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课 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006628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课 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课 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课 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课 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课 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课 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课 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真题1】(2011山东)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思维过程】 (1)要保护好城市的水源,为城市提供洁净的水源,需要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草,禁止上游乱砍乱伐,倡导植树造林。同时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使用和排放,从而减少水污染。 (2)破坏植被,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同时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加剧下游的洪涝灾害,造成下游水资源紧张

2、。,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答案语言顺序的组织 非选择题的答案往往有多个语句,其顺序一般按因果关系、时间关系或递进关系进行语言组织。 “因果关系”如【真题1】第(2)题,“破坏森林”使得生物栖息、生长场所遭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使岩石疏松破碎、土质疏松,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规律技巧总结,“时间关系”如2011年湖南文综【环境保护】模块,其描述湿地变化特点即按时间顺序依次描述。 “递进关系”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文综【环境保护】模块

3、,在回答风速大时,首先从天气系统角度回答“多大风天气”,再从地形(狭管效应)角度强调风速增强。 有些答案要点存在并列关系,则其语言顺序可以随意安排。但如果存在主次之分,建议将主要影响因素放在前面,次要影响因素放在后面。,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保护措施,【真题2】(2009江苏)左图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右图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 _,主要原因是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等生态价值和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

4、问题?,【思维过程】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理统计图表的认知解读能力,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理解,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措施的应用能力。(1)据图提供数据随年份演变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变小,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围湖造田,另一方面是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洞庭湖淤积。,(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主要生态价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湖泊湿地开发的经济价值也很多,如作供水水源、发展水产养殖、提供航运等。 (3)针对洞庭湖水域面积缩减、沿岸工农业排污致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应坚持

5、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洞庭湖周围地区做好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控等工作。,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或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或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规律技巧总结,从整体性角度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对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五个要素,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将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而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某自然地理要素发生变异,故生态环境问题对环境的影响可借助“整体性”整理如下:,以上地理要素的不利变化,致使其相应的功能受损,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弱、调节气候作用减弱(小气候变差)、调蓄洪水能力下降等。进

6、而产生环境问题: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致使生态系统变得脆弱)。甚至诱发灾害,如崩塌、滑坡、风沙、山洪、鼠害、干旱、洪涝等。这些不利变化不仅破坏人文景观(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旅游景观等)和自然景观(山体、森林等),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危害人类健康;还会影响人类生产活动,如农牧渔业受到影响、阻碍航运。,环境污染整治类试题的思维建模,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其本质原因是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此外,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 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辅以针对性

7、的措施。,【真题3】(2010福建)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思维过程】 第(1)题,读图分析,19892006年苏州河水污染指数逐年下降,说明苏州河的水质不断好转。根据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分析,该时期工业用地减少,居住用地、城市绿地和道路用地增加。工业用地减少,减少了污染源;城市绿地面积增加

8、,改善了水质。 第(2)题,水质下降的原因与污染物浓度高(河床淤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数量(漂浮垃圾等)、生产生活习惯不良等有关。故针对各类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即可。,答案:(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 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规律技巧总结,从宏观解读环境保护试题的四个方面:,人口:人口基数、增长率和素质 资源:资源短缺和不合理利用 发张: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者形成 因素需深入分

9、析,这四个方面是互为因果,涉及任何一个方面的问答都要从其他三个角度回答,(2011石家庄一模)读下图,回答13题。,全球不同程度退化土地的分布情况(1997年数据),1.关于下列各洲退化土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亚洲土地退化以土地盐碱化和土地沙漠化为主 B非洲严重退化土地占全球的比重,高于其他大洲 C南美洲严重退化土地面积超过北美洲 D欧洲退化土地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小,B,2.如图所示,澳大利亚几乎没有严重、极严重退化土地,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沙尘暴少发 B农业区降水较丰沛,灌溉量小 C降水丰沛的地区,水土流失较轻 D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适度,D,3.就全球来看,

10、目前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对策是( ) A加强湿地管理,维护其生态功能 B珍惜每一寸土地,禁樵禁牧 C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D合理排灌,改良盐渍化土地,C,【解析】 第1题,通过图像判读即可确定B选项正确。就试题所给情境而言并不能确定A选项;而且土地退化中往往是以土地侵蚀为主。 第2题,土地退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的,故应从人为原因进行分析。 第3题,防治土地退化的最主要措施是保持水土,即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2011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二模)下左图为“我国某日沙尘暴天气分布(阴影部分)示意图”。下右图为“P地不同放牧强度物种丰富度变化示意图”,其中6只羊/公顷为重牧强

11、度、4只羊/公顷为中牧强度、2只羊/公顷为轻牧强度。读图完成46题。,4.图示地区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有( ) 冷锋活跃 植被稀少 水源短缺 地势低平 A B C D,A,5.下列有关P地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中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总体水平较高 重牧条件下的物种丰富度最终小于轻牧 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均不一样 相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变化相同 A B C D,A,6.为减少P地沙尘危害,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宜实行的发展策略有( ) 大修水利引水灌溉 因地制宜退耕还草 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定期实行休耕休牧 A B C D,B,【解析】 第4题,从“

12、强风、沙源、不稳定的天气”这三个沙尘暴形成条件着手分析即可。 第5题,认真判读右图即可。 第6题,从右图可知重牧对物种丰富度的危害最大,故应控制载畜量;图示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没有足够的灌溉水源地区不宜发展耕作业,故应因地制宜退耕还草。,7.(2011湖南)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