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2008231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 作者: 日期: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文学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秦汉: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开办学校,经学 魏晋:道家思想崛起并与黄老思想结合形成玄学,外来佛教开始确定地位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1、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曹植死为止)。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第一首纯粹写景的山水诗)。3、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完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一韵到底(缺少变化):押韵不成熟的标志。4、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5、曹

2、丕的诗文开婉约纤丽一路,兼有情美、景美、辞美、韵美的艺术特点。6、王粲 创作主题:(1)去国怀乡;(2)怀才不遇。7、蔡琰(蔡文姬)悲愤诗:自传体诗史价值场面描写心理倾诉二、建安文学的基本特点:真是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三、建安风骨形成因素:(1)时代因素:天下纷乱,生灵涂炭;群雄角逐,各骋才智。

3、(2)思想因素: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趋于动摇,道家和刑名之学兴起。(3)文人因素:生命意识,悯时情怀,理想张扬,个性风发。(4)文学因素:汉乐府的健朗风格,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幽怨情调。四、曹操诗特点: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文特点:清峻通脱,自开风气文学上的突出成就:(1)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五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诗歌传统;(2)散文创作方面,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五、曹植前期多抒写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战乱萧条的社会现实以及游荡宴乐的公子生活,洋溢着青春气息,体现济世精神;后期诗文以抒写身世之感为主,自伤不遇,复痛心于亲友离散的

4、遭遇,艺术上多深于寄托,语悲而调爽。六、曹植诗歌艺术特点:1、状貌生动,有声有势;2、清峻雄奇,风骨自见;3、善用比兴,抒情性强;4、沉郁顿挫,韵律谐美;5、工于起调,且多警句。他创造了一种雅与怨、文与质、风与骨、刚与柔完美统一的诗歌美。钟嵘诗品评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并由此誉之为“建安之杰”。七、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怀抱。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的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

5、诗歌,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曹植后期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方面与前期大不相同。其后期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佞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八、阮籍诗歌艺术特点及成就:1、玄思与诗情的完美统一,既创造了哲学境界的诗化,又创造了诗歌境界的哲理化;2、比兴象征和化典为喻是其诗的主要表现手法;3、风格隐约含蓄,形成了“厥旨渊放

6、,归趣难求”的独特的艺术个性;4、专力于五言诗创作而开始完全不模仿乐府诗,把五言诗推上了“地位更是稳固,艺术更是成熟”的“文人化”的发展阶段被誉之为“东汉建安以来第一个用全力作无言的大诗人”;5、创抒情和咏怀的组诗体例,由此形成“宏大的艺术世界和很有张力的艺术结构”,对唐代陈子昂的感遇,李白产生很大影响。九、阮籍作品内容大致有三类:1、表现诗人“身在乱朝,常恐罹谤”的孤寂和苦闷,如“夜中不能寐”、“家属下成蹊”、“独坐空常上”、“一日复一夕”等;2、讽喻时政之作,如“湛湛长江去”、“驾言发魏都”等;3、揭露和讽刺礼法之士的虚伪,如“洪生资制度”等。其中,忧生之嗟是其诗歌的主调。十、简述咏怀诗的

7、内容。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作。这组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1)抒写了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寂寞的处境和抑郁苦闷的情怀。如“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的无限焦虑与忧惧心态。(2)咏怀诗中,也有讽刺时政及某些丑恶现象的,如“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曲折地揭露了司马氏操纵大权、为所欲为的重大历史事实。(3)咏怀诗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理想的篇章。例如“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所刻画的临难赴危,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4)咏怀诗中也有一些游仙之作。第二章 两晋诗坛一、1、“二十四友”:左思、陆机文赋、陆云、刘琨等

8、。2、潘岳代表作悼亡诗。3、左思以三都赋名震京都;咏史诗八首奠定其文学地位。4、王羲之是东晋名文士,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5、潘岳诗、文赋兼长,尤以善写哀诔之文著称,史有“哀诔之妙,古今莫比,一时所推”的说法。二、陆机诗特点:1、词尚华美,体求工稳,但过于繁缛,不免有伤直致之奇;2、是多机械模拟前人之作,乐府诗,古诗十九首及曹氏父子的作品皆为其模拟的对象。在文学理论方面,陆机有着独特的建树。他的文赋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堪称不朽之作。文章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创作矛盾,最早揭示了物意文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洌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

9、的重要纲领。文章还说:“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最早涉及艺术灵感的重要问题。此外,对写作技巧、结构艺术、剪裁和修辞等方面皆有很好的论述。总之,文赋是我国第一篇全面研究文学创作问题的重要理论文章。三、 左思咏史八首:第一首咏怀,抒写为国建功和功成身退的抱负,统领以下七首;第二至八首分咏冯唐、段干木、鲁仲连、扬雄、许由、荆轲、主父偃、朱买臣、陈平、司马相如、苏秦了、李斯等人。内容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抒发理想抱负的;二是抨击门阀制度的;三是表现蔑视世族和傲岸不屈个性的。咏史艺术特点:1、借咏史以咏怀,将史事、世情、己怀融为一体,内涵丰富,意蕴深厚;2、借古讽今,语典而怨,思想深刻

10、,抒情性强;3、胸坎浩荡,气概豪迈,形成“左思风力”。四、 江左玄风与孙绰、许询的玄言诗1、 玄言诗是起于西晋,盛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其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它的基本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2、 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的意义在于:其一,一定程度上对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发展起了催发的作用。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二,开拓了文人情趣的新的天空,培植了文人平淡自在的心境;其三,促进了文学与哲理的融合,强化了诗歌的哲理化倾向,在审美上把文学导向追求理趣之美的一路。第三章 陶渊明一、1、杂诗其三:表现了陶渊明用世的一面,从积极到消极、从乐观到

11、悲观的转变,生命忧患的意识。2、司马迁士不遇赋,董仲舒悲士不遇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闲情赋。3、金刚怒目式:咏荆轲、咏精卫填海。二、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道家思想:使他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任真: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为文为人皆表现出真率的态度。三、 陶诗的题材: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田园之作:1、田园风光。如归园

12、田居其一,此类作品的特点表现在:首先,往往体现农村风光的恬淡、静谧,反映乡居生活的闲适、自由;其次,融情入景,借景物衬托诗人对故土的无比喜爱之情;其三,在写景中刻画心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其四,运用比兴手法,寄托人生志趣。2、农耕劳作,乡居苦乐:归园田居其三,庾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杂诗其八,乞食。3、归隐之趣,闲适情怀:归园田居其二,移居、和郭主簿、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饮酒其五、其九、读山海经其一、归去来兮辞。4、理想世界:桃花源记并序。四、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由于陶诗的内容多样,所以诗风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以平淡为主,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陶渊明的诗歌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

13、、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陶诗语言朴素、真率,毫无斧凿之痕。五、 陶渊明作品艺术成就(

14、论述):1、 创立田园诗,开拓了诗歌新题材,拓宽了诗歌发展的道路。(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雅俗共赏诗歌样式的新尝试,以文人诗写田家生活,使诗歌从狭窄的贵族生活圈子中解脱出来,寻得了一片异常清新的新领域。)2、 开创平淡自然的诗风,创造情景、事、理有机融合的诗歌境界,建立了一种淡而淳真、质而深厚、浑融本色、意境高远的诗歌美。3、 诗歌语言本色与精工的统一。(于自然中见精工,于平淡中见华彩,体现了诗人艺术上追求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风华清靡”。)4、 以人格完美而臻于诗格完美。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一、1、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哥共326首,西曲共142首。2、南朝民歌中

15、多清丽缠绵的情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1)形式短小而灵活,多五言四句的体式,为绝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以抒情为主,感情缠绵,真率动人(3)多用比兴、象征、双关等艺术手法,使表情达意含蓄蕴藉,更耐人寻味(4)语言自然,晓畅,清新婉丽,体现“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的风格。三、情诗在南朝民歌中的兴盛有其社会土壤时代因素:首先是城市生活的产物和受到上层社会追求声色风气的影响。史载:“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祛服华妆”,“王侯将相,歌伎填空;鸿商富贾,舞女成群”。其次与南方山川、人文特点和男女气性有关。再者,统治阶级和贵族文人的生活趣味和享乐要求使其对民歌进行有倾向性的采集、选择,往往取其风情小调,其他则被舍弃不存。(宫体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