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2008953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师职称考试复习的论文2 作者: 日期:有效突破与有效教学 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例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李树全去年岁末,应邀为陕西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做教学示范,讲授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最近,无意间翻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三期,看到任鹏杰老师的一篇文章:“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虽然很早就读过这篇文章,但这次再读,体会更深。下面,结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谈一下对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

2、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1)课程标准把中学历史教学定性为一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学生“全面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通过历史学习,获得必要的历史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二是通过历史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成长。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中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有效突破,是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一、突破教学中心,实现教学目标一节好的历史课,应该有明确的中心和方向。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首先要确立教学中心和方向,而不是先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只有确立了教学中心和方向,才能在教学中,紧紧围绕

3、中心,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突破中心,实现教学目标。历史必修一的中心和主题是“政治文明历程”,揭示了人类历史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发展趋势,这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在教学中,应当把这场运动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联系起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进行定位,深刻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方向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之间的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中心问题。通读本课内容,会发现一个重要概念“平等”:它代表和体现这场运动的兴起、目的、发展和方向。首先,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平等”有关。洪秀全考试落榜,他感觉不“平等”,因此他需要所谓的“平等”;劝世良言鼓吹“平等”,对落榜的

4、洪秀全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朴素的“平等”思想,深深影响着包括洪秀全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主张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对下层人民的吸引力。所有这些“平等”因素“叠加”起来,在“鸦片战争”后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场以实现“平等”为目的的农民运动爆发了。历史的偶然中包含着必然的因素。其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把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作为“天国”的目标和任务。“平等”一词,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绝对“平等”,违背了近代历史的发展大势,也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是一场“梦”。太平

5、天国兴起之初,就出现了严重的“等级”观念分封诸王,就已经背离了“平等”的思想;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一步抛弃了“平等”的原则:领导集团生活腐化、你死我活的争权斗争,都是对“平等”原则的背弃和亵渎。对“平等”思想和原则的背离,瓦解了“天国”的凝聚力,涣散了“天国”士兵的斗志,也必然影响着太平天国的命运。可以看出,“平等”一词,贯穿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过程之中。抓住这个关键词,也就抓住了这场运动的中心,抓住了本课教学的主题和方向,即太平天国主张的“平等”,并不代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也就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必然失败的历史命运。本课教学内容庞杂,围绕中心组织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而

6、且有利于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这段历史,深化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实现教学目标。二、突破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高中阶段“革命史”教学,存在这样的“习惯”做“流水账”:一些教师总是习惯于按照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或意义组织教学。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对,但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历史教学陷入一种“怪圈”,学生也会陷入历史学习的“怪圈”,即历史就是原因、经过和结果。这种“做流水账习惯”的后果,往往导致教学中心不明确,历史学习没有方向;这种“习惯”,也使历史失去了它应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背离了历史的“原生态”特性。高中历史学习,不应该强调历史的专业性和全面性,更不是培养历史“专家”,没有必要做“流水账”,不应

7、求大而全。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学重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和特点,让学生感受生动、生命的历史。“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和最终失败的过程,二是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定位在“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学中心、教学重点,重新整合教材内容,设计这样四个环节:(一)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主要学习洪秀全的个人经历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这场“革命”的起因和目的。(二)背离了“平等”原则的“革命”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

8、是如何背弃其“平等”原则的。(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回顾和思考简要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通过补充必要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四)中国“革命”的代价主要是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悲烈的社会后果,促使学生思考:“近代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变革?”前两个教学环节从“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到“背离了平等原则的革命”。既有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过程的学习,又紧紧围绕本课的中心“平等”。学生在学习中,既可以以时间为脉络,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又可以以“平等”为“中心”,不断深化对这场运动的理解和认识,纲举目张,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第三个教学环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回顾和思考”。

9、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简略概述,使学生对这段历史进一步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和史料,开展课堂讨论,史论结合,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突出本课重点。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中国革命的代价”。把太平天国运动置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思想,实现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设计教学,既有时间脉络,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又突出教学中心和主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层层推进,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这样设计教学,也克服了长期以来僵化的历史教学模式:背景过程结果影响,展现了一个“多棱”的历史,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三、突破教材限制,实现教学目

10、标新课程反对教师“教教材”,提倡“用教材教”。提倡课程意识,提倡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内容,课程标准的规定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按照课标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哪些史实?怎样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和认识也处于不断发现、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中。但由于各种原因,教材可能只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解读和评析这场运动,不可能反映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具有相对的“滞后性”,这是造成对太平天国性质和历史地位争论比较大的原因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思想

11、比较的困惑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教材的同时,以尊重客观史实为前提,关注和合理运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材料,更好、更全面的诠释教材。根据这种情况,基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教材上的“史实”,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中没有的“史实”,也可以适当补充。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这一环节的时候,通过补充讲述洪秀全的个人经历,既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让干瘪的历史知识丰富起来,这也为客观评价这场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做了必要准备。为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另类”观点,如关注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人对太平天国

12、运动的评述,引导学生理解他们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评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关注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评论。如马克思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初,曾经这样评论太平天国运动:“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但后来,马克思改变了这一认识,对太平天国运动做了这样的评价:“(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

13、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变化的原因。材料和观点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通过多元的材料、多元的评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也会使学生对这场运动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实现教学目标。四、突破思想桎梏,实现有效教学中史参任鹏杰老师在“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一文中说:“历史教学恰到好处的境界,就在于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

14、”(2)。著名特级教师李明海老师说:“培养学生的借鉴反省意识,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最大价值追求。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根本价值在于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史记太史公自序)的“鉴往知来”功能。”(3)李老师把历史教学的目标实际上也定位在“育人”层面培养具有独立思想的人、具有人性的人。要实现历史教学的这一根本目标,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教学要始终以关注学生成长为目的。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这一目的,主要看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什么?获得了多少?正如任鹏杰老师所讲:“学生自己与自己的以前比,说说他们自己得到了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缺陷等等”。所以,关注学生的成长始终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着眼点。在“太平

15、天国运动”一课教学中,无论是抓教学中心,还是抓教学设计,还是拓展教材,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例如,在本课教学的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结合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学习和认识,思考:“近代中国需要怎样的变革对中国近代历史再反思”。要求学生思考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究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这场“农民运动”?这个问题的思维含量比较高,需要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联系整个近代中国历史,理性思考。后来有一部分学生把作业交上来,看后,让我既感意外,又感欣悦一些学生的认识很有见地。例如,有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反思大规模革命的血腥与破坏,理性思考社会变革。有同学这样写道:“以往,总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重新学习这一段历史后,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看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破坏。近代中国是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