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02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009446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02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第02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第02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第02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第02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02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02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_, 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_。,31,121,高茎矮茎 =,DDDddd =,复习,2.分离定律的内容?,学习目标: 1.写出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说出分离定律与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之间的关系。 3.简述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4.运用分析归纳法,总结子二代的性状比例和遗传因子的组合规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粒形,粒色,315+108=423,其中 圆粒皱粒,黄色绿色,F1,黄色圆粒,绿色皱粒,P,黄色圆粒,F2,

2、黄色 圆粒,黄色 皱粒,绿色 圆粒,绿色 皱粒,101+32=133,315+101=416,108+32=140,31,31,不同对性状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_。,基因的分离定律,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 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黄色:绿色)*(圆粒:皱粒)(3:1)*(3:1)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 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时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2.F1 在产生配

3、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它们之间数量比是1:1: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Y,y,R,r,Y,R,y,r,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子细胞,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Y,Y,y,R,R,r,r,y,1,2,3,4,(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Y,Y,Y,r,r,r,r,R,Y,y,y,y,y,R,R,R,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子细胞,1,2,3,4,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1配

4、子,P,P配子,配子只得_遗传因子,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分离,自由组合,一半,F2,9331,结合方式有_种 基因型_种 表现型_种,9黄圆,3黄皱,1YYrr 2 Yyrr,3绿圆,1yyRR 2yyRr,1绿皱,1yyrr,16,9,4,2YyRR,2YYRr,4 YyRr,1YYRR,遗传因子组成共9种:4种纯合子各1/16,1种双杂合子4/16,4种单杂合子各2/16,Yy rr,yy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

5、YY RR,F2中纯合子(1,2,3,4)各占1/16,共占1/4。,F2中杂合子:,F2中基因型种类和比例,双杂合(7)共占1/4。,单杂合(5,6,8,9)各占2/16,共占1/2。,F2中表现型种类和比例,F2中双显性(黄圆)9/16。,F2中单显性(黄皱)3/16,绿圆3/16,F2中双隐性(绿皱)1/16,四种表现型之比:9:3:3:1。,如何验证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预期的结果如何?,方法:测交,即让F1与双隐性纯合子类型杂交。 预期结果:四种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比例为1:1:1:1,三、对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测交,1、推测:,配子,遗传因子 组成,性状表现,YyRr

6、,Yyrr,yyRr,yyrr,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杂种一代 双隐性类型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YyRr,yyrr,1 1 1 1,2、种植实验,四、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互不干扰,分离,自由组合,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不相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遗传给后代,成对存在,融合,分离,分离,配子,五、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

7、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六、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性状遗传,(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4).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5).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 定律,杂交实验,理论解释 (假说),测交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内容,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两对相对性状),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分离,自由组合,黄圆

8、黄皱绿圆绿皱,1111,小结,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P11思考与讨论,1、选材准确自花传粉中闭花传粉的自然纯种豌豆; 人工传粉杂交后可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结果可靠 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高-矮;圆粒-皱粒;) 2、研究方法恰当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后多对相对-,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3、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 4、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5、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以及敢于向传统挑战。,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几个概念: 基因遗传因子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遗传因子组成(即与表现型 相关的基因组成例如:(YyRr表现

9、为黄圆)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2、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还与环境条件有关。,纯合子与 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 个体(也称纯合体、纯种),体细胞中成对基因 都为相同基因。如DD、dd、YYRR、yyRRdd,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 个体(也称杂合体、杂种),体细胞中成对基因 至少有一对为等位基因。如Dd、YyRr、yyRr、 yyRRDd,书写基因型 的注意事项,成对基因之间不得插入其它基因,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写在隐性基因的前面,不同对数基因独立分配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10、VS 自由组合定律,P10旁栏题,两大遗传定律在生物的性状遗传中_进行, _起作用。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_。,同时,同时,基础,两对或 多对等位 基因,两对或 多对,一对,一对等位基因,两种11,四种 1111,三种 121,九种 (121)2,两种 31,四种9 331,一、正推类型:已知双亲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推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以具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为例) 1、子代基因型的概率 例1、已知双亲基因型为AaBb AABb,求子代基因型AaBb的概率。,=每对相对性状相交所得基因型概率的乘积,练习 已知双亲基因型为YyRr Yyrr求子代中双隐性个体的概率,二、

11、逆推法习题,方法一:隐性纯合突破法 方法二: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方法三:分解组合法,方法一:隐性纯合突破法,一般情况下,高中遗传规律中,仅涉及完全显性。所以凡表现型为隐性,其基因型必定为纯合隐性基因组成,而表现型为显性,则不能确定基因型,但可判定至少会有一个显性基因。,解: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式:P:B_B_ F1 bb 然后隐性纯合体突破:因为子代为黑色小羊,基因型为 bb,它是由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后发育形成的,所以双亲 中都有一个b基因,因此双亲基因型均为Bb。,例: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 (b)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生了一 只黑色小羊。试问:公羊和母羊

12、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它 们生的那只小羊又是什么基因型?,方法二: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1)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则双亲一定为杂合体(Bb)。 (2)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 则双亲一定为测交类型,即Bbbb。 (3) 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至少有一方 为显性纯合体,即:BBBB或BBBb或 BBbb。 (4) 若研究多对相对性状时,先研究每一对相 对性状,方法如上三点,然后再把它们组 合起来即可。,例:有一种脚很短的鸡叫爬行鸡,由显性基因A控制, 在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 (1)爬行鸡爬行鸡 2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 (2)爬行鸡正

13、常鸡 1676只爬行鸡和1661只正常鸡;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组二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 ,子代爬行鸡的 基因型是 ,正常鸡的基因型是_; 第二组后代中爬行鸡互交,在F2中共得小鸡6000只, 从理论上讲正常鸡有 只,有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_只。,解析: 第一问,根据子代中爬行鸡:正常鸡=3:1,可推知亲本基因 型均为Aa,其后代基因型应为1AA:2Aa:1aa,所以子代爬行鸡 有AA、Aa两种,正常鸡为aa。第二问,由于子代为爬行鸡:正常 鸡=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代中爬行鸡基因型应为 Aa,其互交产生的后代为1AA:2Aa:1aa,因此正常鸡占1/4,能 稳定遗

14、传的爬行鸡也占1/4,数量均为1500只。,方法三:分解组合法,解题步骤: 1、先确定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对单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规律进行研究。 3、组合:将用分离规律研究的结果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或相乘。,应用:,1、求有关配子的几个问题: 2.求基因型的几个问题: 3.求表现型的几个问题:,已知某生物体的基因型,求其产生的配子的种数和类型。,例: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产生_ 类型的配子,它们分别是_ (注: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某生物体的基因型,求其产生的某一种类型的配子所占的 比例,例: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产生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的 几率为_。(设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求配子的组合方式,例:已知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两个体杂交,其产生的 配子有_种组合方式?,4种,ABC、AbC、aBC、abC,1/4,8,已知后代的某些遗传特征,推亲代的基因型,例:豚鼠的皮毛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粗糙(R)对光滑(r)为显 性,现有皮毛为黑色光滑与白色粗糙的豚鼠杂交,其后代表现型 为:黑色粗糙18只、黑色光滑15只、白色粗糙16只、白色光滑19 只,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