实行倾斜。城乡建设统筹规划。改城乡二元投资结构为一元投资结构,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统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与配套;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搞好城乡产业发展的分工协作,统一配置产业资源,实行城乡产业互补、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管理一体化,减少农村管理层次与人员,这不仅可以提高建设的科学性,避免多头建设,重复建设,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能真正做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工业高

8、速扩张,产业不断升级,促进农村发展。财政资金统筹考虑。将农村基础设施和义务教育投入纳入公共财政范畴,县级以上各级财政要增加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比重。村级管理作为乡镇政府职能的延伸,其管理费用应纳入乡镇财政管理范围,统筹安排。村级债务主要是过去举债兴办公益事业、各级要求的达标项目多、基层政府和一些部门转嫁负担项目等因素造成的,现应在严禁举新债,遏制基层政府及部门转嫁负担的同时,探索通过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到村补一点、发展集体经济增一点、压缩村级开支项目省一点的“三个一点”的办法,偿还村级债务,巩固基层组织建设。 3、优化农村管理服务体制,促进农村协调发展。县镇两级应在思路上、观念上、领导方式上、

9、职能上及时转变,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农村管理服务体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4、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1、加强规划指导,促进新农村社会事业有序建设和科学发展。为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促进作用,一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二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三要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覆盖的原则,制订基本社会事业设施配置标准,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等社会事业基层机构。四要突出前瞻性,既要适应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

10、转型的趋势,又要从现实条件和可能出发。五要建立社会化的绩效评估制度,实行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健全监督和问责机制。2、加大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建立与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应科学调整分配格局和投资结构,把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形成农村社会事业设施建设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加强社会事业领域涉农投资整合以及涉农投资部门及相关单位的计划衔接和信息沟通,统筹安排,形成合力。3、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事业能够满足农民需求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要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

11、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同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鼓励全社会共建农村社会事业。着力加大城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对农民群众的服务,在服务下乡、合作办学、师资培训、定向培养等方面加大支农力度。推进互助合作,动员城市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二、农民进城进镇有哪些顾虑和障碍?农民进城进镇变成城市和集镇居民,是目前的一个大趋势,是减少农民的主要途径,是推进土地流转,

12、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形式。加快农民进城进镇的步伐,不仅有利于县城的扩展,也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我县农民进城进镇的顾虑和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集镇的房价过高,农民负担不了。目前日益上涨的房价,使大部分农民无法承受,虽然常年在外打工,却买不起房,只好租房居住,人在城市,心却在农村。2、安于现状。有的农民群众对自己“前有晒场,后有菜地”的住房很满意,并且主要以种田维持生计,如果一旦离开农村,生活将得不到保障,所以不愿意进城进镇居住。3、就业无保障,缺乏自信。部分农民对未来的就业预期心怀担忧,不知道今年做了明年还有没有事情做。做生意的也是如此,担心生意做不好怎么

13、办。因此,他们都不愿意丢掉老家的那几亩地,以备日后有个退路。4、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误解。有的农民认为,农村的计生工作管得松,可以想办法生二胎,而城市的计生工作管的很紧,不敢生。所以,有具备进城定居的农民为了生二胎,也不愿进城。5、心理因素。一部分有条件进城定居的农民,有一个心理因素:害怕进城后被城市人瞧不起、受歧视。6、受老人和孩子的束缚。农村家庭的老人主要肩负三大任务:看家、种地、带孩子,儿女们外出打工赚钱。7、户口问题。目前进城农民享受不了城市居民的低保,如果找不到工作,就无法生存,子女入学,表面上规定不多收费,有的中学还在以搞捐资助学等名义乱收费。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实际上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居

14、民同等的权利。对策建议:1、加强城乡统筹规划管理。坚持以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用“一规带五规”,即用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和带动镇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工作,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农民建房必须到新规划的集中居住区,严禁在集中居住区外新建、翻建房屋。2、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进城进镇。一是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购房。对进城进镇居住农民自愿放弃的农村住宅,根据合法建筑面积、新旧程度、区位、宅基地等情况,由所在镇给予一定货币补偿。退出的宅基地由所在镇复垦,经县国土部门验收确认后,县财政给予所在镇每亩1.3万元补偿。对放弃农村住宅及宅基地、进县城购买

15、普通商品住房的农民,政府按原房屋合法建筑面积给予每户每平方米150元的奖励。同时,引导开发商让利销售,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各镇(区)成立农村集体土地储备配套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农民退出的宅基地和房屋的收购、复垦等工作。二是加快建设集镇农民集中居住区。除近湖、上冈、建阳3镇外,其他各镇都要在集镇规划1个农民集中居住区,以代建方式组织符合条件的农民建房,县本级以下留成税收和规费全额返还给所在镇,专项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完善农民进城进镇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农民“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社保”等改革路子,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进城进镇购房农民,可免费将本人及其直系亲属迁入城镇落户,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对承包土地全部流转的,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3、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整合县职校、技校教育培训资源,实行免费培训券制度,参培人员优先推荐就业。对农村零转移家庭劳动力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凭证享受城镇再就业优惠政策待遇。积极做好回湖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官。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为创业人员提供税费减免、贷款贴息及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支持。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速“老农保”转“新农保”进程。加大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推进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