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课件 苏教选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007128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课件 苏教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课件 苏教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课件 苏教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课件 苏教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课件 苏教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课件 苏教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课件 苏教选修3(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1生态工程概念,系统学,技术组装,和谐发展,生态学,系统设计,修复,重建,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少消耗,可持续,2.生态工程建设 (1)目的:遵循自然界的 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 ,达到 和 的同步发展,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2)原因 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和 ,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 。 为了实现 ,经济发展必须符合 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走 之路。 3生态经济的概念 (1)原则:“循环经济”。 (2)目标:一个系统产出的 ,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 ,从而实现 。 (3)手段: 。,物质循环,环境污染

2、,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传统经济,生物资源,自然资本,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生态经济,污染物,生产原料,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程,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概念: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 和 。 ,循环往复, ,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2)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 。 (3)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2物种多样性原理 (1)内容: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 ,提高系统生产力。 (2)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 。,区域小循环,全球地质大循环,分层分级利用,物质循环,抵抗力稳定性,生物量,抵抗力稳定性,(3)实例 反

3、面: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没有一条昆虫 与其天敌相生相克的食物链,使得松毛虫肆虐一时。 正面:由珊瑚虫和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物种繁多, 系统稳定。 3协调与平衡原理 (1)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 。 (2)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 ,又 称环境容纳量,它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 数量。 4整体性原理 (1)理论基础: 。(如图),协调与平衡,环境承载力,最大,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2)合理应用: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 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 等系统的影响力。 (3)意义: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 、 、 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

4、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理论基础: 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合理应用: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 ,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在 的结构中,一般局部故障,不至于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自然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与环境建设,分布式,优化结构,分布式,(2)系统整体性原理 理论基础: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合理应用:系统的各组分之间要有 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 ,并且实现 的效果,即“112”。 三、生态工程实例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1)问题:资源有限, ,产出不足。 (

5、2)对策:建立农村 生态工程,实现物质的 。 (3)遵循的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案例:北京郊区的窦店村以 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适当的比例,转换和流通,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人多地少,综合发展型,多级循环利用,沼气工程,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1)问题: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 严重。 (3)案例:我国甘肃陇南地区“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水土流失,3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1)问题:土地 严重。 (2)对策:森林或草原的 、 。 (3)遵循的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4)案例:“三北”防

6、护林生态工程。 4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1)问题:人们对湿地进行 和 ,已经破坏了地球上 的湿地资源。 (2)对策 采用 和 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 在湿地周围建立 ,以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 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荒漠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排水,围垦,80%,工程,生物,缓冲带,自然演替,(3)遵循的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4)案例:鄱阳湖的生态恢复工程。,5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1)问题:矿藏开采后造成 、 和 乃至整个地区 的破坏。 (2)对策:人工 、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 (3)遵循的原理:协

7、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案例:我国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土体,土壤,植被,生态系统,制造表土,6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1)问题: 污染、 污染、 污染等。 (2)对策:用 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3)遵循的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4)案例:张家港、大连、厦门等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四、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的实验及启示,垃圾,大气,噪声,生态工程,(1)设计目的: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 系统,以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 ,仅仅依靠太阳能,能否维持生存。 (2)失败原因: 失调,“ ”比例

8、与地球相差甚远,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猛增,氧气减少,不足以维持人和动物的生存。,生命支持,人工生态工程,温度,大气与海洋,(3)启示: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对 的认识。尽管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但人类仍没有能力完全模拟出 。 2对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分析与展望 (1)生态工程特点:重视对 的保护,注重与 社会效益的结合。 (2)存在问题 难以设计出 、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设计缺乏 ,生态系统的调控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自然规律,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标准化,高科技含量,一、生态工程原理 阅读教材P107113,探讨下列问

9、题: 1试分析如下实例的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 (1)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_。 (2)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_。 (3)引种考虑适应环境_。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_。 提示:(1)物种多样性原理(2)平衡原理(3)协调原理 (4)整体性原理,2试比较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的不同。 提示:(1)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2)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2。目的是保持系统有很

10、高的生产力,具体是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藻类和真菌等。,3试比较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不同。 提示:(1)传统经济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2)生态经济实现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经济。,二、生态工程实例 分析教材P116123生态工程实例,试探讨下列问题: 1建设生态工程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提示:(1)拟定目标与实地调查:明确生态工程的类型与预期效益。设计时必须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的目标。(2)系统分析:根据拟定

11、的目标和收集的详尽数据,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定性研究,系统地对整体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系统分析是生态系统工程可行性分析和决策的基础和依据。,(3)可行性评价与决策:通过可行性评价与决策分析,在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增加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生态系统恶化的风险。 (4)技术设计:通过改变食物链的方法,提高系统本身的迁移、转化、再生物质和利用能量的能力,充分利用原料、产品、副产品以及时间和营养生态位,提高整体的综合效益。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提示:(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

12、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县积极发展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两大支柱产业。在生产总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之路。请分析图示并回答问题:,(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至少写2种)。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至少写2种)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 (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其主要原因是_。 (4)该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因是_。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

13、,请你就该生态系统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研析】本题主要以当代新型生态农业为背景,考查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及识图分析能力。具体解题过程如下:,审提取信息,信息a:图示信息“沼渣、粪便等”废物可利用。 信息b:此生态农业的“人、蚕、桑树、油菜、畜禽”等构建的人工生态系统的优化及可持续发展。 信息c:设问(5)的地理条件“水乡”,析解读信息,解读信息a、b:本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秸秆等可以循环往复再利用,能量可以多级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人、蚕、桑树、油菜、畜禽、食用菌等相互协调,使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两大支柱产业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及协调与平衡原理。 解读信息c:依据该

14、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在构建生态农业时,可把未利用的“蚕沙碎屑”投入鱼塘养鱼等。,答解题规范,设问(1):回答涉及的生态学原理时,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错答为“物质能量再循环原理”。 设问(2):在回答能量流动的始点时,忽略了“至少写2种”这个限制条件,只答桑树,而遗漏了油菜也是生产者。 设问(5):忽略了题干一个重要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将“水乡”的利用误答为发展养鱼。,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2)桑、油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蚕、畜禽 (3)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4)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

15、用(降低农业成本投入)(5)蚕沙碎屑用来养鱼,鱼塘塘泥用来肥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 解决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实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追求废物资源化,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获得较多的产出,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如图是某科研工作者为该村设计的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此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居民的参与,参与的行动方式是_。 (2)过程d、e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 (3)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的角度分析,过程d、e比过程c突出的优点是_。 (4)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在城市规划和布局方面,要进行城市_;其次是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_工艺,采用各种手段治理污染;还要建立健全的_进行监督。,解析过程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