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句默写复习 演示文稿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2006475 上传时间:2020-08-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名句默写复习 演示文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名句默写复习 演示文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名句默写复习 演示文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名句默写复习 演示文稿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名句默写复习 演示文稿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名句默写复习 演示文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名句默写复习 演示文稿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句名篇复习,【高考目标】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阐释】 名篇名句的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考点,各省市的分值不等,在4-11分之间。多数为5-8分。试题的材料多出自高中语文课本,课外名句的考查有减少的趋势,以减轻考生备考的负担。考查的重点是名篇及名篇中的名句(景中传情的写景名句,富有生活哲理或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句子)。理解性默写是根据话题或情景,按照要求,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填空。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理解,才能准确选择,比记忆型默写的难度有所增加。这种题型有渐冷的趋势。,【要点精析】,从2002年起,语文高考试卷增加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考点。这是对过去同类考试内容的继承和

2、发展。在1998年以前,高考有“默写中国名言警句”一项。比较这两个相似的考点,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为了引导高中生重视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丰富高中生的人文内涵;要求考生默写的都是“常见”的,知名度高的。不同之处是现在的要求提高了,增加了“篇”的要求。,再从试题的表述看,过去是“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现在的表述是“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很显然,过去试题着眼于句,而且每小题只要求默写一句;现在的“空缺部分”,从2002年-2010年的试题看,至少是相连的两句,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多则要求写出四句甚

3、至五句,如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中的五句,这实际上隐含着“篇”的要求了。,从默写的内容看,过去多为“警句”。所谓“警句”,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语句”从当时的具体试题看,多为包含哲理的句子。现在试题的范围扩展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现的是一种人情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意味深藏的景物描写。默写这样的句子在过去的试题中似乎很少见到。,再从默写的材料来源看,过去默写的名句多来自课本以外,课本内的则比较少。 名句名篇:名句名篇的默写是每套试卷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使更多的考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多数试卷都设置

4、了二选一.四选三或五选四等多种形式的选做题。,【备考园地】默写名句名篇答题技巧规律总结,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识记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另外,如果命题是三选二,答题时就应以最有把握的题做起,做了两题就够了。如果三题都做(最好不要这样),要确保前两题完全正确,因为高考阅卷评分有时规定只看你做的前两题

5、,有错误即扣分,即使你第三条做对了也不给分。,另外,在复习和应试时还应注意:,(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以上三句中的“羁”“鹜”“壑”就极易写错,复习中要反复多写几遍,强化记忆。,(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

6、异义词,做到既知其音,更明其义。 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史记) 以上三句话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第三句中“销”的意思是“熔化”,易误为“消”。,(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例如:为由牺牲多壮志,

7、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以上三句中,“教”容易误写成与之同义的“叫”,“长”容易误写成“常”,“材”容易误写成“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瓮)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第一句如果不联系“卖炭的老人虽然衣衫单薄,却愿意天气寒冷

8、卖个好价钱”的具体语境,就可能想当然地把“愿”写成“怨”;第二句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就会把“始”写成“使”;第三句如果不联系“晴空”“排云”这两个语境,就会把“霄”错写成“宵”。,(五)要留心语句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学生不知就里,往往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顺序颠倒,白白丢了分。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以上这四句

9、,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春色满园”写成“满园春色”,“淡妆浓抹”写成“浓妆淡抹”,“歌诗”写成“诗歌”,“孤帆一片”写成“一片孤帆”。,(六)要注意语句出处,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 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像上面的句子,已经标明了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了,虽然平时写的是“路漫漫”;也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噪林

10、愈静”,虽然意思并没有改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后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 诚然,名句名篇主要靠点滴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但高三复习的有限时间里,多些方法,多些技巧,多些归纳,多些总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古诗文默写的六种形式,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默写题所考内容在朝代上侧重先秦和唐宋,在文体上侧重诗歌和散文,在内容上侧重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其中,湖南卷侧重于课本内容。随着高考的改革,古诗文默写的形式也精彩纷呈,实现了由单纯识记默写向理解识记默写能力培养的跨越,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六种。,(一)、一线串珠式默写,命题者用一“话题”贯穿试题,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之

11、上联系与“话题”有关的名句,然后进行准确默写。 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送我至剡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清泉石上流”。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_;_”。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2 .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情绪却异彩纷呈。李煜_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_”。李白_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_”。张继_中的“月落呜啼霜满天,_”。_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3.古代诗词常用“空、自”等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杜甫蜀相中的“_,_”。陆游_中的“_,镜中衰鬓已先斑”。李清照一剪梅中

12、的“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岳飞满江红中的“莫等闲,_,_”。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_”。这些句子都用一“空”字抒写了怀才不遇之情。,4.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_,著有归去来兮辞饮酒等。他写的归田园居中有“_,池鱼思故渊”,用鸟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情。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_,雄飞雌从绕林间”,表达了蜀 道艰难,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_。”_在_中 写 道:“飘飘何所似?_。”这寄寓了飘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李密在陈 情表中有“_,愿乞终养”,用乌 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孝顺之情。,(二)、比较式默写,此种考查方式单刀

13、直入或用一个“主题”引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曲同工的诗句,要求考生在揣摩题旨和细细回忆诗歌内容的前提下,对名句进行准确默写。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登高中的“_,_”和登岳阳楼中的“_,_”。,2.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琵琶行中的“_,_”和雨霖铃中的“_,_”。 3.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看来是 “_,_,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而在领袖毛泽东笔下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_, _”(采桑下重阳)。 4.劝学中指出:“青,取

14、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师说中“_,_”的观点异曲同工。,(三)、嵌入式默写,此种考查方式交代篇目、作者和内容,要求考生在分析判断的同时准确默写出名句。 1.陆游曾用“_,_”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2.王勃滕王阁序中用“潦水尽而寒潭清,_”两句描写深秋的景色。 3.南宋词人_在扬州慢中用“过春风十里,_”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4.杜甫在_中借感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诗句“_,长使英雄泪满襟”抒发 自己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情怀。同样,南宋诗人陆游在书愤一诗中以“ _, _”来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四)、观点式默写,在这种形式的默写题中,试题明确篇目、作者和观点,让考生在理解的前提下默写名句。 1.劝说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比喻说:“_,朽木不折;_,_。” 2.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最后四句是:“_,_,_,天下归心。” 3.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 示秦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故说:“_, _;_,_。”,4.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这样爱子女:“_,_。” 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政治境界是:“_,_。” 6.柳永的_中的“_,_”常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感人场面。 7.杜甫_中慨叹诸葛亮壮志未酬、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