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010067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E级之三:赏析性短文写作类命题,文学作品阅读专题三,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顾爱民,一、明确性质:它是一种研究性阅读的小论文(议论文中的文学评论),不可等同于纯提炼观点、阐述道理、联系现实的简答题或论述题。(探究型试题),E级之三:赏析短文类命题方法指津,二、基本要求: 1、紧扣文本。“赏析短文”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对文章本身的鉴赏,是“以文论文”的一种赏析表达的小写作,不能变成读后感。,2、观点鲜明。“赏析短文”实质上就是一种小型议论文,它需要观点的支撑,应对选定的评论点有明确的评价。,3、叙议结合、评析结合。 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 议: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

2、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注意(1)“叙”是为“议”服务的,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 (2)“析”是为“评”服务的,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在文学评论中叙、议、评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4、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要注意布局谋篇的技巧。一般来说,还是总分总的结构安排比较合理,能够明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分论点最好有23个。,5、深入挖掘。不能浅尝辄止,不能满纸原文的摘抄或引用,不能缺乏强有力的评说,不能简单的现象罗列。,( 一)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读懂文本

3、可采用“总体部分总体”的阅读步骤。其中“总体”,就是从头到尾通读,得出初步的印象;“部分”,是对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揣摩、参悟、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总体”,是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思路、结构、主旨做出自己的判断。 再提醒(复习) :1、圈记关键词句( 标题(限定话题、明确内容、寄寓思想、暗示主题、交代背景) 核心词语(概括特点的词语、反复出现的词语、表现情绪的词语) 重点句段(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解说句、反复出现的句子) 注释 2、逐段概括内容大意(把握思路和结构框架),三、操作要领与答题格式,(二)调动知识储备:掌握一些赏析散文的专业术 语,提

4、高赏析的准确性 构思技巧: 开门见山,见解独到;巧妙勾连,层层铺垫;步步递进,层层剥笋;彩线串珠,行散神聚;欲擒故纵,欲扬先抑;正反映衬,摇曳多姿;托物言志,寓言寄意;反弹琵琶,逆向思维;首尾照应,浑然天成;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对比对照,思维严密;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情节波澜,张弛有度;选材典型,详略得当;构思精巧,不落窠臼;蒙太奇手法,艺术手法(同“古诗鉴赏守法”): 、表达方式: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侧面描写;粗笔勾勒;工笔细描;绘形绘声绘色;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乐景衬哀情 、表现手法:比兴,联想和想象,象征, 烘托,对比,渲染,用典,讽

5、喻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三)把握写法,规范答题格式 、看清题目,了解写作要求 2、掌握写作方法 基本构件: 标题、领起段、主体部分、 总结段 (1)标题(使用题目给定的标题,居中),(2)领起段 写作要求: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基本格式: (以艺术手法为例) 本文主要采用了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手法表达效果) 例:绝版的周庄一文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将作者内心对周庄的爱和追忆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其中,拟人手法的运用堪称绝妙,(3)主体部分: 基本要求:紧扣领起段提出的观点分析,从文章中举出实例,分别分

6、析这些表达技巧,对塑造形象、抒发情感、表现主旨等有什么作用。一定要引述原文内容甚至原文关键语句进行分析。,例:“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周庄的美丽,仿佛周庄是一位古朴典雅的秀女,妩媚而又自然朴实,让人获得美的享受。,(4)总结段 基本要求:再现观点 运用术语(如“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 例:绝版的周庄艺术手法赏析总结段:“总之,作者将周庄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感情浓烈

7、、真切,使文章主题自然地凸显了出来,让人回味无穷。”,纵横驰骋 万流归宗 谈那些遥远的读书人的构思技巧 那些遥远的读书人一文在构思上独巨匠心:既联想丰富、思接千载,又收放自如,形散神聚,体现出纵横驰骋而万流归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联想丰富.作者一接近岳麓书院,就想的想到了那些先行者,接着又想到王夫之、魏源、曾国藩等从书院走出的人,想到聊斋志异里的落魄书生,想到他们读书的目的堪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大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二是形散神聚.文章虽然涉及的历史人物很多,写到的内容也不少,有远足求学的,有远足交流的,有拒做高官的但这一切都是以岳麓书院为聚焦点,以作者对岳麓书院

8、的读书人由衷的敬佩和对岳麓书院的颂扬为主线组织在一起的.文章无论是记叙、议论还是抒情,也都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的。 总之,本文之所以如此精美,正得益于作者以上的巧妙构思.,2006湖南六、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6分) (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课堂演练一号文件178页,谋篇布局: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线索、照应、伏笔、悬念等,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丰富文章内容、拓宽思维、有益于文章的展开。,景物描写:情与景、点与面、虚与实等。,解析 E级。本题可供参考的赏析角度均为

9、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别为“谋篇布局”“联想的运用”“景物描写特色”,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赏析时,考生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作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叙评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本文重点写参观,其选材并不限于对鲁迅故居的访问,而是前伸后延,写了“道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剪裁别具匠心。 文章以参观鲁迅故居的游程为外部线索,以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为内部线索,两条线索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如,百草园中欢乐的孩子们与肩住闸门的“勇士

10、雕像”的映衬,归途中田园风光与鲁迅的“好的故事”的映衬),完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 开头与结尾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思想和情感逐层推进,逐层深入,从而巧妙地将文章导向了高潮。,谋篇布局的技巧解题要点,(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文章中联想,主要表现为三处: 一是山川的壮美与我心中的“巨人形象”融合在一起; 二是目睹孩子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脑中出现“勇士的雕像”; 三是牧歌式的田园风光,使“我”联想到鲁迅所想望的“好的故事”。 三处联想都自然贴切,意绪贯通。三处联想层层推进,有力开拓和升华了文章主题。,联想的巧妙运用解题要点,景物描写的特色解题要点,(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移步换景

11、,情景交融。无论是雄伟的钱塘江大桥、高大的六和塔,还是诗画般的田园风光,既是作者游程中所见之景,又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情景的交融与渗透生动地衬托出文章的精神内涵。 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文中既有鲁迅塑像、鲁迅故居、三味书屋以及山川桥塔等作者眼中之景,也有“勇士雕像”和鲁迅笔下的“好的故事”等作者心中之景。虚实相生的运用,有效地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满分例文1:明暗两线交错成文 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在山阴道上一文是一篇精彩的散文,在谋篇布局上,文章以明、暗两条线索相互交错,使文章条理清晰,布局精巧。 首先,文章以我游绍兴的过程为主线,以地点的切换布局全文。由在汽车上所见之景入笔,开始游

12、程。“中午到了绍兴城”后踏上了“青石铺成的古老的街道”,再从鲁迅先生幼年所住的“古老朴素的房屋”到“青草萋萋”的百草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到“著名的山阴道”,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跟着作者游曳在这和平、美好的绍兴古城,尽享其美的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气息。 其次,文章从鲁迅先生的作品及我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为暗线,与明线交错成章。从“故乡”起笔,写游历过程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添入“好的故事”,这一条线索不仅使文章更有层次,更有助于主旨的表达,加深文章的深度。 明暗两线的自然交错,使文章一气呵成,相映生辉!,满分例文2: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那日、那水、那云所有的景物在作者笔端都显得灵动

13、奇妙,一切都得益于其景物描写的三“妙”。 其一,精妙的拟人修辞。句首那“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吗?”开篇便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写阳光“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突显了其关怀与慈爱。湖水轻拍,像赞同我的决心更表达其善解人意。 其二,巧妙的情景交融。景本无情,但人有意。于是,从那“欢笑的风,赛跑的远山”表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而“青石铺成的古老街道”又表达了作者严肃又欢愉的内心世界。 其三,绝妙的对比手法。近观湖水,远眺奔腾之江,“水和云都融成一片混沌”。远与近的对比凸显了景物的细腻与恢宏。近代的昏沉如夜,如今的生动美好历史与现在的对比暗示着通明的未来。 总之,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使人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全文锦上添花,令人拍案叫绝!,巩固训练,世纪金榜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