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新农村建设规划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009106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县新农村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叶县新农村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叶县新农村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叶县新农村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叶县新农村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县新农村建设规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叶县新农村建设规划2 作者: 日期:第一章 前 言一、规划背景1、社会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正是从这一实际国情出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党的十七大都明确提出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2、时代背景构建和谐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党的十七大强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要

2、求。以城乡协调发展为基础,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顺势之举,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3、政策背景解决三农问题2005年12月31日党中央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十六大及十七大正式提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强调城乡统筹发展,从2004年开始到今年中央连续发布了六个“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问题”,强调“三

3、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这些都反映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农村村庄整治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之一。二、规划范围与目标 本规划所指权印村隶属龙泉乡,土地总面积300.28公顷,村庄建设用地35.77公顷。经与乡政府、村民委员会充分协商和交流,确定规划达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方便、生产发展、环境优美”的目标,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第二章 概 述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2006年6月);(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建村2000336

4、号);(5)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6)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指导手册;(7)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2004年11月);(8)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9)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16号令);(10)有关权印村的实际情况及调研资料等;二、现状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1、地理位置权印村位于叶县龙泉乡北部,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北靠仙台镇,是龙泉乡的北大门。县乡公路沈权路从村北通过,洪辛路穿街而过,平舞铁路绕村而行,交通便利。2、自然条件该村位于淮河流域澧河上游平原区,澧河从村南向东流过,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

5、气候,其特征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夏季盛行偏南风,雨水多,冬季多偏北风,比较干燥。年均日照2230小时,多年平均气温14.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易发生旱涝灾害。该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壤为黄褐土,土壤质地为粉质壤土和沙壤土。3、土地和人口概况权印村辖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602户,2358人,土地总面积300.28hm2(4504.2亩),其中耕地面积219.64 hm2(3295亩)。权印村村庄现状建设用地34.0公顷,占总用地的比例为11.3,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44.4m2。4、经济与产业多

6、年以来,该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是烟叶、油菜等。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主要有环保型砖厂、瓦厂、木材加工厂及养殖场。2008年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历年农业总值调查统计表 单位:万元年份农业产值总产值2004年4309212005年48810462006年60212912007年675.014482008年769.01650三、村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权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村容村貌缺乏统一规划和要求,存在脏乱差问题。洪辛路边各类饭馆和小摊点的“规划、整治、整洁”问题;全村各类大小通道上,桔杆乱准乱放环境卫生较差;部分村民房屋修建上缺乏统一规划,存在个别违

7、章建筑;村庄及道路两侧绿化、美化严重不足。2、村内养殖业过于分散,没有统一布置,浪费耕地严重。养殖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卫生防疫服务体系有待加强,沼气普及率低,“棚、畜、沼”良性生态循环还未形成。 3、宅基地偏大,有一定的弃置地。4、部分道路没有硬化,不利通行。5、环境卫生设施匮乏。6、公共设施不健全。第三章 规划内容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1)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关系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全社会和谐稳定与国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长远大计。(2)在村庄整治规划工作中,应重点做好几个重大项目的

8、规划建设工作;乡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利用区域发展的观点来组织农村资源、能源,做到重点突出、区域协调,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3)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为前提,与生产生活配套发展相适应,完善村庄功能,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脏、乱、差,构建和谐人居新村,并有效节约土地。2、基本原则(1)尊重村民意愿,遵循村镇建设规律。强调村民参与原则,对规划过程中的每一步成果都要征求村民意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到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深入宣传实施整治工程是党和政府的利民之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工程建设之中。(2)规划先行,统筹安

9、排。按照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村庄规划编制要始终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使村庄的生活、生产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3)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以整治“空心村”为主,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进行建设。(4)保护生态,协调发展;村庄规划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应与水利防洪规划结合,利用滨临澧的自然特点,建立完善河道生态防护林带,形成绿色长廊,营造优美的滨河景观,对局部险工段进行

10、有效治理。同时应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节约利用土地。与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建立高效养殖园区,鼓励发展养殖业,改善经济发展基础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5)以人为本,整体推进。以人为本,重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要围绕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庄管理制度等村规民约,整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6)各方支持,密切协作。建立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也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外来投资参与建设。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

11、任务,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与村庄改造相结合,与国家引导性资金政策相结合,与国家涉农项目相结合。二、村庄建设环境与场地分析1、土地利用情况权印村土地总面积300.28公顷,其中耕地219.64公顷,水域5.4公顷,居住建筑用地22.44公顷,公共建筑用地1.20公顷,生产建筑用地2.58公顷,对外交通用地3.84公顷,道路广场用地3.50公顷,其它41.68公顷。2、道路交通工程村庄道路大部分已经硬化,但道路等级、路幅宽度达不到规范要求,不能满足村庄发展的要求,但整体布局基本合理。3、电力、电信工程全村居住人口2358人。线路为架空线,大部分与电力同杆架设。4、给水、排水工程村内村民用水

12、主要为自备打水井。排水是通过居民区的暗渠和街道边上的明渠进行排水,雨水基本上是自由的向低出排出,生活污水没有处理,经路边的水渠顺地势自流排向村南澧河河道。5、公共服务设施村内现有小学,幼儿园,村委会,占地面积4709.85m2,卫生所有2个,医护人员5个,床位10个,占地面积708.9m2,医疗设备较差。没有文化广场。三、规划总则(一)、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把村庄建设成为: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备、环境整洁优美、道路全部硬化、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通畅清洁、垃圾及粪便作无害化处理、农民医疗文化教育等基本等到保障、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

13、主义新农村。2、具体目标村镇等级道路铺装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垃圾集中收集率100;人均绿地面积12.5平方米。(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本次权印中心村规划范围以小湾张、权印、石墓潭为主,规划范围建筑面积约35.7公顷。2、按本次规划要求,规划期限为7年,即20092015年,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三)、人口与用地发展指标选择和规模预测1、村庄人口发展现状根据权印中心村2002年2008年人口增长的统计情况,自2002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在68之间。2、人口自然增长分析自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权印村近几年处于20世纪70年代生育高峰期

14、之后的生育波谷时期,自2002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基本平稳增长。预测今后十五年的自然增长率将维持在6左右。3、人口机械增长分析由于经济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以及工业所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和村庄基础设施的不断提高、完善,将会增强村庄的人口吸引力,加快村内剩余劳动力的自用率。根据权印实际情况,少部分人在外地安家工作,因此,在规划期内前权印村的人口机械增长率将略有有所提高,预计达到4左右。4、综合分析根据权印村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今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确定今后该村的综合增长率为10。综合以上分析,根据人口预测公式P=P0(1+N+M)n(其

15、中P为规划期末总人口,P0为总人口现状数,N为人口自然增长率,M为人口机械增长率;n为规划年数),则有P=2358(1+6+4)15=2528人,户均人口按3.5人计,共计约72户。其中新增人口170人,约50户。在实际规划中,考虑到迁村并点和工业发展不可预见因素,所以要求规划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容量。实际规划730户,可容纳2555人,满足规划需求。规划贯彻“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国策,通过逐步整合现状较为分散的村庄空间布局,逐步解决现状存在的各种不合理占用土地的现象。规划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形成布局合理、产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生态村。四、规划布局1、总体布局结合村委领导、村民的意愿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并遵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